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召开“项目攻坚年、改革突破年”动员部署会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
项目攻坚拼发展 改革突破谋跨越
凝心聚力决胜“十四五”再创新辉煌
全力抢机遇,比谋划看储备。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重点聚焦“6+3”产业链畅通产业循环,深挖农文旅新业态,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成势,积极谋划打造电商集聚区,推动创新平台、城市平台、文旅平台等重点平台提能升级。 全员招项目,比增量看质量。坚持“抓大不放小、重外不轻内”“一把手带头、一盘棋联动”“全链条管理、全周期服务”,鼓励支持企业“二次创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机构+基金+平台+产业链”四位一体招商模式,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 全速拼建设,比进度看形象。紧扣时间节点,分解目标任务,一季度比“开门红”,二季度比“双过半”,三季度比“攻坚”,四季度比“收官”,狠抓项目建设,确保投资额度、实物投资量、形象进度相衔接相匹配。 全心优保障,比服务看效益。县领导要主动靠前、下沉一线,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土地、资金、审批等方面给予强力保障;属地主体要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敢于担当担责、动真碰硬,高质高效解决堵点难点。
要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深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牵动教科人一体改革,以高效能“校地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大力度以改革增动能。 要抢抓内陆开放战略机遇,紧紧围绕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加快链接枢纽城、拥抱都市区,积极承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等战略机遇,持续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更大力度以改革提能级。 要用好“千万工程”重要法宝,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进一步谋深抓实缩小“三大差距”的路径举措,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宜居性,不断拓宽强村富民路径,推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质扩面,更大力度以改革促共富。 要聚焦营商环境关键变量,落实落细省“民营经济32条”、市“民营经济35条”,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为方向,加快构建完善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扶企助企新生态,更大力度以改革激活力。 要擦亮“后陈经验”金字招牌,加强“后陈经验”理论研究、制度深化、实践探索,推动村务监督提质增效,加快“后陈经验”向城市社区延伸拓展,推动“后陈经验”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后陈式先锋善治”矩阵,更大力度以改革优治理。
记者:黄 盛
摄影:陈 俊
三审:郑静静 吴景阳
终审:吴 艳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