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屏幕前的你对于「网红」这一词汇肯定不陌生,它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但在大多数时候它所呈现的更多是一种贬义的词汇环境。
而作为各位认知里面的网红之一的易梦玲,在近期出席2023秋冬时装周的表现,让大家似乎认为她已经超出了传统网红的领域范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论一下「网红」一词在当下的所处环境。
易梦玲其实不仅仅是这一次秋冬时装周有着优良的表现。
在去年的GQ年度盛典上,易梦玲穿着一件John Galliano时期所设计的Christian Dior高定系列,而同款则是在2005年的金球奖上Charliez Theron所穿着过,当时便有圈内人士指出她所穿着的是一件「FAKE」,这件乌龙事件甚至在当时力压所有明星的热度,成为众所议论的头条新闻。
Christian Dior Fall 2004 Couture by John Galliano
质疑的原因很简单,「一个网红怎么可能穿上近20年前的Christian Dior高定系列」?人们打着这种第一印象不断对易梦玲实施打压,但后续因为被证实了是一件正品才得以平息。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之后,易梦玲这个名字开始在人们视野中不断频繁出现,而她在社交媒体上所分享的时尚相关的都逐渐成为日常女生们模仿的对象。
国内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模仿易梦玲的穿着打扮风格、妆容、拍照技巧等等
不同于人们心中所想的传统的网红。
若是传统的网红,人们在高定乌龙事件之后便会渐渐忘记这个人,可现在她逐渐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佼佼者,这不禁会让人反思,网络发展到现在,我们是不是对网红一词的看法得改一改了?
我跟不少人一样,在过去提到网红一词会感到些许的不适感,倒不是因为她们打扮得像妖魔鬼怪一样出来博眼球,可能大多数时候是对这种「流水线生产」的网红一词感到不适。
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时尚,我们想看到的是能够有不同风格,在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有着不同变化的“网红”,但往往大多数她们只是做到了最浅显的一层,也就是成为一名网络红人,除此之外并没有可取之处。
社交媒体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但网红也开始变得层出不穷
但若网红能够开始给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走出国门来到世界,就比如来到这一次秋冬时装周的各大品牌秀场之中,并将东方的文化与审美带到西方,而并不是单纯为了提高逼格到个场,那是不是于现阶段来说,「网红」并非我们过去传统认知中的网红了?
国内时尚博主参加2023秋冬时装周
甚至于当下部分网红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名人明星,在看秀的环境里,她们就是摄影师最喜欢的“缪斯”,那各大品牌为何现在如此中意网红这一群体呢?
「流量是刚需品」
你很少见到一个品牌在没有社交媒体的推广之下,还能在消费者群体当中如此活跃,在我印象里Bottega Veneta、Goyard、The Row等少数品牌。
但大多数品牌,尤其是头部奢牌,它们对于社交媒体的执着来源于其最背后最根本的特质,那就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巨大的「流量」。
左 The Row Resort 2024
右 Goyard
但或许有人会问,名人明星难道没有流量吗?
有,但对于她们这一群体来说,只有持续不断地作品的曝光才会有流量,如果仅靠着脸蛋维持着流量,那最终也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网红”罢了。
就像Angelababy在与Dior的合作到期之后,她并没有现身于今年秋冬的时装周,而在人们的印象里,她其实就是演员群体当中的“网红”,但头戴明星光环,与真正的网红有着相当的隔阂,这也使得有不少明星像她一样,如今在时尚资源方面显得有一些尴尬。
为何我们总说流量是重要的?
