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今天
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
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甲乙方干部员工
业务交流
重温入党誓词
开展岗位讲述
1月18日
视频连线的油气运销事业部西气东输第一站
党支部联合国家管网轮南作业区党支部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
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基层干部员工
重要讲话精神
参观西气东输第一站示范点
参观国家管网西部管道轮南作业区场站建设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的站队,两年来,油气运销事业部西气东输第一站时刻牢记“站好岗、供好气”的嘱托,弘扬“为祖国输油气,为南疆送福气”的保供先锋文化,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建成“一调五储”生产模式,营销创效创近五年最好水平,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43天,建成油田首个碳中和场站,清洁能源替代率提升至12%,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克英线如期建成投产,实施保供能力提升工程11项措施,滚滚福气沿着能源大动脉送到千家万户,为民生福祉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听!
👇👇👇👇👇👇
深地青年·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详情
革新技术与管理
助力复杂躺井重获新生
在超深领域,复杂躺井怎么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采油气工程技术人员,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博大方案”。
博大采油气管理区是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也是油田油气上产的主力军。2024年,管理区天然气年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
然而,在这片油气热土上,迎接我们的除了“油气广博、大有作为”的大场面,更有世界罕有、国内仅有的大挑战。克深1102井、大北307井等一批5至8年的躺井蕴藏着巨大的地质潜力,同时,也制约着我们的高效开发。
我以8年躺井克深1102井为例,和大家分享我和团队直面挑战并战胜困难的心路历程。
该井难以复产有“一高一低一大一小”几大矛盾。“高”是指浅部钻塞井控风险极高;“低”是指大修后产能恢复率较低;“大”是指落鱼管柱复杂程度大;“小”是指井眼尺寸小。
如何让难啃的“硬骨头”重获新生?
我们突出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管理必须革新,二是技术必须升级。
管理革新上,首先建立博大特色的措施作业深度融合机制,打造地质工程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现地质工程的深度融合。其次,建立甲乙方协同配合机制,通过将修井等业务总包给承包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建立整个库车山前59口复杂大修井的数据库,制定最经济、最安全、最高效的修井方案。最后,形成了复杂打捞前对井下落鱼工具进行拆解的标准做法,为打捞作业过程中精准判断提供了依据。
技术创新上,针对浅部钻塞井控风险高,采用了超高压带压钻塞作业技术,成功恢复了上部井筒,为后续打捞工作奠定了基础。针对井下落鱼管柱结构复杂程度大,从过去“乙方主导”转为“甲方引领”,引进甲方主导下的个性化、定制化工具。针对产能恢复率低的问题,实施全过程储层保护和复合改造工艺技术。
克深1102井只是我们复杂大修中的一个缩影。近5年,我们累计开展大修作业14井次,成功率达100%,开井率提升至94%,形成博大特色的四大类、10小项复杂大修配套技术序列,锻炼了一支能打胜仗、执行力强、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
回顾近年来的复杂躺井大修,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几点认识和启示:坚持系统观念、计划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方案科学;坚持技术攻关、固化提升;坚持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坚持管理革新、合作共赢。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详情
啃掉“硬骨头”
筑梦塔西南
塔西南是油田梦想起航的地方,区带面积大、资源量大,是国家建设南疆、发展南疆的战略支点。
1999年至“十三五”末,油田在塔西南山前完钻探井成功率只有12%。20年里,产量也只占油田很小比例。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曾举例,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海拔8611米,到柯克亚的直线距离仅150公里,但两者古近系垂直高差达18000米,能叠加两座珠穆朗玛峰。这里是科研人员公认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2009年,我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来到了塔西南项目组,暗自下定决心,要啃掉“硬骨头”,找到大场面。
十年来,我们从基本剖面画起、从基础数据统起、从基础图件编起。经历了从部署苏2、乌泊1风险探井的信心满怀,到昆玉1、柯东5井相继落空的当头一棒。
2018年,我带领团队总结复盘,提出两个疑问:白垩系是不是必须持续坚持的唯一主攻方向?逼近烃源岩石炭-二叠系是否有规模储集体?要想找到答案,必须推倒一切,从头再来。
首先,要弄清楚塔西南的“肚子”里有没有货?烃源岩条件到底如何?于是,我们又开展了近三年的基础研究。
石炭-二叠系到底储层如何?为了弄清地层接触关系,2019年,我和浙江大学教授乘坐放羊老乡的摩托车在狭长干涸的河道中颠簸穿梭,腿脚都被磨得伤痕累累。在那次考察中,我们发现了印支期古构造继承性活动。
2021年,我们正式将勘探层系战略转移,部署了一批风险探井。
2023年2月,恰探1风险探井取得勘探历史性突破,发现了一套新的勘探层系。不久后,针对石炭-二叠系部署的井相继获得工业油气流,取得勘探战略突破,上交了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地质储量和亿吨级石油地质储量。
2024年,油田组织召开塔西南勘探技术研讨会,全力加快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进程。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组织甲乙方科研人员会师昆仑山前,誓将昔日的勘探“冷区”变热土。
