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武汉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来到江汉大学图书馆,走进由武汉市文联和长江日报主办的“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站在一位创作者的角度,通过自己一部部作品的写作历程,与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江汉大学师生分享了扎根生活、面向时代写作的20余年经历,其中的困顿、坚持、醒悟和成长构成了他“写作的悲欢”。
李修文同时鼓励年轻的写作者:“在与日常生活的对峙和磨砺中,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李修文将分享的主题定为“写作的悲欢”。在他看来,写作和人生一样,有悲有欢。一个创作者终其一生可能都要和自己的虚弱无能与自我怀疑作斗争。
李修文20岁出头时,因为写出《滴泪痣》而登上各大排行榜。随后,他又写出《捆绑上天堂》,当时有很多影视公司提出购买版权来拍电影。但是,作为写作者,他太难从自己搭建的世界里抽身而退,当时陷入严重的虚无和自我怀疑。“对一个作家来讲,打碎一个世界是容易的,但是在一个破碎的世界上重新建立起一字一句,重新在白纸上开始书写黑字,重新对这个世界展开自己的想象和确认,是非常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李修文决心忘掉自己是一个作家,投入生活,看看自己到底还能不能写出文字。因为投入影视剧的写作,在之后好多年,他的脚步一直徘徊在中国大西北。那片辽阔的自然就像一个重新被打开的世界,小到字词,大到遭遇甚至命运,都重塑了他。
李修文说,有一次,在西北一个小饭馆里,他听到开水被叫作“牡丹花水”,因为开水沸腾时的每一朵水花都像怒放的牡丹花。像这样的民间生活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冲刷着他的心灵。时至今日,他仍然特别感谢那段时光,让他从一个写作者打碎还原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生活意义上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没有那些年和那些地域的相遇,我成不了今天这样一个写作者。”
电影《捆绑上天堂》直到前年才在武汉完成拍摄。隔着长长的岁月,李修文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少年。作为一个写作者,他在20多年里不断地走进生活,从各种泥沼里站起,完成了自我救赎。
李修文说,被山河大地、戈壁飞沙召唤之后,他下意识地重新写一些作品,写自己见到过的人和世界。散文集《山河袈裟》出版时,他发自内心地说:“只有人民与美让我重新做人,重新长出了筋骨和关节。”
《山河袈裟》是李修文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本书,不光是他创作的分水岭,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他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重新对自己变得有信心的一个分水岭。他说:“只要你不断地靠近人间,认真地倾听,人间就会还给你奇迹。”
后来,李修文第一次接触了主旋律作品《十送红军》。刚开始,他也是自我怀疑的,找不到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为了创作这个作品,他从瑞金出发,走完了除雪山之外的长征路途。“对于我来讲,只有亲身抵达、亲身丈量、亲身通过自己的遭遇挑选出属于自己的词汇,才能展开自己的创作。”
采访的时候,他曾路过广西与湖南交界的湘江之畔一座红军墓园,看到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你们的功勋永垂不朽,但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这种实实在在的“撞击”让他一下子找到了作品的叙事角度。他说:“我心目中理解的主旋律不是主题创作,而是讲述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主流价值。”
从《捆绑上天堂》到《十送红军》,作家李修文的美学风格看起来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就是在这种美学历程中不断检讨自己、不断重建自己,才让他发现,一个作家身上所能发生的可能性简直太大了。“你必须通过不断写作把自己从人群中分裂出来,分裂再分裂,成为独立的不可取代的你自己。”
《诗来见我》是李修文解读中国古诗词的一本散文集。在大讲堂活动现场,李修文说:“李白这样的天才是上天的‘礼物’。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就是普通人,就像诗人韦应物,他前半生写的诗让人不敢恭维,可是因为妻子早逝,一个单亲父亲面对日常生活的琐碎、磨难和挫折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也让他的字、词、语句、修辞全部发生了改变。一个人完全是有可能在和日常生活的周旋、对峙和磨砺中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所以,晚年的韦应物写出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原谅自己也原谅世界的千古绝句。我们诚实地过好自己的一生,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写作者。”
谈及当代年轻人的写作困惑,李修文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时代新的文学性在诞生。我们不能充耳不闻,关起门来在‘一亩三分地’里不断自说自话。今天,很多新的课题都在召唤我们,我们要拿出新的解决方案。但是,我觉得,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回到传统,越要尊重传统。就像艾略特讲的一句话——传统永远在进步,只不过说因为我们的加入而在悄悄地挪动它的步伐。”
在李修文看来,今天的很多叙事问题在古代经典著作中都能找到解决方法。他说:“最近这几年,我几乎每天都阅读蒲松龄的作品。我的小说《猛虎下山》灵感也来自蒲松龄,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今天,如果我们试图寻找到某种新的文学性,不妨多读一读蒲松龄的小说。”
这次大讲堂活动结束之际,李修文向现场的年轻文学爱好者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写作体验:“一个作家,当他写作的时候,他有一个天然的任务,需要为他作品里的人物找到一个去处,找到一个避风港,实里找不到就去虚里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