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森夏安纳曾说:“五十岁时,你开始厌倦世界;六十岁时,却是世界厌倦了你。”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自己人生就会越发的无力,感叹时光的匆匆荏苒,岁月的无情变迁。
人这一生浮沉起落,仿佛永远没有消停的时候,也永远无法找寻到真正的目的和意义。
上班的时候,盼着自己早点退休,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到晚年又感觉无聊,想要重返青春。
但其实,人不能总是瞻前顾后,活在虚无缥缈的过去或未来,而是应该把握好现在。
如果人到六十岁,你还能做到这3件事,那就意味着你比大部分人要幸福,看你占了几样。
与人相处,不攀比,过好自己的生活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就陷入了一种颇为荒诞的怪圈,总要拿自己的一切和别人两相对比。
上学的时候,每次考试过后都要比成绩,工作了以后,逢年过节与亲友聚会都要比收入。
有了儿女之后,还会时不时明里暗里的比较子女,到了中年以后,还是放不下这颗比较心。
正如作家郑辛遥所说:“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
人生在世,本就过得匆忙劳累,若是还要给自己戴上镣铐生活,恐怕余生也会再无宁日。
就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二人,原本是师出于同门的师姐妹。
但是两人却都爱上了师弟无崖子,并且为了争夺爱情,成为势不两立的成人,斗了几十年。
两人互相陷害对方,就想让对方过得不如自己,最后斗得两败俱伤,将死时也要比谁后去。
可等到得知无崖子并不爱两人,而是别有新欢后,看似取得胜利的李秋水,方才悔之不及。
为了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结果却闹得一无所有,荒废了人生。
归根究底,无论自己过得好与坏,生活都是属于自己乐章,与别人毫无关系,更无需攀比。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珍惜目前还拥有的一切,好运和福气也会接踵而至,常伴于自己身边。
不干涉子女的事,让他们自由成长
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我自己生的孩子,我想对他如何就如何,外人管不着。”
这是很多的父母会有的一个误区,他们认为生养了孩子以后,儿女便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他们便对孩子实行着高压的“统治”,言行举止都要插手管理。
在孩子尚小且没有能力生存时,这样的严格管束,或许能从一定程度上纠正孩子的言行。
但若是儿女已经长大成人,拥有了独立的能力,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后,仍然如此过分插手他们的生活,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甚至于当两边的矛盾积累太深,还会引起不必要的争吵,导致双方剑拔弩张,针锋相对。
在微博上,一个女大学生写给自己母亲的信,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一时间火遍了网络。
她的母亲从小便对她颇为严苛,她平日里除了学习,几乎接触不到其他事物,活得很无趣。
而上了大学以后,母亲依旧像从前一样,提前将她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让她照着计划按部就班的过日子。
她的压力实在太大,鼓起了自己所有勇气才敢写信给母亲,诉说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的心声。
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要再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些空间去成长,才有更好的未来。
03
不依赖,保持独立,让自己有钱可用
有时候,感觉老人与小孩子有着很多共同点,都会时不时想要依赖别人而生活,让自己有所寄托。
在物质上,不遗余力地帮扶着子女,期盼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解决眼前麻烦的难题。
在精神上,又想让子女或伴侣陪伴,希望他们能环绕在自己左右,享受真正地天伦之乐。
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中,这样的愿望多半都不能达成,无数老人只能忍受的孤独和寂寞。
终于发现,人生这辈子除了自己以外,无论是伴侣又或是子女,没有谁是真正能够依靠的。
俗话常说:“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人人会跑,只有靠自己,才是最终解。”
如果现在自己还尚有余力,不要把钱都无条件地付出给别人,适当留一些给自己养老用。
毕竟上了年纪以后,自己也要过生活,也有日常的开销,不能全依靠子女的尽孝和赡养。
遇到个病灾来袭时,自己手里有些余钱,也不用担心看病花销太大,可以活得更有底气。
同时,也不要把自己全部的精神寄托,都押宝到子女身上,也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这样遵循着内心的所想,给自己找些事做,也不会感觉活得苦和累,过得那么孤苦伶仃。
让自己保持独立,努力成为自己最强大的依靠,人生也才会拥有更多的希望。
刘禹锡有句诗说得很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到晚年,从来就不意味着衰退,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光彩和鲜艳,能发光发热。
既然余生不长,更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超越自我,成就人生的辉煌。
时光转瞬即逝,自己所能够做的,就是好好把握现在,用心去经营生活。
人老了,学会知足常乐,学会放下,学会善待自己,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自由畅快。
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幸福也就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