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文化拾遗⑦:乡音乡情中卫话

民生   2024-11-21 10:15   宁夏  
守护黄河根脉·传承黄河文化


乡音乡情中卫话


方言,四方之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中卫话特点 





中卫话以其特有的语音、语调和词汇,将中卫人和其他地区的人们区别开来,形成了西部地区个性非常突出的一个“方言岛”。它不仅在西北方言中占有特殊地位,而且在现代汉语以北方话为代表的共同语中一致性也较强。乍到中卫,或听或说“中卫话”,感到非常有趣,别具一格。


01

词汇形成融合了全国部分地区方言土语。


中卫境内汉族人口五方杂处,来源不一,这些情况反映在语言上,便形成了中卫话词汇各地方言土语相混杂的融合性特点。从中卫话里可以看到:

日眼(调皮捣蛋)、心疼(漂亮)、恶梭(垃圾)、愁长(发愁)、招视(搭理)、扯磨(聊天)、奸弯(狡猾)、胳浪翅(腋窝)、腿恰子(大腿内侧)、丫头(姑娘)等词语来源于秦晋方言;儿马(公马)、茅塞(厕所)、跑肚(腹泻)等词语來源于河北、山东、河南方言;冷子(冰雹)、芋头(土豆)、黍黍(高粱)、烧包(不稳重的人)、阿不子(不知道)、瘪三(二流子)、阿木(我们)等词语来源于江淮方言;囊胎子(窝囊而乏力的人)、怂汉子(没主见而干不成事的人)、崴汉子(有主见而干事麻利的人)、跌壮活(占便宜)等词语来源于甘肃方言;嚷仗(骂架)、干饭(米饭)、背时鬼(运气不佳的人)、吃包包(接吻)、牢实(结实)、胰子(肥皂)等词语来源于四川方言;瞎折腾(做无用功)、抓瞎(没办法)等是东北方言词汇;尕渣子(品质恶劣的人)、尕日鬼(不务正业的人)、傍肩儿(差不多)、布衫子(衬衣)等是回族方言词汇。

除上所述,中卫话里还有湖南话、内蒙古话、广东话方言词语。所有这些词汇,它经过一定的再生演变逐渐融合形成了中卫话常用语。


02

在名词 、动词词汇用语上用“子”做后缀且重叠构词。


后缀名词


诸如:火取子(火柴)、干腿子(小腿)、胳肘子(胳膊肘)、脖勒盖子(膝盖)、屎格子(小女孩)、牛格子(小男孩)、莽格子(长辈对晚辈的呢称)、娘母子(母亲)。

重叠名词


诸如:缸缸子(茶杯)、盆盆子(水盆)、醋醋子(食醋)等。经常使用的一些重叠动词如:耍耍子(玩一会)、眊眊子(看一会儿)、贫贫子(闲谈)等等。

仅一个“给”字就有好多种用法,在一句话里可以接连出现三四个,甚至更多,如“这么好的房子给别别又给给小张了”……


03

较多地保留了古代白话词语。


中卫话词汇中比较多地保留了元、明、清时期的一些古白话词汇。诸如:兀踏(那里)、怪道(原来如此)、弹嫌(指责)、端相(审视)、立马短时(立即)、泼烦(烦躁)、一搭里(同伙)等等。中卫话“仄楞子躺下”,意思是侧倾着躺下。在《说文》中,“仄”,侧倾也”。


04

对动、植物的称谓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诸如:夜猫子(猫头鹰)、夜别风(蝙蝠)、骚咕咕(戴胜)、黄棠子(菟丝子)、豆格子(各类豆角)等等。


05

发音独特、语音生硬吃重。


比如“参观”,中卫话读作“cai guai”,把“他、她、它”读作“te”“zh ch sh”发作“z c s”,如“皱眉”读成“zou眉”

除此之外:中卫话还有很多特点,如重叠词:圆圆的、扁扁的、尖尖的、憨憨的;婶婶叫“新妈”、叔叔叫“佬佬”、家里排行殿后的叫“老疙瘩”……这些生动活泼的词汇加重了中卫话的地方色彩。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博大精深的学问。方言藏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一片土地的本真精神,也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一个念想。了解了中卫方言,才能更深刻了解本土文化。品味乡音,品味人生。

(注:1.特别感谢范学灵老师以及《中卫文化纵横》提供部分史料!2.图片来自网络。)




中卫俗语

麻雀子吃蚕豆——给尻门子找害呢!(王泽祥  画)

▌策 划:关 珩
▌文字整理:张长春 关 珩
▌编 辑:王 亭
▌责   编:张鹏航
▌审   核:姜 江
▌监 制:谢亚东

中卫发布
推送群众关注关心的中卫大事、要事、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本土趣闻;发布服务群众的公益信息和产品介绍;讨论休闲生活的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