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珞珈山下,东湖之滨,秋意渐浓。10月27日,法理法史博士生党支部、法理法史硕士生第一党支部与法理法史硕士生第二党支部齐聚法学院333教室,共同开展“创新引领未来,法治护航发展”主题党日活动,旨在通过深入学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地参观吐鲁番丝路文物文书特展,增强支部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
★ ★ ★
★
一、思想启迪:创新的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为了遵循这一重要决定的指引,深刻学习创新的要义,支部邀请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的刘易坤同学进行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主题宣讲。刘易坤同学结合莫高窟敦煌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分别从“人才:汇聚力量,激发创新活力”、“教育:筑基未来,培育创新之源”、“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创新潮流”、“以法治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四个维度,深入阐释了人才、教育、科技在推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法治在保障这三大支柱协同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刘易坤同学的宣讲不仅阐明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也强调了法治对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作用,启发了支部党员对法治与创新关系的新思考。
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始终铭记这份传承不息的初心和信念,迎接生活的千锤百炼。
★
★ ★ ★
★
二、古为今用:丝路的回声
在深刻的理论学习之后,支部党员们一同前往武汉大学万林博物馆,参观了“交河一万里——吐鲁番丝路文物文书特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通过参观,支部党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驼铃声声、商旅不绝的丝绸之路,亲身体验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的深厚底蕴。
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和历史文书前,支部党员们切身感受到了丝绸之路在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更深刻意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对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提升。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述“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的生动例证。这次参观让支部党员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党员,不仅要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将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
★ ★ ★
★
三、青春誓言:法治的践行者
刘易坤同学的主题宣讲深入浅出,吐鲁番丝路文物文书特展生动直观,在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后,支部党员们纷纷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王诗雯同志:作为一名法科研究生,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这次意义深远的党日活动。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新时代法律人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努力将党的理论精髓融入到法学研究中,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构建公正、文明的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王超同志:这次党日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参观吐鲁番丝路文物文书展时,我被那些古老的法律文书所震撼,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和演变,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法治的不懈追求。这让我更加坚信,法学研究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探索创新。作为一名法律史学科研究生,我将努力学习,将党的理论转化为推动法治进步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青年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法治则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法理法史博士生党支部、法理法史硕士生第一党支部和法理法史硕士生第二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虽然结束,但其精神和意义将不断激励着每一位支部党员。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员同志们必将携手同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新理念,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END-
供稿:法理法史博士生党支部、法理法史硕士生第一党支部、法理法史硕士生第二党支部
审稿:王帆 徐瑜堇
编辑:徐瑜堇
审核:张琼 张亚鹏 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