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以前湖州人喜欢讲“菰申同源”。一层意思是,上海与湖州的名称都与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有关,另一层意思是,湖州安吉龙王山正是黄浦江源,多年来两地共饮一江水。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随着沪苏湖高铁将于今年底正式开通,湖州人梦圆百年沪湖铁路梦,进入上海“半小时交通圈”的湖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速度更快了、效率更高了、理念更新了。为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湖州正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沪湖同城”的理想正加速奔向现实。
自今日起,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与湖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沪湖同城”系列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湖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说长不长,100多公里,却有点尴尬。
如果搭乘高铁,湖州站开往上海虹桥站的高铁一天只有3班,最快1小时56分钟,最慢2小时8分钟。如果睡着了,会在杭州站被工作人员拍醒:“醒一醒,转一转。”
原来,由于列车行驶方向调转,不仅列车车次会重新编号,车内乘客还需调转座椅方向,也正因列车换向,使得在杭州的停站时长均在15分钟以上。地图上看更直观,从湖州到上海的高铁,需要先一路向南至杭州,之后再扭头往东北方向奔袭,取道嘉兴,抵达上海,几乎走了一个“对勾”。
湖州,也成了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的高铁不直达上海的城市。因此,湖州人有一句话,“去上海,高铁不如高速快”。
好消息是,从今天早上9时27分起,这段曲折的历程即将宣告结束。随着沪苏湖高铁G55505次试运行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始发,前往湖州站,标志着沪苏湖高铁开启试运行。今年底,该线有望开通运营,届时从湖州最快仅需30分钟抵达上海,湖州正式进入上海“半小时交通圈”。地图上,从湖州到上海的高铁线,从“对勾”被拉成了一根直线。
接轨上海的迫切需要
很长一段时间内,湖州通往上海依靠的是318国道。一些老湖州人记得,改革开放后,接送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主要依靠这条国道,但是往返接送时间很长,把专家接过来就要半天时间,没到多长时间,专家又急着往回赶。
2006年湖州首条通往上海的高速建成通车,虽然提速了,但依旧面临早晚高峰等带来的堵车风险,时间难以保证。“当时前往上海虹桥机场乘坐飞机,路上要花费2个多小时。”当地人回忆,尤其在宁杭高铁尚未开通前,前往北京出差最便捷的方式仍是到上海乘坐飞机,因此,“要是能修条高铁到上海,那该多方便”,成了不少商旅人士和时常出差的公务员群体的共同呼声。
算起来,沪湖之间的铁路梦,已经做了超过一百年。辛亥革命时期,时任沪军都督陈其美就曾期望修建一条上海至家乡湖州的铁路,但这只是一个梦。直到2005年前后,湖州提出规划建设“湖苏沪城际铁路”的设想。
2009年,徐桦刚进入“铁办”(全称湖州市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时,还是个小伙子,当时他乐观预计,他的工作将在几年内结束,因为“这条铁路几年后就能开通”。现在,他是湖州市轨道交通中心建设管理处处长,黑发中夹杂着些许白发。“我们前后推了十几年,还是慢了一点。”
在徐桦入职的三年前,湖州便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启动线路设计工作,2008年沪苏湖铁路被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这条由湖州地方主动推动并横跨两省一市的规划铁路有了“准生证”,但开工建设仍遥遥无期。
江浙沪第一天路难在哪
沪苏湖高铁,还有另一个诨名:江浙沪第一天路。说的并非建设难度高,而在于推进难度大,用湖州干部的话讲,“对于这条高铁,湖州最积极,一直是自下而上在谋划推动,很难”。
虽然很早就开展了早期的线路设计工作,但距离真正落地尚有距离。徐桦介绍,因为从国家铁路网层面来讲,单独建设一条沪苏湖铁路的意义不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回答“建设湖州到上海的铁路,意义在哪?”这个问题,成了推动这条铁路的拦路虎。
解题的答案是另一条高铁——商合杭高铁,被称为“华东第二通道”,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原湖州市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陆永春意外得知商丘至杭州铁路项目很快要召开线路走向方案评审会,不过线路并不经湖州市区,而是由安吉直抵杭州。他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转机,因为沪苏湖若是接上商合杭,将形成一条横贯长三角的东西大通道。
为修改线路走向,陆永春等人迅速组队前往安徽积极沟通。双方拿出地图对比发现,湖州提出的新线路不仅能利用已有宁杭高铁,节省部分成本,同时还可既满足去杭州的既定目标,又实现前往上海的超预期目标,最终成功调整商合杭高铁走向,进而撬动沪苏湖铁路建设进程,并回答了“沪苏湖的意义在哪”这一问题。
但在沪苏湖铁路开建前,还有不少问题亟须解决。当时在线路选择上,分为南、中、北三条,当时经乌镇的南线方案获得相当一部分领导和专家支持,优点是线路短、成本低,但为减轻对于沪杭高铁的压力,并设置兼顾南浔、吴兴两区的南浔站,最终选择如今落地的北线。
再比如沿线设站问题,这涉及时速与地方间的平衡:各地都有设站诉求,但仅160余公里的长度,若密集设置9-10个站,运行时速必然降低,对此铁路部门领导抛出一句话,“你们到底是要时速350公里,还是时速250公里的铁路?”
