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一周教学科研动态(2024.10.28——2024.11.3)

教育   2024-11-03 18:03   云南  

一周教学科研动态概述

2024.10.28——2024.11.3云南大学一周教学科研动态

1附属医院郑粉双医生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2商旅学院2024年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方面取得好成绩

3附属医院与泰国清迈大学签订长期互访合作协议

4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丁军桥课题组在高效率BT.2020蓝光O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5附属医院眼科组建医疗队赴越南安沛省实施“光明行”项目

6马尔代夫国立大学一行到访云南大学医学院

7云南省第一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在云南大学举办

8药学院羊晓东/张洪彬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生物活性分子手性合成的研究成果

9材料与能源学院郭洪教授团队揭示高熵合金间隙氧电催化机制

附属医院郑粉双医生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评议等环节,确定10位优秀医务人员为2024年9月月度人物,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医师郑粉双入选。

郑粉双,女,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医师。从业三十多年,郑粉双一直专注于急危重症及中毒救治领域,创立了云南省中毒救治基地,并带领团队成功救治了多起致命野生菌中毒病例。她曾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齐心战疫 舍身冲锋在前

2020年初,郑粉双带领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在医院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赢得了患者和同事的高度评价。其所在的科室因此被表彰为云南省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薪火传承 推动教学科研

郑粉双强调医学教育与医德医术的紧密结合,承担了云南省多个医学院校的本科、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全省急诊住培教师培训等教学任务。郑粉双还注重学术研究,学习各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发表大量论文和专著,积极分享和推广云南的救治经验,以造福更多患者。

中毒救治 构筑健康底线

2005年,郑粉双带领团队创立了云南省中毒临床救治基地,参与处置了两百余起群体中毒事件,数十次带领专家组前往全省各州市、县区医院指导处置群体突发中毒事件,成功救治了上千例群体中毒患者。她在云南野生菌中毒高发的6个州市建立了专家工作站,深入各地县市、乡镇开展中毒救治巡讲巡治。她还带领科室完成了多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急危重症与中毒救治的健康底线。目前,该基地现已成为云南省群体中毒救治的专业机构,并带动了省内外救治水平的提升。

商旅学院2024年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方面取得好成绩

2024年,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方面捷报频传。

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方面,学院共获得7项立项,占全校立项总数的16%,其中包括1项重点项目(杨懿老师)、3项一般项目(赵书虹老师、陶小龙老师、李佩燊老师)、1项西部项目(吕宛青老师)、2项青年项目(孙荣华老师、史俊晖老师),其中,国家项目中4项为旅游类项目、5项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申报获批,旅游类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一,进一步彰显了商旅学院“工商管理为基础,旅游管理为特色”的办学定位和旅游学术研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在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立项方面,学院共获得2项立项,杜元伟老师和范文睿老师申报的项目获得地区项目立项支持;在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方面,学院共获得3项立项,杜元伟老师、兰秀娟老师和唐国梅老师申报的项目获得立项支持。

长期以来,商旅学院高度重视高级别科研课题申报,始终坚持超前谋划、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的策略,建立了系统化的项目申报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申报咨询。同时,商旅学院着力培育浓厚的科研文化,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组织多轮“国家级基金项目论证会”,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辅导。申报团队更是通力合作,反复论证修改申报材料,确保每份申报书都达到最高水准。正是在全院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拟立项数和立项率均创历史新高。未来,商旅学院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文化氛围,以此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夯实学院学科建设的基础,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属医院与泰国清迈大学签订长期互访合作协议

2024年10月18日,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与泰国清迈大学签订长期互访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医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尹勇,清迈大学物理治疗系主任、教授Sureeporn Uthaikhup分别在签约仪式致辞。

此次长期互访合作协议的签署,对于促进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师生互访与交流、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服务中泰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升两校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签约仪式结束后,清迈大学医学院代表团参加了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面向南亚东南亚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培训班向学员们传授了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和理念,获得了清迈大学医学院代表团的一致好评。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丁军桥课题组在高效率BT.2020蓝光O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年10月15日,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专业丁军桥课题组在高效率BT.2020蓝光OLED领域取得新进展,其成果以“Peripheral Substitution Engineering of MR-TADF Emitters Embedded With B-N Covalent Bond Towards Efficient BT.2020 Blue Electroluminescence”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论文通讯作者为云南大学孟国云副教授和丁军桥研究员;清华大学张东东助理研究员;第一作者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万丹芮和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周健平。

