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境外电信诈骗团伙再出新招:利用已经被骗的受害者易于受骗、挽损心切等特点,丧心病狂再次施骗,恨不得要榨干目标“猎物”身上最后一滴价值。我馆现通报几起领区出现的“二次”电信诈骗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防骗提示,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案例一:信息泄露+二次诈骗
诈骗分子首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后利用这些信息再次施骗。留学生小唐(化名)订购机票后接到自称“同程旅行”工作人员电话,对方称因航班延误将对小唐订购的机票进行改签,并赔偿“改签费”。信以为真的小唐在所谓的网页上留下自己的身份信息。小唐之后有所警觉,不再接类似电话。随后不久,又有自称网络安全人士联系到他,称他的信息泄露,有被非法使用的风险,只要他缴纳保证金,即可免费帮助他设立更高等级的隐私保护。小唐最终缴纳了所谓的保证金,他识破了第一个骗局,却陷入二次骗局。
案例二:借贷平台+二次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借贷人需注销个人名下贷款帐号,并称只有“清空贷款额度”才能完成“销户”,骗受害人将网贷借款转移至骗子账户。近日,留学生小姜(化名)接到某贷款公司“注销客服”的电话,小姜去年确实在网上注册过某非法“校园贷”,还因此遭受过讹诈,于是相信了对方。对方称如她再不注销该账户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小姜添加了这位“客服”提供的QQ号,在对方的指引下,先后下载多个借款软件平台,后将借得的数万元提现,转账到了骗子指定的账户。
案例三:清退回款+二次诈骗
这是诈骗团伙利用受害人追回损失的急迫心理,以“回款”为诱饵设下的骗局。很多人在遭受电信诈骗后不敢报警,慌不择路,于是所谓“网警”“律师”“黑客”等便趁虚而入。王女士(化名)在遭受了电信诈骗后,损失了8万多元。某天,自称“网络欺诈维权”的律师(实则同一电信诈骗团伙)联系王女士,称针对王女士被骗的情况,可以帮忙把钱追回,并称“只要收你15%的佣金就好”。王女士把佣金打入对方账户后,对方就再也联系不上,王女士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再次被骗。
总结以上案例,“二次”诈骗套路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自称网警帮你立案。对方自称是警察,可以在网络上帮受害者立案调查。事实上,公安机关立案管辖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警察也不会在网上办案。
二是自称黑客帮你拦截。对方自称是黑客,可以通过攻击对方平台和对方谈条件,把钱拦截回来。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技术,钱到手后立即拉黑你一走了之。
三是自称律师帮你维权。对方自称是律师,有专业的法律维权公司,可以通过起诉卡主或与收款账号方进行协商等方式维权,看起来很高大上,法律术语一大堆,实际目的无非是向受害人骗取佣金。
四是自称专家帮你挽损。对方自称安全专家或追损专员,可以花钱到暗网上购买代码对被骗的平台进行后台入侵。听起来很有诱惑力,其实都是钓“鱼”上钩的诈骗套路。
当前,电信诈骗手段花样繁多,且不断更新,“二次”电信诈骗愈发频繁。同时,在外的中国留学生成为新的诈骗目标,诈骗团伙会特意寻找外语非常流利、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从事电诈,使其更具欺骗性。当前正值澳大利亚新学年首季,我馆频繁接到针对领区中国留学生的电信诈骗报案。不少同学出于警觉主动与我馆核实真伪,避免了落入圈套,但也有个别留学生不慎上当受骗,因而遭受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我馆在此特别提醒领区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朋友们,务必擦亮双眼,加强海外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
驻墨尔本总领馆在此郑重提示领区中国公民:使领馆及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录音)方式通知当事人到使领馆领取文件或其它物品,不会电话通知申请人可能涉及案件、被拒绝入境或被公安机关逮捕等事宜。如接到自称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国际快递公司等部门的录音电话,告知您涉及非法入境、银行卡洗钱案、有未领取包裹在使领馆、按提示转接人工服务等等,这些都是诈骗分子惯用伎俩。
面对上述情况,请您坚决做到三个“一律”:接到电话录音通知您有重要文件、包裹需要领取,或者有涉及国内案件的一律挂断;在不确定对方的情况下,索要您银行账户信息或要求转账一律挂断;非必要情况下,凡在电话里索要您个人信息的一律挂断。您事后可主动拨打12308热线或向驻墨尔本总领馆领事保护电话核实。如不幸遭遇诈骗,请及时向案发地警方报警。建议大家经常关注我馆微信公众号(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及中国外交部领事直通车(领事直通车)等官方公众号,学习防诈骗知识和案例,提高防诈骗意识和能力,掌握反诈骗技巧,谨防上当受骗。
澳洲警方求助:131444 澳报警电话:000 (紧急)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应急电话:
+61-3-98248810
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热线:
+86-10-12308、+86-10-65612308
扫码添加CAPS小助手
加入博士沙龙Node大家庭
CAPS现已组建澳洲多个地区Node,
方便大家结识身边的小伙伴,
了解沙龙最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