在医学与人文的交汇处
叙事医学应声而起
医学不仅是治疗疾病
更是关怀患者的心灵
【叙事医学】专栏旨在发掘那些鲜活而动人的瞬间,将冰冷的病例变得温暖而有温度。医务工作者面对的是每个患者背后的独特故事,通过倾听、关怀和共情,我们用理解与慰藉化解痛苦,建立起医患之间的真诚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以爱之心叙述,温暖医患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一同踏上叙事医学的旅程,共同见证生命的奇迹,感受医者与患者之间的人性关怀。
一个平常而忙碌的下午,护士站仍是进进出出、忙前忙后的身影,大年将至,科室病人爆满,许多病人都想做完治疗后回家过年,科里护士忙成一团。
“叮铃铃……”电话那头是一位焦急的母亲,她是前天出院的患儿晨晨的妈妈。
晨晨,4岁,是一名脑恶性肿瘤患者,出院时携带了PICC管道。由于局部皮肤瘙痒,晨晨晚上一直挠抓,导致贴膜卷边松脱。母亲在电话中透露出对护士未更换到位的责备,并希望尽快更换贴膜。当时负责接听电话的责任护士与患儿母亲沟通不畅,母亲在医院咨询也未及时得到解决办法后,前往门诊服务中心进行了投诉。
护士长邓老师接到门诊办电话后,迅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此时,患儿的父亲来科室进行住院结账。电脑班老师看到是患儿父亲,立即小声告知了我,我也立即将情况转达给了护士长。患儿父亲并未表露出任何不满,心平气和地处理着结账事宜。我和护士长走过去,轻声问道:
宝贝的PICC换药换好了吗?
还没呢,下午门诊也不上班,我们打算结完账就回去了,明天再来吧。
别急别急,宝贝还在医院吗?你把他带来科室,我们给他处理。
大约五分钟后,晨晨的爷爷带着哭闹的晨晨来到了科室。护士长在查看患儿PICC局部情况的同时,我赶紧准备了用物。晨晨爸爸抱着他来到了换药室。晨晨一直在哭闹,吵着要妈妈,叫嚷着不换贴膜,会很痛。我也是一位母亲,看到孩子哭,立马安慰道:
宝贝,换贴膜不会痛的哦,阿姨轻轻地好不好。
但他一直沉浸在害怕、抗拒以及想念妈妈的世界里,哭声根本停不下来。
当我看到孩子管道局部情况时,立刻理解了他的吵闹和害怕。贴膜覆盖的部位散布着密密麻麻的红点,因反复挠抓,贴膜的胶全部粘在患儿手臂的汗毛上。我和护士长对望一眼,心知孩子是对贴膜过敏了。孩子一直在哭闹,爸爸强行用手压制,不时地说:
再哭我就打你啦。
结果只是让孩子哭得更大声,更加抗拒。大冷的冬天,小孩大人都是满头大汗。
我想先解决孩子的抗拒问题,于是我细声安慰道:
宝贝,我们先不哭好不好,你先看会儿手机,阿姨很快就给你换好药,保证不痛,你是最棒的!
说话的同时,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看不到的,因为肿瘤压迫了视神经。
爸爸低垂着头轻声道。瞬间,同情、怜悯、担忧、关切等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眼泪瞬间盈满了我的眼眶。我意识到这个小孩因为疾病,无法享受到其他孩子普遍拥有的视觉体验,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自由地探索和参与这个世界的美好。他还那么小,却在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病痛。而他的父母家人,又是在承受着多么巨大的精神痛苦与压力。
因为黏在汗毛上的胶不能强行除去,我们小心翼翼地用盐水、酒精、络合碘慢慢浸润,缓缓清除黏胶,然后给他换上了抗过敏的贴膜。在轻柔操作的同时,也暖心地安慰着晨晨。我倾尽脑海中的记忆,边工作边给他讲我平时和儿子读过的绘本。
慢慢地,晨晨止住了哭声,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贴膜顺利地换完了,我们又详细交代了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再次出现贴膜脱落、导管脱出的风险。爸爸非常感激,反复道谢,妈妈随后也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听到他们的感谢,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从事护理工作多年,我也经历了从初入职场的新手到养育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的转变,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当妈妈之前觉得做好本职工作就好,当妈妈之后,会更注重从各个角度关注病人的需求,母爱的本能让我在工作中对待患者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竭尽所能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获得他们的满意和认可。在这过程中,也让我自身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激励我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前行,做一个有温度的护理人。
欢迎转发点赞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