自1987年首次制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以来,实现高效率和高色纯度的蓝色OLEDs始终是一项艰巨挑战。尤其是,高清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入了从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到新一代超高清视频制作与显示系统的BT.2020标准,定义了蓝色色域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坐标为(0.131, 0.046)。为了满足这一严格要求,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将发光光谱向深蓝甚至紫外区域移动。然而,基于传统荧光、贵金属磷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以及热激子的荧光材料通常具有超过50 nm的光谱半峰宽(FWHM),导致起始波长不可避免地延伸至400 nm以下。相应的紫外光成分不仅会产生较大的电荷注入势垒,增加驱动电压,还有可能产生高能激子,导致设备稳定性降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无紫外光的纯蓝色发光材料以保持适当的发光峰值,同时缩小FWHM值以提高色纯度。

近年来,硼/氮(B/N)掺杂的多环芳烃(PAHs)展现出独特的多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效应,并实现了整个可见光区的窄谱带TADF。例如,从三元掺杂的母核骨架(BCz-BN)出发,利用二元掺杂、部分或完全用氧原子替代氮原子,以及B/N和B/O片段的杂化,已报道了外量子效率(EQE)超过20%且CIEy接近0.046的高效率超纯蓝光窄谱带发光材料。尽管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我们注意到,BCz-BN骨架固有的分子内短程电荷转移(CT)特性使其发光颜色位于天蓝色区域,这使基于经典B/N掺杂的PAHs向BT.2020蓝光标准进行颜色调谐的空间极为有限,同时其进展也远远落后于绿光和红光材料。

图1:B/N掺杂(上)和B-N嵌入(下)的多环芳烃(PAHs)之间的比较,以及典型的BT.2020蓝光材料的分子设计策略。

作为替代方案,B-N共价键结合B/N掺杂的PAHs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们能够将B/N骨架的MR-TADF特性与B-N分子的简单合成相结合。这种骨架特征不仅降低了B原子的吸电子强度,还减弱了处于对位B/N结构的分子内短程电荷转移特性,进一步窄化光谱。值得注意的是,相应的母核[B-N]N较BCz-BN表现出明显蓝移的PL光谱和更窄的FWHM值,进一步表明掺杂B-N的MR-TADF发光材料在满足BT.2020色域的蓝光OLEDs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通过B-N共价键的外围取代工程来实现高效BT.2020蓝色电致发光(EL)的MR-TADF发光材料。如图2所示,甲基和/或3,6-二(叔丁基)咔唑(tCz)基团修饰在[B-N]N核的外围。首先,简单的取代引入了保护基团或对称的硼化位点,开发出一种无锂试剂的一锅硼化-环化方法,使得目标蓝色MR-TADF发光材料的合成产率超过90%。其次,通过母核[B-N]N与取代基tCz之间的对位B-π-N和间位B-π-N共轭的电子耦合效应来精细调节其激发态能级。第三,外围取代引入的立体位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固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光谱展宽。基于此,具有对位B-π-N结构的[B-N]N2实现了超纯BT.2020蓝色电致发光,展现出20.3%的最大EQE,FWHM为20 nm,CIE坐标为(0.152, 0.046)。与B/N掺杂的PAHs相比,掺杂B-N的PAH骨架为深蓝光材料设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对于开发满足BT.2020色域的高效蓝色MR-TADF发光材料开辟了新的路径。

图2:通过“一锅法”无锂试剂硼化-环化方法合成B-N嵌入的蓝光分子 [B-N]N1‒[B-N]N4,以及[B-N]N2分子的晶体结构。

图3:HOMO和LUMO轨道分布,S1态的空穴(蓝色)和电子(绿色)等值面图,S0(红色)和S1(蓝色)态的均方根位移(RMSD)比较,S1态下的偶极矩(红箭头表示向量尺度),振子强度(f),以及激发特性的示意图。

图4:a) 实验测得的HOMO-LUMO能级。b) 298 K下甲苯中的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ε表示摩尔消光系数)。c) 光致发光(PL)光谱。d) PL量子产率和ΔEST值。e, f) 1.0 wt.%的掺杂薄膜的PL光谱和瞬态衰减曲线。g‒i) 掺杂薄膜的温度依赖瞬态衰减曲线。

