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国将满洲归还给韩国!”吉林出土了一件鎏金面具,韩国人看到了这件文物,认为这是满洲属于韩国的证据,并要求中国将满洲领土还给韩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面具是上世纪40年代,文物专家在吉林东团山遗址发现的,这面具一问世,两个国家都震惊了。
在国内,这鎏金面具被认证为2000多年前扶余国的遗物。扶余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其建立的扶余国(公元前2世纪—494年)是东北地区最早的政权,其地理位置大约是今天的吉林和黑龙江部分地区以及辽宁部分地区,据记载,扶余国有3万户人家,20多万人口。
公元493年,北部勿吉族入侵,扶余王逃到高句丽,其国灭亡。虽是小国,但扶余国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汉唐多次赐予扶余王印绶和玉匣。这个小国在文化上也深受中原影响,例如,通过考古,人们就发现,扶余国的不少墓葬中英应用了棺椁和青膏泥等。
但在史书上,这个小国留下的笔墨并不多, “方二千里,户八万”等零散的几句话就概括了这个雪原上的小国。而有这鎏金面具的出土,不仅为人们证明了扶余国的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扶余国的冶金、美术、葬俗等技术和文化等。
但就在国内的考古专家忙着研究这件珍贵文物的历史价值时,韩国有一些人坐不住了。
扶余国鎏金面具问世后,有些所谓的韩国学者叫嚣着,这面具正是东北属于韩国的“证据”,而他们的理由呢?
这面具长得太像韩国人了!
这件面具面长11.5厘米,额宽9厘米。容貌窄长,额窄颧高,鼻平眼细,额上有横纹三道,唇薄髭稀,顶留全发。
这样细眉细眼高颧骨的样子,和韩国男人太像了。
其实,近代以来,韩国就蠢蠢欲动,总是借着各种可笑的借口来强调“故土”“文化等”。
例如,一些韩国学者甚至提出了“满洲故土论”,在韩国某电视台曾播出的历史专题片《满洲大探查》中曾有这样的表述:“对我们来说,满洲已经是失去的国土”。
而借着这扶余国鎏金面具重新提起“故土”,这小国的心理,可想而知。
但实际上呢,这扶余国和韩国没啥关系。
如今,比较公认的韩国起源说是“箕子朝鲜论”,史书记载,箕子是商末贤臣,因为直言敢谏被囚禁。时值周起兵灭商,箕子被释放后远走“朝鲜”,并在当地教授礼仪,纺织、耕种等技术,将当地治理得非常好。
但虽然箕子被周武王封于朝鲜,而且治理的疆域包含了吉林延边一带,但是箕子朝鲜一直以周朝的藩属国自居,君主自称为侯而不称王。
公元前194年,燕国人卫满仅率领千余人就推翻了箕子朝鲜,从而建立了卫满朝鲜。卫满朝鲜后来被汉武大帝所灭,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土地不再以藩属国封地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成为了大汉疆土,也就是汉四郡。而在之后由少数民族成立的小国,更是和韩国人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而这面具为啥这么像“韩国人”呢?
那倒不如我们从党当时的文化背景考虑。这面具其实除了细眉细眼高颧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只有一只耳朵。
一些学者认为一只耳是因为损坏遗失了,另外有一些学者却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萨满文化。
我国古来就有覆面的葬俗,而随着历史发展,也从最初的零散覆眼、覆耳,成为了完整的覆面、面具,而在北方,萨满文化更是影响深远。
在某些文化中,颅骨被认为是死者灵魂的贮存所。为死者戴面具正是基于护魂的目的。
这鎏金面具张口露齿, 里面有环鼻, 可系绳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缺失了一只耳朵也可以佩戴。而面具张嘴吟唱或嘶吼的样子,就很像祭祀时的咏诵、祈愿,这也一再说明这面具与东北文化的关系。
而对此,您怎么看呢?您觉得这面具和韩国有啥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