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六祖坛经》来修习(二)

文摘   2024-10-31 09:08   广东  


引言

在《六祖坛经》里,有两段文字分别从自性中的戒、定、慧和功德修持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修行的核心要义。慧能大师强调,自性戒定慧源自心地的清净,而功德修持则是觉悟的持续性与内在的正直。这些教义不仅是修行的指引,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心灵支柱。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1. 心地无染:体悟自性中的戒律

“心地无非自性戒”


当心灵清净、没有染著与恶念时,自然就具备戒律。这种“戒”并非外在规范,而是内心纯正的自然流露。慧能大师强调,真正的戒律是自性本有的清净,而非依靠外在的强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内心的纯净,减少因贪嗔痴引起的杂念,让行为自然流露出戒律之意。

2. 心地无痴:开启自性中的智慧

“心地无痴自性慧”


当心灵没有愚痴和迷惑,智慧自然流露。这种智慧并非从外界习得,而是自性本具的觉知。慧能大师提醒我们,智慧本源于内心的清净状态,不在于外在的学识积累。


在日常中,应当培养觉察力,减少偏见,让心灵保持清明,如此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有真实的洞察力。

3. 心地无乱:安住自性中的禅定

“心地无乱自性定”


禅定并不是追求的宁静,而是一种自然的安住状态。当心地无杂念、不动摇时,禅定之力便会显现。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身处何种境况,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稳定与觉知,这种状态即是禅定的自然流露。

4. 自性不动:体悟金刚般的觉性

“不增不减自金刚”


觉性如金刚般不生不灭。无论遇到何种境遇,自性始终如如不动、不增不减。慧能强调,觉悟的本质并不受外界的影响。


在生活中的得失起伏面前,保持平常心,安住自性,不为外物所动,这就是如金刚般的坚固不动。

5. 身去身来:三昧的自然流露

“身去身来本三昧”


三昧不仅仅是一种静定的状态,而是无论行住坐卧皆自然显现的觉性。不受环境左右,保持随顺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若能时刻保持觉知,不论身处何种情境都如如不动,这种心境即是三昧之道。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1. 念念无间:功的持续性

“念念无间是功”


功即觉知,保持每一念的清明觉知、不间断,便是功的体现。慧能大师提醒我们,功德不仅仅是表面的行为,而是每一念都在自性觉知中持续不断。


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努力保持内心的觉知和警觉,让每一念都不迷失在杂念中,这种觉知的持续就是功。

2. 心行平直:德的体现

“心行平直是德”


心地纯正、无私无偏,便是德。德不仅是外在的善行,更在于内心的正直和平等,能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正直的心行,以平等之心对待他人,这样的心境才是真正的德。

3. 自修性与自修身:内外圆满的功德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修性在于观照自性,修身则是规范自身的行为,功德在内外圆满的实践中得以实现。慧能大师教导我们,修行并非仅在内心觉悟,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觉悟相辅相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观照自性,提升内在觉悟,还要规范行为,做好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通过内外兼修,我们才能圆满地积累功德。

总结

这两段教义分别从自性中的戒定慧与功德的修持角度阐释了慧能大师的修行智慧。慧能提醒我们,修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清净、觉知与德行的正直。这样的智慧不仅引导我们修行,更为日常生活提供了稳固的精神支柱。




自性自度
红尘中修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