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原,你去过什么样的牧区?是呼伦贝尔的辽阔,还是青藏高原的壮丽;是阿勒泰山的迁徙,还是伊犁河谷的神秘。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牧区草原的景观,回顾这片土地上的调研之旅。
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供给基地,生活着广大牧民,具有绵长的国界线。如何提高牧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保护草原生态是政府和学界长期关注的议题。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侯玲玲老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牧区经济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研究,自2017年在内蒙、青海、新疆、甘肃、西藏开展大规模牧户调研,形成了一套全面反映牧区经济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微观跟踪数据集。为进一步跟踪牧区动态,2024年9月16日至29日,九支调研队伍共90人分别赶赴新疆、内蒙古和青海,开展大规模牧区牧民追踪调研。这不仅是一次数据的采集,更是与草原、牧民紧密连接的一次生活体验。
本次调研队伍抵达了新疆、内蒙古、青海的18个县,54个乡镇,108个村落,深入访问了600余户牧民家庭。调研队伍的足迹横跨4000公里,西至新疆阿勒泰的吉木乃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至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新巴尔虎右旗(与蒙古国、俄罗斯比邻);调研地区海拔最高点接近5000米——青海省治多县立新乡。一路走来,调研队员们不仅与牧民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更通过实地调研,追踪草牧业的现状,感受草原的壮美与牧民的淳朴。
本次调研得到了十余所高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在侯玲玲老师的组织下,形成了调研导师团队,包括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冬青老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露老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祁应军老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史雨星老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周南博士后、青海民族大学夏吾太老师、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王佳佳。调研队员来自青海民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青海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农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等18所大学(按调研队员人数排序)。
本次调研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通过深入牧区、倾听牧民心声,促使更好地理解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为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为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各调研队合影,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9月16日,新疆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是调研队伍的第一站,在这里,师生们共同参加了问卷调查培训、实地预调研等准备工作。通过严谨的培训,队员们不仅熟悉了问卷内容,还掌握了与牧民沟通的技巧。在草原的清晨与黄昏中,他们不断磨砺着自己,期待着正式调研的到来
9月19日至29日,三省的调研工作如期展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走访各地,面对牧民们热情的接待,他们毫不懈怠,认真填写每一份问卷,记录下每一个真实的答案。调研队员们的敬业精神与团队协作,成为了此次调研成功的关键。
从繁忙的城市到静谧的草原,队员们不仅收获了珍贵的数据与研究成果,更深深感受到了牧民们对生活的坚韧与热情。这次调研的每一位成员,都会铭记草原上那些温暖的笑脸与质朴的交流,将这份草原情怀融入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本次调研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项目号:72322008)提供的资金支持;感谢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辛苦付出。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