事实上,沿途区域也有难处,“谁也不想铁路过境,老百姓却上不了车”。几番争执后,多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为顺利落地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湖州东站由该线代建,实为往杭州方向设置联络线的预留站点,江苏境内取消一站,苏州南站成为沪苏湖与通苏嘉甬交会的枢纽站。
奋力打造虹桥“金西翼”
沪苏湖高铁是一条在沪苏浙“横着走”的高铁。
横着走,一说其东西走向,二说其对于上海辐射苏浙皖乃至中西部广大地区的重要性。正因这关键“一横”,湖州将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实现所有区县高铁站点全覆盖的地级市,同时,湖州也将升级为长三角新的铁路枢纽,成为浙江省唯一的高铁90分钟内直达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城市。
沪苏湖高铁的规划、落地,搭上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用当地干部的话说,在这个项目上,湖州一个地级市推动着长三角两省一市,是真正意义的“小马拉大车”。
2018年初,为加快进度,上海将省级层面的规划选址和土地预审的审批程序由“串联”改为“并联”,如此将时间压缩2个多月。“比单独推动快得多。”徐桦介绍,因为两省一市对沪苏湖、沪乍杭、通苏嘉甬等铁路建设取得了共识,长三角的共建共享、互相支持让沪苏湖项目如期开工。
有件事让徐桦记忆犹新:2018年8月前后,他被派去将沪苏湖可研报批的会签稿送到北京,在此之前,他还需分别到江苏、上海加盖省(市)政府公章,“两个章几乎在一天内盖好,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盖好章当天,他顺利赶上中午12点左右的飞机,下午便将文件准时送到国铁集团。
积极推动沪苏湖建设的同时,湖州也在思考如何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2024年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湖州将加强与沪苏杭等地的对接合作,谋划建设南太湖沪浙合作发展区,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
今年年中,湖州发布《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 全面接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行动方案(2024—2026年)》,聚力实施交通共联、产业共链、人才共育、科技共策、文旅共兴、民生共享六大工程,推动湖州全市域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接轨上海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比如《方案》提出将依托沪苏湖高铁,开通至上海通勤班列,提升直达上海交通便捷水平。当地一项调查发现,湖州市民对于开行“安吉至上海”通勤始发列车意愿强烈。“对于我们科研机构来说,开通至上海的通勤班列,不仅大大节约两地通行的时间成本,也有利于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加盟。”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相关负责人黄乐天得知该消息激动不已,他每周要往返湖州与上海。
放眼长三角,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芮明杰曾这样解读,长三角形似一把蓄势待发的弓弩,中间的长江则是箭,上海是最前端的箭头,环太湖区域就是发射弓弩的扳机,负责为上海提供腹地和向前的动力。
等到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调转座椅将成往日回忆,半小时到上海将成现实,湖州与上海的联系将愈发紧密,沪湖同城效应愈加明显,位于南太湖的湖州正展现出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的雄心和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