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影视剧,开始在“细糠”赛道角逐。此前,《九重紫》里的明制汉服、古韵台词、社会生活细节都做得不错,这也成为《九重紫》成为影视黑马的巨大助力。
而2025年的“第一口细糠”则是出现在《国色芳华》里。其中,从服化道到场景布置,古韵四溢。而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在“不经意”间显露的大唐风景。
例如,在剧中看到了传统四大棋类之一——双陆棋。“双陆”是我国古代盛行的一种博戏,深得贵族喜爱。双陆棋一般由棋盘、棋子及骰子组成。棋盘的两条长边各雕有一个半月形窠,左右各有六个圆槽用来放置棋子。因为在棋盘的两边各有六个圆槽,“六”和“陆”在古代发音一致,故称“双陆”。
双陆棋在唐代非常流行。唐中宗、唐玄宗都很喜欢,武则天更是连做梦都在下双陆棋。而剧中还原的双陆棋,应该是借鉴了辽宁沈阳法库县叶茂台辽代贵族墓群七号墓出土的漆木双陆棋。
法库地处长白山与阴山山脉的交汇处,辽河蜿蜒,山明水秀,可谓风水宝地。法库历史悠久,从先秦就有人类定居,而叶茂台位于法库县西50公里,位于沈承(沈阳通承德)公路西。叶茂台早在1953年,就因为农耕发现了大辽丞相萧义和其家族的墓群,备受关注。
但因为“不主动发掘”原则,考古人员一直没有对此处墓葬群进行彻底发掘,而七号墓的现世,却是因为当地农民的意外发现。
当年,当地村民赵鹏权和他父亲赵文山及郑国双三人,去西山拉石头。去西山拉石头,无意间看到南坡有大青砖,两锹挖下去,发现砖上居然涂着红红白白的奇诡颜料,再往下看,土下露出了砖砌的门檐。
赵鹏权大吃一惊,意识到这可能是古人墓,于是向生产大队做了汇报……
沈阳市博物馆得到层层报告,并携带着考古工具赶赴叶茂台时,已是5月2日了。从古墓被发现,到考古队入驻清理,有十多天的间隔,期间,是赵文山、赵鹏权父子日夜守护,确保了文物没有受到更大损失。
当时,古墓已漏风透氧,此地有大型砖石墓的消息也已广为传播,于是,文化局、博物馆共同组成的考古队对这处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
一经勘探,考古人员就断定,这墓葬主人一定非富即贵。因为,这墓葬平面呈“古”字形,全长将近17米,是一座砖室券顶墓,是一座主室、前室、左右耳室等构成的四室豪宅,主室长7米、宽5.6 米,很是宽敞。要知道,古代生产力不高,活人住砖瓦房都不容易,更何况是给死者做阴宅呢。
不仅硬件过硬,这墓葬的“软装”也非常奢华。在甬道、墓室、耳室中摆满了各种随葬品,大漆盘、白瓷碗、鸡冠壶、长颈盖壶等各种瓷器,还有鎏金银鞍桥、绣花障泥、铁马镫、铁马衔、嵌水晶辔头等全套鞍马具,铁锹、铁斧等生产工具。这些地下珍宝保存状态良好,件件都是宝物。
双陆棋是在主室内发现的。考古人员在主室棺床小帐西侧发现一张木椅,椅面原为索条状物编绷而成,出土时已朽烂,上面摆着一副漆木双陆棋,棋盘上散乱地堆放着30枚棋子。还有一件漆盆,盆内放有两粒角质骰子。
这副双陆棋盘为长方形,长52.8厘米,宽25.4厘米,涂黑漆,但已经磨蚀露木。相对的两个长边各雕有12个圆形凹坑,两个长边中间各以骨片嵌刻出一个新月形的门标。门标两侧各嵌刻出6个圆形梁标。棋子锤形,尖顶平底,中有束腰,高4.6厘米,底径2.5厘米,黑白各15枚,出土时每粒棋子都用黄罗包裹。
而这一副双陆棋虽然非金非玉,也并不起眼,但在考古人员眼中,却是难得的珍宝。
古墓随葬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物品;另一类是明器,即专门的陪葬器物。墓中出土的辽代漆木双陆棋应当属于前者。
《辽史》中有许多关于辽代皇帝、皇后以及大臣们“博双陆”的记述。辽兴宗耶律宗真则满足于“升平天子”的生活,荒怠于政,更是迷恋于双陆游戏,常与皇太弟耶律重元玩双陆,并拿城邑居民作赌注。有一次“又因双陆,赌以居民城邑。帝屡不竞,前后已偿数城”。从中可见贵族阶级对这种游戏的迷恋。
随着其他棋类、博戏的兴起和流行,双陆棋到了清代日渐衰落。但仍旧不少铁粉,喜欢着这种传统游戏。例如,1974年冬,江苏江阴长泾公社长南大队(今长东村)社员平整土地时,在桑树田里发现了名医夏颧的墓葬。清理后,墓中不仅发现了一套手术器材,还有30枚双陆棋子。这也见证了这一种传统棋类的余韵。
一部影视剧,让观众感受到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中华文脉源远流长,这样的细糠,越多越好。
图片来自网络,若不妥,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女皇心事说给天听~河南小伙捡到黄金书信,面对天价收购,转头跑进派出所……
→绵阳双包山发现大型古墓,出土银缕玉衣、陶编钟、列鼎等千件珍宝,考古人员陷入极度焦虑
→琉璃厂小学徒两块糖换来一个鸡毛毽,毽上铜钱竟是稀世珍宝
→大收藏家张伯驹最喜欢的作品、杜牧唯一一件传世书法真迹,背后有一个大唐女子的哀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