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河从源头蜿蜒而下注入南盘江,在贵州西南大地上切割出近百公里的高原峡谷。兴义市区东郊段,崖壁高耸、异常险峻,流水飞泻直下,在峡谷内形成千瀑竞流的壮观景象。
因谷深水急,兴义东出省城贵阳,各县前往州府兴义,跨越这段峡谷,是过去困扰已久的难题。历史上有几路可选。
下游“踩水渡”,即如今马岭河峡谷景区内一处浅滩,可摆“渡”过河,再登石梯拾级而上,是较近的通道。第二路是乾隆年间建于马岭街道的马别桥,因地处上游、距城路远,较为不便。第三是位于二者之间的那白木桥(实为石拱桥,民间称木桥),最早建于康熙年间,多次损毁复建,最后一次在光绪年间由本地士绅倡导兴建,保留至今。另一处重要通道,是位于如今丰都街道赵家渡大桥附近的渡口,大部分时候需渡船过河。
搭桥过河,跨越山川,从古至今都是制约人们远行的困扰,也是一地一城跨越发展的重大见证。
从浅滩摆渡、石拱横卧,到公路过江、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穿山越岭,再到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飞跃天堑……马岭河峡谷上不同时期的一座座桥梁,走过发展的印迹和奋斗的足迹,见证着黔西南人跨越山河的勇气和拼搏奋进的决心。
金州大桥今天开始试通车运行,成为跨越马岭河峡谷的又一重大工程。借此机会,我们一起回顾跨越马岭河峡谷的10座桥梁的前世今生。
金州大桥起点位于兴义峡谷大道与金州大道交叉口,跨越马岭河峡谷后与东峰林大道对接,主线桥梁全长1600米。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贵州省跨径最大的市政悬索桥,对进一步优化兴义交通网络、持续加快兴义主城和峡谷对岸高新区同城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峰林大桥全长1163米,东起旧屋基隧道西至丰都隧道,是兴义环城高速公路(黔高速S09)横跨马岭河峡谷的重要交通节点工程,于2021年3月建成通车。大桥毗邻万峰林景区,车行桥上,能领略磅礴峰林风采。
峰林大桥 魏浩然 摄
马岭河一号桥,东接顶效街道的红星医药产业园,西接兴义市近郊马岭街道片区,大桥全长610米,于2015年建成通车。大桥是马岭河峡谷对岸连接清水河工业园区和马岭街道、桔山片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马岭河一号桥 代仙鸿 摄
又称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全长1385米,主跨360米,桥面离水面241米,2011年12月建成通车。大桥是汕头—昆明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桥与峡谷的雄奇险峻自然融合,形成壮美风光。
马岭河大桥 刘远政 摄
纳怀河特大桥是盘兴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横跨马岭河上游纳怀河水库,位于兴义市清水河镇,大桥总长646.109米,目前仍在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横跨纳怀河水库的水兴高速、兴清快速两座纳怀河流公路桥,与纳怀河特大桥三桥同框,共同见证黔西南道路交通建设成就。
纳怀河特大桥 资料图
位于兴义市清水河镇,是南昆铁路跨马岭河的重要节点工程,1996年6月建成合龙。大桥全长360米,桥面至谷底高达183米,建成当年是我国最高铁路桥梁。大桥两端连着峭崖上的隧洞,一桥飞架峡谷,桥上列车奔走,桥下谷中飞瀑川流,形成难得一见的峡谷景观。
清水河大桥 张霆 摄
G324国道横跨马岭河峡谷段重要节点,于1994年8月18日正式通车。在铁路、高速通达之前,是东出兴义,连接顶效、郑屯等各重要乡镇和各县使用频率最高、时间最长的重要通道。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坚固,至今仍在运行。随着新建金州大桥开通,将逐步替代峡谷大桥市政通行作用。
峡谷大桥 邓忠胜 摄
赵家渡大桥 资料图
位于马岭街道,最早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修建于马别集镇(今马岭街道马岭社区),为三孔石拱桥,长64米,宽4米,主孔单孔净跨17.8米,中孔券拱下悬的“镇龙”铁剑至今尚存。
马别桥 资料图
那白木桥位于马岭街道光明村那白组附近,是已知横跨马岭河峡谷最早的梁桥工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经多次损毁、复建。如今保留的石拱桥,桥跨20.7米,为光绪十九年(1893)下五屯刘氏倡议兴建,木桥是茶马古道贵州兴义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是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过去使用最多的跨河通道之一。
那白木桥 资料图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邓忠胜 赵漫漫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刘华朝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中国黔西南、黔西南山地旅游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www.qxnrb.com
官网:www.zgqx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