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聚变
联想创投与铅笔道共同推出“AI聚变”栏目,聚焦AI时代新洞察、新趋势、新机会。
海纳AI是一款AI面试产品,AI直接与应聘者交谈,并完全由AI来判断其是否达到上岗条件,主要用于蓝灰领岗位招聘,已被顺丰速运、沃尔玛中国、吉利集团、瑞幸咖啡等头部企业采用,目前海纳AI已为数十家行业Top3集团面试超1200万人。
2022年底开始的生成式AI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无不寻找AI与产业结合的爆发性机会。此时,海纳AI却已“衔枚疾走”三年多:用AI对蓝灰领招聘流程做标准化改造,实现人才和岗位的精准匹配,持续获得了来自巨头的订单。
海纳AI创始人梁公军是一位经历了多轮信息产业浪潮的“老将”:上世纪90年代末,他作为技术总监参与搭建了新浪网技术体系,随后在微软担任技术顾问。2006年底,他创办了最早的个性化内容阅读平台鲜果网——比今日头条早5年。
2019年,梁公军创办海纳AI,当时OpenAI刚刚发布GPT-2,英伟达还被大多数人看作游戏显卡公司,市值不到如今的5%,微软向OpenAI投了第一笔资金。全世界都知道AI很重要,但渴望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梁公军想做的,不仅是一个面试工具,而是利用工程化思维,基于AI技术,建立起完整的岗位与人才匹配标准,在将来,蓝灰领岗位面试全部由AI来完成。
2020年,规模还很小的海纳AI获得了顺丰速运的AI面试项目采购订单。通过一年多的交付,顺丰全集团上线海纳AI面试工具,并使用至今。
梁公军看来,实现人和信息的精准匹配,让消费互联网赛道涌现一批百亿千亿级大公司。AI赋能千行百业的临界点已经出现,为产业实现人和岗位的精准匹配,同样有机会出现一批百亿千亿级大公司。
2023年,海纳AI获得由联想创投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梁公军:那是2015年初,我也有机会思考过去20年发生的事情底层的逻辑是什么,去系统思考未来10年中国社会有可能发生什么。当时提炼几个能在未来带给社会巨大变化的X变量:区块链、万物互联、AI。
区块链会很伟大,但是越伟大的事物,成熟周期越长,时间还早。万物互联时机到了,但我自己不是做硬件的。我未来的命运、能量、价值可能就要all in AI。有了这个认知,把所有行业全都盘了一遍,看看有什么细分的点(和AI结合)还没有被大家认知到。
结果发现了.ai的域名,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9个单字母,包括A.ai、P.ai、Q.ai、Y.ai……以及将近600个常用英文单词的.ai域名,比如brain.ai、care.ai、pay.ai、music.ai等批量购买下来。硅谷好些AI公司拿到融资之后要换域名,其实是从我这儿买。
到2015年,to C消费场景中最大的、最能结构化、规模化的部分全都在过去20年做完了,to C已经没有大的机会,所以把视野放到to B。当时我和几个老同事一块,做了个小基金“太极天使”,只投我们以前的同事或者认识多年的朋友,沿着B端的场景用AI去做一些重构和改造。
当时的投资逻辑也比较简单,把一个公司内部的各个岗位全拆解开,看哪些环节能够被结构化、量化、规模化,如果是满足这几个条件,大概率它能够用AI改造。顺带分享下,怎么判断未来 AI 最先在什么场景爆发?满足简单重复、可量化、大规模这几个特点的应用场景会最先爆发。比如,蓝灰领面试,特别简单,问的问题是一样的,判断逻辑也都是一样的,简单重复可量化、规模还很大,那就去做呗。
在这几年做to B投资的过程中,2016年系统拆解人力资源行业,发现这个赛道很有意思、大有可为。之前整个消费互联网的王者赛道是什么?是人和信息的匹配引擎,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到News Feed,我做鲜果网也是奔着人和信息的精准匹配。那么,to B产业互联网的王者赛道是什么?我认为是人力资源,尤其核心是人和岗位的匹配引擎。万事人为先,千行百业背后的驱动者都是人才,人才的流动直接带来各行各业的繁荣和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引擎是人才和岗位匹配引擎,我造了个词“Talents Feed”来跟消费互联网“News Feed”做个映射。
人力资源行业具备几个特点,第一非常庞大,几万亿的大市场,第二整个市场非常碎片化、人效低,有十多万家公司提供服务,每个公司都活得很辛苦,利润率很低。这里存在巨大的结构性机会。当时有个认知,认为操盘to B公司创始人最好具备两个特点:产研出身,带过百人以上团队,有组织经验。我自己是满足这个条件的,我说要不我来吧,就带着一些前同事开始干海纳AI面试。
铅笔道:那个时间点上,AI的发展水平能够支撑你去做这件事吗?
铅笔道:要把AI面试往下推,困难是什么?
AI赋能产业,Timing已至
梁公军:目前首先是连锁服务集团,其次是用工量极大的制造集团。主要是用来做大规模基础岗位的AI面试,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集团将海纳AI面试官用来做校招初面。
做AI应用,必须“打穿”
铅笔道:你们在线下做了哪些事,让AI面试能真正匹配客户的需求?
梁公军:我跑到深圳的招聘中心待了几天,再跑到石家庄、苏州,浸泡到业务现场,才能够真正了解大家是怎么干活的,是怎么招人的,中间哪些问题是要解决的。你如果不在一线,做的东西是不接地气的。
有的招聘中心只有几百平米,高峰期需要每天面试上千人,每个人神色都很紧张惶惶然。大家排队进到小屋里,招聘专员拿个小喇叭站在前面指挥,这种环境下,大家体感怎么能好得了?不去现场浸泡,不会感受到痛点那么痛。
为什么蓝领招聘那么累、那么麻烦,效率那么低?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人和岗的供需量不够,两边量都很大。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和岗之间有30多个细分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人工做的,每个环节都像一条泥泞的羊肠小路,每个环节的中途退出率都很高,导致从人到岗的整体转化率极低。海纳AI面试官本质上是在人和岗之间建了一条高铁,7*24小时总部直聘,全程自动邀约、自动面试、自动评估。
我们还需要和集团招聘专家、一线经理、绩优员工、离职员工等做访谈,提炼经验,校准模型。
铅笔道:是什么让你意识到,做AI应用必须“打穿”?
梁公军:AI 应用如果要在产业场景里真正落地生根,一定要打穿。怎么叫打穿?就是全集团全量持续使用。
打穿是结果,不是我们有先见之明。正因为我们要做各行各业各岗位的人才标准,把中国用工量排前 100 的岗位都拎出来,一个一个去做,每个岗位我们都找行业老大才能做出人才模型的标准。既然和老大合作,那你就必须承受这个行业里最严苛的考核,才有可能让集团把海纳AI面试推到全集团。围绕这个目标,才有了这么一个战略路径,倒逼我们必须要打穿。其实就是被行业老大们锤出来的。
铅笔道:除了AI面试,还有哪些AI应用有潜力实现“打穿”、率先爆发?
铅笔道:目前海纳AI的不足还有哪些?
来源:铅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