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京(2022)0000031)
“人”字有两笔,一笔是自我,另一笔是他人。道教教义强调“无为而治”,认清自我,写好这一笔,是修行的起点;尊重他人,让他人写好另一笔,是涵养的体现。唯有如此,“人”才能更趋圆满,彼此相扶持,共同成就。
在道教中,个体如同自然的一部分,内心积蓄能量,照亮自己,绝不可熄灭他人的光。每个人的生命如同鱼群,各自在不同的海洋中游弋。正如托尔斯泰所言:“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生活的真谛在于,我们无法以己度人,亦无法用第一印象来衡量他人的经历。
例如,作家萧红笔下的王亚明,她的黑色手掌背后,藏着一段艰辛的故事。在同学们的眼中,她是“怪物”,无人愿意接近。但无人知道,她的双手是为了养活弟弟妹妹而留下的印记。真正的成熟在于理解他人的苦与乐,尊重每一种生活的选择。道教提倡“道法自然”,让我们学会接受生命的多样性。
先贤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以己度人往往显露出自私与无知。我们不能要求一个背负重担的人去享受生活,也不能指责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吝啬。
在道教文化中,“阴阳”思想提醒我们,世界是相互依存的。著名学者张中行曾因误解而后悔终生。他在未了解俞平伯真实境况时,因对方询问稿费而中断联系,直至多年后才知其背负重病与生活压力。人生的选择往往是身不由己,彼此的遭遇需用心去理解,切勿轻易评判。
鲁迅曾说:“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真正高层次的人,懂得体谅与包容。他们对他人的难处不以为然,以一种柔软的心态面对世界。
如苏轼,他与韩宗儒的友谊中,尽显宽容与理解。即便韩宗儒因生活困窘而出卖信件,苏轼依然心存宽恕,知其生活的艰辛。道教教义强调“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正是和谐之道的体现。
人生如书,各自书写着不同的篇章;人生如路,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在道教的视角下,最大的修行,是不被他人轻易扰动;最大的修养,是不随意打扰他人。让我们珍惜每一份光亮,发出自己的光芒,而非吹灭他人的灯火,这才是人生的真谛。道教所倡导的“无欲则刚”提醒我们,内心宁静方能迎接更广阔的天地。
愿天下修行之人
永脱轮回|得闻正法|不落邪见
喜 欢 的 话 请 订 阅 关 注 我 们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京(2022)0000031
转发道教知识,便是法布施,成就庄严功德
(请尽情分享至朋友圈)
愿天尊恩泽广布,护佑您和您的亲友平安吉庆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自然|无为|玄德|清静
▼
“道教记”北京药王庙服务号
致力于传统国学及道学文化的复兴、阐释、传播
修行人的心灵净土,炼道者的法海梯航|开悟|增慧|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