图5:a) 基于[B-N]N2、[B-N]N3和[B-N]N4的OLED器件结构。b) 各层功能材料的分子结构。c) 器件的亮度-电压-电流密度。d) 在1000 cd cm−2下的电致发光(EL)光谱(插图显示了相应器件的CIE值)。e) EQE和PE作为电流密度的函数。f) 文献中报道的深蓝光OLEDs的最大EQE与FWHMs和CIEy值(≤ 0.05)的汇总图。g, h) EQE和PE作为电流密度的函数。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03253和52273198)、云南省基础研究项目(202301BF070001-008)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09706,IF=27.4


附属医院眼科组建医疗队赴越南安沛省实施“光明行”项目

日前,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牵头,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组建的云南省医疗队赴越南安沛省实施“心联通 云南行”“光明行”白内障免费复明项目启动仪式在安沛省综合医院举行。该项目将帮助安沛省100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云南省外办、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安沛省人委会办公厅、卫生厅、省综合医院相关负责人,部分患者及家属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此次“光明行”项目,本次赴越实施“光明行”项目,是贯彻落实两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中“加强卫生保健、传统医学等领域交流合作”要求的具体体现。项目将围绕民心相通,通过现代医疗技术帮助越南白内障患者消除眼疾,同时与越方医疗工作者开展经验交流互鉴,致力传递光明、传递友谊、传递爱心,助力安沛省白内障患者,特别是家庭困难的患者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展了云南省与越地方医疗卫生合作,提升了“心联通 云南行”项目品牌在越影响力,为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地方力量。这也是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第六次派出医疗队参加“光明行”公益项目。未来,附属医院将更加积极地投身援外医疗事业,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尔代夫国立大学一行到访云南大学医学院

2024年10月24日,马尔代夫国立大学一行到云南大学医学院进行访问交流。学院领导、部分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参加座谈,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和主持座谈。

在座谈会上,双方就办学情况、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专业设置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双方期望通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并在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以及共建实验室等领域构建合作的桥梁,共同开启发展的新篇章。此外,双方还致力于促进两院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座谈会结束后,马尔代夫国立大学的代表团参观了医学院的人体科学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以及科研平台。


云南省第一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在云南大学举办

2024年10月25日至30日,云南省第一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在云南大学举办。该活动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云南大学承办,来自全省10所高校的辅导员老师代表参训。

本次训练营旨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开营仪式上,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营仪式并作动员讲话。训练营的活动内容包括基础理论模拟测试、谈心谈话专题讲座与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专题讲座与实战模拟等,旨在模拟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环境。培训中,来自不同高校的专家和获奖者分享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团委书记胡园慧老师以《高校辅导员“四度”谈心谈话方法》为题作专题讲座;郑州大学哲学学院团委书记胡波老师以《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思考》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黄涛老师以《辅导员理论知识学习体系构建》为题,分享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昆明理工大学张瑶老师以《立足日常准备大赛,回归工作理解大赛》为题,探讨了大赛准备与工作实践的结合;云南民族大学张根老师以《理论的学习方法》为题,讲解了理论学习的有效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刘虹老师以《在“破与立”中实现“演到研”的转变》为题,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此外,云南大学付秋静老师、吴挺立老师,云南艺术学院朱立霞老师,昆明学院余一夫老师等作为实训专家,对谈心谈话和案例研讨的实战模拟环节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本次训练营特别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为全省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它不仅增强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而且代表了我省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丰富学习培训形式方面的一次创新尝试。


药学院羊晓东/张洪彬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生物活性分子手性合成的研究成果

近日,云南大学药学院、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羊晓东教授、张洪彬教授团队与宾夕法尼亚大学Patrick J. Walsh教授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在吲哚/杂环类生物活性分子衍生物的手性合成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发展了一种新颖的不对称氢化胺化反应,利用1H-吲哚及其它结构相关的N-杂环化合物与2-氮杂丁二烯,首次高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药学价值和合成意义的N,N-手性缩醛胺化合物。该研究成果以“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minals Via Nickel-Catalyzed Hydroamination of 2-Azadienes with Indoles and N-Heterocycles”为题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9750)。

