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符合国家扶贫政策条件
只要配合刷流水
就能申领专项扶贫资金!
最多可领98万!”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其实是“刷流水”骗局抛出的“诱饵”
近日
万安县居民刘某就掉入了此类骗局
沦为了电诈“工具人”
↓↓↓
案件经过
今年11月
万安县居民刘某在网络上看到一则
“免费申领扶贫资金”的广告
面对这样的“好事”
刘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扫码下载了相关APP
并进入群聊
群聊内
许多群友表示自己已收到“扶贫款”
并晒出收款截图
群内负责人称领取扶贫款项
需要先“包装流水”
要求刘某提供银行卡
接下来会有一笔“测试资金”转入她卡里
她需要取出来
转入指定账户
任务完成便会发放“扶贫资金”
刘某信以为真
按要求提供银行账户
不久
她卡内进账2.3万元
刘某赶到附近的银行取现
按照负责人要求通过“无卡存现”的方式
将款项转到指定账户
任务完成后
刘某如愿地收到了一笔600元的
“扶贫资金”
与此同时
11月29日
刑警大队接到上级推送线索
辖区居民刘某名下的银行卡
接收了一笔涉诈资金
现该账户已被冻结
接到线索后
民警第一时间找到刘某
将其带回派出所询问情况
并告诉她银行卡接收的钱款
是诈骗分子诈骗所得的钱款
刘某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帮诈骗分子
“转移”涉诈钱款
帮忙“洗钱”
直到这时
刘某才意识到自己掉入了
电信诈骗团伙的陷阱
成了诈骗分子“洗钱”的工具人
目前
万安县公安局已依法对刘某处以行政处罚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套路解析
骗子往往紧跟时事热点、重点政策,利用群众对政策理解的偏差,甚至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受害人的信任,从而继续实施诈骗。
第一步 推广引流。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短信、快递等渠道,以“发放扶贫款”“发放慈善款”“资产解冻”等为幌子引诱受害人。
第二步 骗取信任。骗子向受害人发送假的红头文件,或者在群里安排“托儿”发送成功申领资金的截图,制造“能成功申领”的假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同时声称他们参与的是一项秘密计划,需要保密不能告知任何人。
第三步 实施诈骗或包装流水。骗子引导受害人点击涉诈链接、下载涉诈App, 以缴纳“手续费”“个人所得税”“包装流水”等理由,让受害人转账,或者利用受害人的银行卡“转移”涉诈钱款,进行“洗钱”活动。
真正的扶贫政策均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不会要求你支付任何费用,也不会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资金划拨,任何需要用你的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刷流水”的行为,都是诈骗!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帮助任何人转账,如不慎被骗或遭遇可疑情况,请保存相关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来源:刑警大队
审核:钟力福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