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年味之岁月与美食交织的诗篇

文摘   2025-01-31 17:26   甘肃  

临潭年味之
岁月与美食交织的诗篇

在岁月的长河中,临潭宛如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静卧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处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自古以来便是陇右地区的交通要冲,汉藏聚合,农牧交融,见证着无数的往来与变迁。战争与屯垦,如同命运的丝线,将众多民族牵系于此,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杂居融合,共同谱写了灿烂的多民族文化乐章。

高原的阳光与微风,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韵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900-3926米之间,小麦、青稞、蚕豆、洋芋、油菜等农作物,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它们是大地的馈赠,也是临潭人生活的根基。从这些质朴的食材中,诞生出了无数独具特色的美食,它们在艰辛的生活中不断丰富,成为了临潭人情感与记忆的寄托。

春节,这一盛大的节日,如同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奏响了临潭人最热烈的欢庆。洮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息,耍社火、挂灯笼、逛庙会、放烟花、扯绳、赛马、插箭、舞龙舞狮……各族儿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一场草原与江淮风情交融的狂欢,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寄托着对新年最美好的祈愿。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一日三餐也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每一道菜肴,都凝聚着家人的心意,让简单的食材焕发出浓郁的仪式感。那些熟悉的味道,承载着岁月的温情,成为了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
馓子:母爱凝结的酥脆时光

 腊月的风,带着丝丝寒意,却吹不散家中温暖的气息。小时候,每当腊月十几,母亲忙碌的身影便成为了家中最美的风景。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她的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温柔的光芒,精心制作着传统美食——馓子。

她的双手在面团与竹棍间灵动飞舞,将满满的爱意缠绕其中。面团在她的手中,变成了细长而规矩的形状,每一根都仿佛在诉说着母亲的用心。当它们放入热油中,滋滋作响,逐渐变得金黄酥脆,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吃一口馓子,那清脆的声响在耳畔回荡,酥脆的口感在舌尖绽放。这一刻,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食物的美味,更是母亲那如潺潺溪流般延绵不绝的爱意。这份爱,如同这酥脆的馓子,入口即化,却在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成为童年记忆中无可替代的美好。

鹿角菜:自然馈赠的森林之味

在临潭的东北方向,群山环抱之中,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森林覆盖率高达87%,这里的自然风光宛如仙境,美得令人窒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艺术家,在这片绿色海洋中,慷慨地赐予了我们一份独特的礼物——鹿角菜。

它形状酷似鹿角,因而得名,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现存古老植物之一。鹿角菜生长在森林深处的苔藓丛中,或是湿润岩石的表面,临潭冶力关绝佳的森林生态与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它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家园。

每年五月,是鹿角菜的最佳采摘时节。此时采摘的鹿角菜,只需简单用水浸泡,便能重现生机,绿意盎然。它质地脆嫩,味道鲜美,是凉拌菜的绝佳食材。当晶莹剔透的鹿角菜摆上餐桌,点缀着些许绿色,再加入适量的醋拌和,那清新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品尝一口,舌尖上的味蕾被瞬间点燃,仿佛置身于临潭的原始森林之中,尽情感受着大自然最纯净的气息。这一口鹿角菜,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临潭与森林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大股儿:西北豪情与江南柔情的交融

大股儿,这道独特的美食,宛如一首融合了西北豪情与江南柔情的诗篇。它的质地,细腻如香子沟的泉水,温柔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它的形状,粗犷豪放,仿佛是青藏高原那广袤无垠的原野与雄伟山川的缩影。

然而,在它粗犷的外表下,却又不失秀巧雅致,那蜿蜒曲折的造型,宛如江南水乡的潺潺溪流,流淌着温婉与柔情。当一碟大股儿摆放在餐桌上,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临潭人独特性格与多元文化的象征。

每一口大股儿,都蕴含着临潭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临潭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它是岁月沉淀的味道,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在时光的流转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酿皮子:洮水滋养的爽滑诱惑

酿皮子,无疑是临潭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传统美味,深受当地男女老少的喜爱。制作酿皮子,选用的是临潭当地精心挑选的优质面粉,勤劳的临潭妇女们,用澄澈的洮河水,将面团反复搓洗。经过耐心的沉淀,取上层面水,倒入特制的器具,上锅蒸煮。短短十分钟,奇迹便在热气腾腾中诞生,一张张晶莹剔透的酿皮宣告完成。

它们像极了精美的艺术品,薄如蝉翼,泛着诱人的光泽,仅仅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食用时,再浇上用临潭高原菜籽油精心炼制的辣椒油,滴上自家酿造的醇厚香醋,搅拌均匀,酸辣爽口的独特风味瞬间被激发出来。一口下去,爽滑劲道,酸辣的滋味在舌尖绽放,全身都透着一股畅快,仿佛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汇聚在这小小的一碟之中。洮河赋予了临潭独特的灵韵,而这酿皮子,也承载着临潭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成为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味道。

青稞麦索:丰收时节的甜蜜馈赠

农历八月,洮州大地被金黄的青稞染成一片丰收的海洋。农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开启了收割的忙碌。老人们带着家人,趁着晴朗的好天气,熟练地揪下青稞穗子,细心掐去芒尖。收割后的青稞穗子,经过蒸熟、摔拌揉搓,褪去外壳,最后被碾拉成细绳麻花状,这便是令人垂涎的麦索。