吲哚骨架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及生物活性分子中,其衍生物被美国FDA列为最常见的含氮杂环类药物之一。缩醛胺吲哚类化合物是吲哚衍生物中的重要一类化合物,是抗生素药物I和II以及抗癌活性天然产物Vernavosine分子中的核心骨架(图1),其相关合成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然而,缩醛胺吲哚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报道相对较少,存在反应前体难制备、底物范围受限、化学/区域与立体选择性差等实际问题。

图1. 具有生物活性的N,N-缩醛胺吲哚化合物

近年来,云南大学羊晓东教授、张洪彬教授团队开展合作研究,致力于官能团化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新策略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组利用2-氮杂烯丙基/丁二烯作为重要反应前体,发展了一系列官能团修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新方法(J. Am. Chem. Soc. 2023, 145, 16045;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0605; ACS Catal. 2023, 13, 10887; Nat. Commun. 2021, 12, 3860)。团队基于前期工作基础,聚焦于手性胺α-位官能团修饰新型方法学研究。首次利用2-氮杂丁二烯与1H-吲哚和其它N-杂环化合物,经过不对称氢化胺化反应,室温下合成了一系列手性N,N-缩醛胺化合物(图2)。通过亚胺水解、氨基官能团结构修饰,实现甾体类衍生物去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雌酚酮(Estrone)等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N,N-缩醛胺的结构官能团修饰与结构改造。经过简单易得的反应底物设计与吲哚官能团转化,也能构建更为复杂的新型多元杂环化合物(图2)。通过反应机理实验探索,包括了底物氘代实验、催化剂非线性研究以及反应动力学研究,进一步佐证了该对映选择性氢化胺化反应所提出的机理的合理性。该合成方法具有广泛的底物普适性和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共合成了60个例子,收率可达96%,ee值可达99%。相较于常见的亲核性较强的吲哚C3位取代,该反应在吲哚N1位具有完全的区域选择性。

图2. 镍催化不对称氢化氨化反应底物拓展与产物衍生化研究

云南大学药学院的段胜祖副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杜娅为第一作者,博士生黄顺桃、刘桐旗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专项的资助。


材料与能源学院郭洪教授团队揭示高熵合金间隙氧电催化机制

近日,材料与能源学院(云南省先进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郭洪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型论文“Interstitial Oxygen Acts as Electronic Buffer Stabilizing High-Entropy Alloys for Tr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is.”(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12954)。邹肖肖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郭洪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

图1. 高熵合金中间隙氧掺杂的作用机理图

近年来,高熵合金(HEAs)在催化和储能方面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了解每种元素因亲氧性而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对于理解HEAs完整性质至关重要。然而,HEAs的含氧的结构和稳定性来源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这主要是由于其成分种类繁多,造成合成和分析上的巨大困难。尤其是在电催化领域,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研究HEAs的元素种类变化带来的活性位点的改变,以及其高熵的四大效应带来的优异性能,很少有工作关注到HEAs体系中氧的存在。因此,本工作以强亲氧元素来设计HEAs,对比减少亲氧元素的材料,证明了亲氧元素引入的同时在HEAs中引入间隙掺杂的O。因为O原子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它的引入可以作为电子缓冲剂,能够使得HEAs体系的电荷发生再分布,强化其周围各元素之间的连接,起到间隙固溶强化的效果。

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氧无处不在,人们往往采用超高真空或保护气氛条件下避免材料的无效氧化来提高材料的性能。但是苛刻的制备条件往往很难达到完美的效果。并且像氧这种原子半径比较小的原子,很容易以间隙掺杂的方式进入晶格中,形成间隙固溶体。此外,由于制备好的材料在接触空气后容易表面吸附含氧官能团等,容易造成仪器检测分析的含氧误差,所以体系中少量的O掺杂很容易被忽视。并且有研究者发现当掺入HEAs原子分数为2.0%的O元素后,HEAs的拉伸强度提高和塑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个发现使得人们对氧的间隙掺杂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本工作研究以强亲氧元素来设计HEAs,对比减少亲氧元素的材料,证明了亲氧元素引入的同时在HEAs中引入间隙掺杂的O。因为O原子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它的引入可以作为电子缓冲剂,能够使得HEAs体系的电荷发生再分布,强化其周围各元素之间的连接,起到间隙固溶强化的效果。该研究为间质氧掺杂HEAs的设计和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该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大学联合重点基金、省先进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支持。

来源 | 新闻中心

编辑 | 卢奕铖

审核 | 李哲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