不如拿出数据说话——在Daniel Lee于Burberry的首秀之后,Burberry股价大涨,总市值接近百亿英镑大关,成功突破公司历史纪录;2月由美国创意工作室MSCHF以阿童木为灵感来源所打造的「Big Red Boot」,在Wisdom Kaye、Lil Wayne等人的传播之下,该鞋款从发售价的350美元被炒至近2000美元,是原价的5倍之多。
不仅如此,珠宝领域内的佼佼者Tiffany & Co.跨界至球鞋领域,与Nike合作打造的Air Force 1在未发售的情况之下,仅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造势二级市场便已经从2799元的发售价涨至1万出头。
等等现象都足以证明为何大家都如此重视社交媒体领域的传播以及影响力,而网红们所能带来的流量都足以让这些奢牌们向她们伸出橄榄枝,以让她们与品牌有着或多或少的合作关系。
「互惠互利的“交易”」
但在我看来,这与名人明星合作并不无相同点,这都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交易”模式」。
奢牌们逐渐开始这样“玩”,也恰好是证明了它们认为仅通过名人明星的流量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最优解了,网红们也足够有着可以与名人明星匹敌的影响力与流量。
在知名社交媒体及KOL营销企业Lefty于2023春夏高定系列期间的统计结果显示,当中就有三名我们所谓的网红在榜,并且最高的排名为第二名的Kylie Jenner,其EMV(媒体价值)高达1350万美元。
种种现象表明,网红们自身所带的流量在这个时代中占比越来越大,在过去时装只对买手开放的年代,到现在人人都可以来到现场看秀,说明接触时尚的门槛在逐渐降低,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尚走向,就会为品牌带来相当的潜在消费者,这也是一种流量时代中的「蝴蝶效应」。
所以,当网红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实网红并不仅仅只是一名网络红人了,她们身上所带有的商业价值水平并不低于名人明星,而我们也确实该对网红一词改观相对应的看法了。
就像Louis Vuitton尝到了街头文化所带来的甜头,在时尚圈其他品牌纷纷效仿,开始一股脑地钻研街头文化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自己的品牌一样,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总体来说就是「与利益捆绑」的一种现象。
上 Celine S/S 2021
下 sacai F/W 2020
何为时尚?在《Next In Fashion》综艺中的Bao选手提到一句,这是一场「有钱人的游戏」。
这句话确实不假,但我认为当时尚发展到现在,你会发现在它逐渐商业化的背后,其实也在不断的突破原有的“桎梏”,它不再专属于某一类群体,而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的东西,这当中当然包括网红这一群体,而在网红这一群体发展到了现在之于整个时尚领域来说,它就是获利的最大「砝码」之一。
「这种“玩法”能持续多久」
奢牌对于市场的敏锐度是极为敏感的,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奢牌为了更多的利益而舍弃更少利益的一方,如今网红虽说这一群体的影响力逐渐媲美名人明星,但奢牌这样的“玩法”能持续多久呢?
就比如跨界联名是更多利益的一方,快时尚品牌也会“掺”一脚
左 Rhuigi X Zara
右 Clarks X Zara
在我看来,它能持续多久是取决于网红这一群体的「上限」到底在哪儿。
上限就是网红这一群体带来利益的持续时间,换句话说,若是网红这一群体的发展空间已经到头了,那么它也即将会成为一枚“弃子”,但像如今网红的影响力逐渐变大,正是上升的阶段,现当下奢牌肯定会将“筹码”押注在她们身上。
米兰时装周影响力相当的「Influencer」Mia Khalifa
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发现网红的门槛也在逐渐变低,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情况出现之后,我们对于网红的要求变得也会更高。
漂亮的脸蛋在网红这一群体里面并不稀缺,我们想看到的恰好是网红怎样「影响世界」,不管是创建个人品牌、帮助弱势群体,或是跨界至演员、音乐领域等等,总之,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有「内容」的灵魂,而并非单纯的只是一个网络红人。
伦敦时装周「Influencer」Declan Chan
这就像是一种网红领域的“内卷”一样,不断挖掘自身的上限,从而让自身有更高的价值。
至少在近几年里,网红这一群体的价值会被继续挖掘,我们会在各大秀场或是红毯之中发现她们的身影,而所谓的高定也并不再是名人明星的专利品,由易梦玲在国内网红「撕」开的这个口子,我认为会在未来越变越大。
左 Influencer Jaehyun
右 Influencer Win Metawin
但说实话,网红尽管影响力变大,这一群体也无法替代像演员、音乐人等的存在,在没有实质性的「作品」之前,单纯的网红仍然的地位会比后者要第一档,而部分明星其实说白了,是更“高级”的网红而已。
易梦玲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随着这个“开始”而诞生许多的“易梦玲”,而网红一词也不仅仅是“花瓶”的近义词,它身上带有许多独特的特质才会成为人们愿意追随的网红。
ENHYPEN
最后,我想说奢牌的这种做法不外乎就是将网红这一群体的利益最大化,Andy Warhol说过「每个人都将有15分钟闻名于世」,但对于网红这一群体来说,社交媒体毫无疑问让她们一直“闻名于世”。
网红在国外媒体的眼中被称为「Influencers」,这就足以证明国外已经将她们划分为有足够影响力的人,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网络红人,我想这是我们未来国内网红的一个发展趋势之一。
你认为国内的网红环境会向着「Influencers」前进吗?或者,你认为未来的网红应该具备什么品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