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心瓶》是王馨平第六张国语专辑。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王馨平推出了第六张国语专辑《打碎心瓶》,由坎城唱片发行,陈晓娟、李秉宗、于冠华担任制作人。
1998年,王馨平与宝丽金约满之后便淡出了香港乐坛,她开始尝试拍戏。一年后,王馨平决定重心转向台湾乐坛,签约了台湾本土的小公司坎城唱片,在这里,王馨平推出了她截止目前,最后一张原唱新歌专辑《打碎心瓶》,也就是我们今天推荐的“主菜”。顺便提一句,王馨平毕业于台湾政法大学新闻系,在当时的香港艺人中算是高学历了。尽管我对王馨平大部分的记忆,都和宝丽金有关,但是如果你让我挑一张能够代表王馨平的专辑,我还是会选这张特殊的《打碎心瓶》。刚刚说过,这是王馨平目前最新的一张原唱专辑,距离今天整整25年了,也是我对王馨平印象最深的“非宝丽金记忆”。
专辑的第一主打是莫凡的作品《计较》。提到莫凡,肯定要提袁惟仁,毕竟他俩一起叫“凡人二重唱”。相对于袁惟仁的高产,莫凡显得低调了许多,他最常被人提起的作品,还是“励志歌曲”《朋友别哭》。今天我推荐这首《计较》,不夸张地说,这是莫凡写的最好的歌之一,在钟兴民巧妙的编排下,足够琅琅上口、也够考验歌手的能力。
另一首主打歌是获过金曲奖最佳作曲人的陈晓娟的作品《就当不曾认识你吧》,它的作词人李格弟很值得介绍一下。李格弟的本名叫黄庆绮,可能有的朋友会熟悉她另一个笔名——夏宇,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笔名,因为她的主要身份是诗人,写过的歌词数量不算多,但是每一首都在台湾乐坛掷地有声:比如赵传的《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李丽芳的《梳子与刮胡刀》、齐秦的《痛并快乐着》、李亚明的《酷》……李格弟总是会从特别的角度,将歌者的声音具象化,呈现给听众一种声音与画面感的完美契合。光凭她“创造”了“酷”这个词,就值得被世人牢记。
王馨平的成名曲《别问我是谁》,唱出了对爱情的“期望”;《就当不曾认识你吧》,则是道出了对爱情的“绝望”。“把我酿成酒喝了吧,把我烧成灰散了吧”,与李格弟(夏宇)的诗《甜蜜的复仇》有异词同工之妙。一边是把影子加点儿盐腌干了下酒,一边是将“自己”酿成酒。这种手法也只有李格弟写得出来了。这种又爱又恨的心情,在bridge部分那句“我的寂寞,你的寂寞。一斤棉花、一斤铁,谁重?”被渲染到了极致。这是一首能够当做现代诗解读的流行歌曲,但很遗憾,我在某百科李格弟、陈晓娟两位老师的页面中,都没有找到《就当不认识你吧》这首歌的位置。看来好歌有时候真的需要被发掘。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首主打歌,专辑的制作群也值得聊一聊。首先,王馨平在坎成唱片,仅仅是签的发行合约,唱片制作是由台湾著名音乐制作公司友善的狗来完成。专辑制作人有陈晓娟、李秉宗和于冠华三位。陈晓娟的名气在那儿,不用多说;于冠华也是“唱而优则作”的代表案例;至于李秉宗我只能说,在我对台湾流行音乐粗浅的知识储备当中,他的名字有些面生……我随手上网查了查,好像是一位做宗教音乐为主的音乐人。
专辑名叫“打碎心瓶”,取了“馨平”的谐音。王馨平在专辑中也贡献了两首自己的创作,标题曲《打碎心瓶》和《第二个可能》。这两首歌似乎才是专辑的点睛之笔,都市民谣风的《打碎心瓶》、半说半唱的内心独白《第二个可能》,都力图打碎人们对王馨平的固有印象,并创造出新的“可能”。
而《互不干涉》《月蚀》以及《现在》,的确让人们听到了一个新的王馨平,人们难以想象一个“理想情人”可以唱出这么前卫的曲风。不过我也有一说一,王馨平对另类风格的诠释,还是相对保守了一些。一个人们听惯了主流作品的歌手,想在音乐上突破瓶颈、打破并重塑形象很难,尝试新奇曲风容易导致老乐迷不买账、新乐迷进不来,唯一的作用可能还是为一部分愿意听她转型的歌迷,提供了“第二种可能”。
总体来看,王馨平的《打碎心瓶》是一张诚意满满的作品。不仅专辑制作上花了一番心血,内页照片也特别跑到台北捷运车站拍摄。可惜有的时候,用心做一件作品未必会让大多数人引起共鸣。《打碎心瓶》推出后不久,坎成唱片由于经营不善而被迫结业,友善的狗也宣布停止唱片制作业务,只保留了他们的品牌商标和歌曲版权。王馨平准备重心转向台湾乐坛的想法,也就随着两家公司的衰败,而不了了之了。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儿吧,下课。如果这张专辑勾起了你的回忆,欢迎私信跟我交流。如果讲到了您不知道的故事,那是我的荣幸;倘若有哪里讲的存在疏漏,欢迎留言反馈。乐评无声,留言有情,我是绝对不会给您拉黑的。
℗&©愚人音乐坊 2024
图片素材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