手工推碾的麦索,细长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带着浓浓的烟火气息;机械碾拉的则稍显粗壮,但同样饱含着丰收的喜悦。食用前,麦索需先蒸至松散,再用菜籽油炒制,加入鲜嫩的牛肉丁、葱白和翠绿的青辣椒等调料,瞬间香气四溢。小时候,蒸碾麦索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期待与兴奋,推石磨时的欢声笑语,至今仍回荡在耳边。尽管家人再三提醒青稞容易使人发胀,可面对这美味的诱惑,我们总是忍不住贪吃,直到肚子吃得圆滚滚。

品尝麦索的最佳时节便是临潭最美的季节。城里人若是想解解馋,也能在街口买到现成的,但那味道,总也比不上乡下手工制作的醇厚。因此,每到周末,不少城里人便带着家人,奔赴乡下,亲自体验推碾麦索的乐趣,在劳作中感受家庭的温暖,重拾儿时的美好回忆。周末的农村家庭,常常迎来亲戚和客人,麦索自然而然成为招待贵客的佳肴。母亲总是笑着说,麦索能拴住游子的心,无论走多远,这熟悉的味道,总能唤起对家的思念。

罐罐儿茶:火盆旁的温暖时光

在记忆的深处,祖父的炕沿边,那永不熄灭的火盆总是格外温暖。火盆的盆沿上,摆放着拇指粗细的小杯,里面的水不停地翻滚着,煮着的不仅仅是茶叶,更是人生的酸甜苦辣,诉说着岁月的悠悠故事。

罐罐儿茶,这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临潭人情感的寄托,家的温暖象征。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家中的老人们便会围坐在火盆旁,依次用小杯煮茶。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茶香随着热气飘散开来,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偶尔偷偷尝一口那略带苦涩却又回甘的茶水,感受着长辈们的欢声笑语,分享着他们口中的往昔岁月。这罐罐儿茶,煮的是生活的滋味,品的是亲情的温暖,在茶香袅袅中,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情感与记忆。

地丸子包子:乡愁包裹的鲜美滋味

“妈妈,这个包子是什么馅儿的呀?”儿子不经意的一句问话,瞬间勾起了我对临潭独特美食——地丸子包子的深深怀念,那些藏在包子褶子里的乡愁,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秋霜过后,田野里的青草渐渐枯萎,而此时,地丸子却变得干燥,易于捡拾。地丸子,又称地软、地耳、地木耳,学名“普通念珠藻”,常生长在潮湿的地带。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口感脆嫩,烹饪方式多样,尤其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

冬春之际,农村里悠闲的老人们总会带着孩子,穿梭在田野间,寻找这大自然的馈赠。地丸子可以炒食、凉拌、做羹,也可以与洋芋丝、韭菜巧妙搭配,包成美味的包子,成为洮州独具特色的美食。

小时候,霜降过后,妈妈总会带着我们去附近的西凤山、东明山上拾地丸子。那时的农村生活虽然简朴,但拾地丸子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是我们最期待的事情。妈妈心情好的时候,还会给我们讲一些古老的故事,晚上回到家,便能吃上香喷喷的地丸子包子,或是喝上一碗鲜美的地丸子羹。

妈妈满载而归后,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清洗、泡发、拌馅,齐心协力包成地丸子包子。等待包子蒸熟的过程,总是格外漫长,我们眼巴巴地守在锅边,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份美味。当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咬上一口,香脆可口的馅料在口中散开,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春天,新鲜的韭菜与地丸子相遇,包成的包子更是清香爽口。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少再有时间去田野里拾地丸子,饭馆里的地丸子包子,也总觉得少了儿时那股浓浓的家的味道。

临潭烩菜:节日里的团圆盛宴 

临潭烩菜,堪称当地美食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道菜肴,是多种食材的完美融合,精选的肉类、新鲜的蔬菜、营养丰富的豆制品等,每一种食材都经过精挑细选,只为呈现出最鲜美的味道和最丰富的营养。

在制作过程中,厨师们充分施展各种烹饪技巧,炖、炒、焖等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将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碰撞出和谐美妙的味觉火花。烩菜的烹饪,对火候的掌握尤为关键,只有在恰当的火候下,各种食材才能达到最佳的口感,让最终的菜肴既美味可口,又营养健康。

临潭烩菜,不仅仅是一道美食,它更是临潭地区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烹饪艺术的体现,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每到节日,这道烩菜总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它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承载着亲朋好友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道热气腾腾的烩菜,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团圆的喜悦。

临潭,这座被岁月眷顾的城市,用千古历史打底的厚重,用美食书写生活的篇章,用文化编织岁月的记忆。在这片土地上,每一道美食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节日都是一次情感的汇聚。让我们沉醉在这美食与文化交织的世界里,感受临潭的独特魅力,品味岁月的悠长与美好。(县委宣传部康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终审 | 牛   蕊  审核 | 党化昌
责编 | 张彩霞  编辑 | 丁彩梅

投稿邮箱2193098718@qq.com


临潭发布
发布临潭消息,传播临潭声音,展示临潭风光,推介临潭特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