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策划的“在时代的大风疾雨里享受不舒适的自由——林白‘女性三部曲’发布会”在京举办。武汉市文联作家林白围绕近期重版的“女性三部曲”——《北去来辞》《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与B站/小红书读书博主李乌鸦一起,分享她的创作心得与重版体会。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天津、山西、福建等多地读者专程来京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林白表达了“女性三部曲”的出版与发布带给自己的真切感受,“‘女性三部曲’——《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北去来辞》,应该是我个人生命中一道绚烂的极光。”林白将这三部作品视为自己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也是她个人用文字对女性生命体验所做的深刻探索。
林白表示,“这三本书最能代表女性个体生命的感觉。它们像女性一步步走过的三个阶梯,记载的是女性生命中的痛感、羞耻、挣扎和最终获得的成长。” 林白强调,这些作品不是关于某种主义,也并不是针对某个社会议题。作为文学作品,它们更重要的部分是对生命实感的书写与表达。
嘉宾李乌鸦对林白作品中透露出的先锋性深感惊讶,“《一个人的战争》里面的女性,有懦弱,有无奈,却没有很愤怒。林白老师只是对女性体验的一次真切记录,但作品里的观念之先进,写作之大胆,即便是在今天阅读,依然如此先锋和前卫,让人惊掉下巴。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坦诚的书写。”林白表示,这部书在三十年前出版时,也收获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反馈。“我当时没觉得自己写得很大胆,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大胆的。当年只觉得,这是一次很自然的写作过程,因为我完全身处在人物的深处,就像身处在黑暗的隧道里,我一点点地往前走,最后一点点地走出来。”
李乌鸦提到,许多女性作家在面对主流文化和文学界时,常常会遇到一种困境——如果过度书写女性的内心或身体经验,作品就可能被看作不具普适性,从而遭遇轻视。对此,林白深有感触,“正是因为这种对女性经验的忽视,很多女性作家的作品在发表时曾遭遇许多困难。早期我也经常被退稿,但我是内心很强悍的写作者。当时,图书馆的阿姨都觉得,再这么退稿人会得精神病的,还劝我,‘你有没有想过,你可能不适合做这一行?’我从没想过,我特别愿意写,我就是写,我永远写。”
李乌鸦指出,“许多作家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女性文学’,我作为读者,一开始也很困惑。后来渐渐明白,这样会让‘女性文学’作为一类文学概念被单独摘除出来。而事实上,女性占人类总数的半数,甚至更多,所以它应该是文学的组成部分,是以女作家的身份为出发点,去分享的人类共同体验,去创作的只有女性作家才能创作的文学。”林白表示,如果一定要以“女性主义”来界定自己的话,《说吧,房间》是最“女性主义”的。“小说里的多米,找了八年工作都没找到,最后十分愤怒,产生了很强烈的气愤情绪。这部小说有女性的身体经验,有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求职方面的双重标准,在我看来,是‘女性三部曲’中最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
在谈到自身的创作经历时,林白回忆起自己在求职和创作之间长期艰难挣扎的岁月。她透露,《说吧,房间》中多米的经历就曾是自己的写照。“当年,女性找工作总是会面临额外的要求和限制。有时候要求女性要好看,有时候又要求女性不能太过时髦,这让我对社会的性别偏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由于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八年里,我的创作始终处于‘狂飙突进’的状态,每年都要写一本书。那段时间,依靠作品的发表和出版,我才得以维持生计。”1995年到2004年间,她先后完成了《守望空心岁月》《说吧,房间》《玻璃虫》等一系列作品。尽管如此,经济压力仍然困扰着她,直到2004年,她才获得了更为充足的创作时间和空间,“那时,我终于能够认真写出一部作品,才有时间去打磨、完成像《北去来辞》这样一部作品。”
在八年的“无业期”,面对经济压力和职业生涯的波折,林白从未放弃她的写作梦想。尽管在那段时间内,她曾一度遭遇失业和生计压力,但她始终坚持着“写作是唯一的出路”这一信念。“对于我来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写,没有别的路可走,唯一的路就是写作。写作这件事,一定能找到出路的。你每天写、每年写,几年下来,都可以走出来的。”提到给当下年轻人的建议,林白表示,“首先得养活自己,争取能有一点收入,把生活需求降到最低。然后要把心态调整好,多晒太阳,不要生病。再找一件感兴趣的事情去做,画画、跳舞、看书、看展,什么都行,丰富自己的精神。最后,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在活动的后半程,现场读者倾情朗读了《一个人的战争》的片段及林白的诗歌。提问环节,读者积极提问交流,与嘉宾们就小说写作、女性观念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