经过半年的攻坚,我们批量发现石炭-二叠系圈闭,具备未来形成大油气田基础。
如今,当我站在塔西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听着轰鸣的钻机声,我不禁感慨石油的神奇。很多人问,塔西南的勘探前景有多远?今天,我负责任地说,有勘探人在,塔西南前进的步伐就一刻也不会停!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详情
创新争先
打造钻完井提速提效新标杆
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开发对油田意义重大,钻完井提速提效攻坚战迫在眉睫,事关世界一流大油气田建设。
2023年11月,油田启动新一轮钻完井提速提效革命,要求库车山前钻完井提速10%、成本下降10%;克探、大北区块一年打两轮井,博孜区块260天内完井。
接到任务后,我们感到压力巨大,因为现状与目标相差甚远,三个区块离提速目标平均相差35%,但油田党工委的决策就是命令,作为产建铁军,我们必须第一时间闻令而动。
我们紧密围绕提速提效堵点、难点展开大讨论,经过6轮细致研讨,最终找到了4类21个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突破口。我们通过组合固化、参数强化、趟钻优化、中完简化、泥浆量化等提速措施,实现基本盘提速13%。但仅有基本盘提速还不能完全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寻求更高效益的非常规工艺,解决库车山前难啃的“硬骨头”。
针对钻井周期占比高达60%的博孜巨厚砾石层提速提效难题,我们选择空气钻技术,克服井身质量控制困难等诸多难题,成功完成5口井空气钻作业,较泥浆钻提速107%,一举打破了巨厚砾石层提速提效技术瓶颈。
我们打破思维定式,将过去十年库车山前最为成熟的垂钻工具逐渐优化为服务费用更低、提速效果更明显的预弯组合。2024年,库车山前使用预弯组合11井次,较垂钻再提速22%。
大北区块钻前成本在单井投资中占比较高。我们在传统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创新形成“6+1”一体化信息化踏勘模式,统筹考虑“地面+地下”的要求,确定最优井点,最大限度降低钻前施工费用。实现了库车山前特殊地貌井上得去、打得成、降得下。在钻完井物资方面,我们通过“井筒瘦身+优化回接”减少套管用量,推行国产化固井、试油工具以及修旧利用等方式,有效降低成本。
在创新管理方面,我们成立四个区域提速小组,让青年员工担任井长,通过压担子方式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在业绩考核上予以激励,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干事创业氛围,让大家铆足干劲。同时,不断探索与乙方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创新实施了“日费创新引领、区域总包对标”的管理模式,让甲方实现了提速降本,乙方也实现了盈利。
回顾2024年,库车山前钻完井提速提效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展望2025年,我们将继续发扬产建铁军精神,向更高目标出发,挑战钻完井整体再提速15%,挑战博孜、克深区块钻井完井一年打两轮,挑战大北区块完成首口百日内完井,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贡献产建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详情
攻坚气藏治水难关
勇做能源保供先锋
说到迪那2气田,大家都会想到是全国最大的整装凝析气田、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之一。这个气田自2011年起连续10年产量保持稳产,油气当量占油田总产量的10%。这就是迪那2气田21世纪之初的荣光。然而,近年来受水侵的影响,见水井快速增加。
这几年,迪那2气田的被动局面让油气藏研究人员的士气受到影响,所以我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动员会,抓思想、提士气。会上我问大家,迪那2气田产量断崖式下降只是产量的问题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呢?我们是把它当成借口还是考验?动员会后士气得到了提振,我和团队一起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以超常的勇气、超常的信心,拿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对策,开启了治水稳产的新篇章。
对于见水气藏开发,我始终秉持“治”与“稳”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原则。治是根本,要突出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建立了不同剩余储量、不同边水距离的动态模型,分析不同排采规模下的稳产能力,形成了依据地质条件差异化排水控产的方法。在这个方法的指导下,稳产能力大幅提升,水侵得到初步控制。
稳是目标,要突出经济性和持续性。我们狠抓基础研究,精细气水单元划分,有效动用水淹区储量,坐实“稳”字。我们优选层间、层内非均匀水侵的单元,实施修井及先导试验。迪那2-24井注气后产量实现从无到有,迪那2-J11井实现从降到稳,这一结果现场验证了提采策略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然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和气藏斗、和水斗。今后,我们迪那人一定牢记殷切嘱托,锚定油田“1251”发展目标,大力弘扬“务实、从严、创新、协同”工作作风,坚决打赢气田治水稳产攻坚战,打造裂缝性有水气藏治水提采开发样板,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回馈总书记的殷切关怀。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详情
潜心优化
打造地面精品工程
2021至2024年,我参与完成了两大骨架、两大储气库、天然气深度处理及气化南疆管道等工程前期设计,共节约投资近4亿元。
在地面设计中,我始终坚守安全环保底线,坚持降投资、降能耗、提升适应性“两降一升”的原则。
降投资。2022年,在乙烷二期方案论证阶段,考虑乙烷二期增量,现有管道输送出现瓶颈,我们大胆从各个维度进行推演,系统分析现有管道运行参数,模拟核算,利用现有管道降低末点压力、提升起点温度,通过增压实现了两期乙烷产品的气相输送,完美解决了管道输送的瓶颈,节约投资1.1亿元。
此外,我们开展标准化定型和定额设计,通过对标及优化简化,在控减投资的同时,确保风险受控,实现全生命周期最优。
降能耗。轮南原油深度稳定工程是油田首个深度稳定项目。地面设计团队从可研到初设阶段,成功优化脱丁烷塔塔底加热方式,使得能耗大幅降低。此后,地面工程研究部主任张明益提出稳定塔塔顶生产稳定轻烃方案,我主动请缨,搭建模型,开启了一场与工艺参数的较量。上百次枯燥而艰辛的尝试,伴随着上百次的失败,终于产出合格轻烃。这一优化成功减少了100万吨液体冷却再加热的负荷,再结合脱丁烷塔降压运行,使得单位综合能耗又下降了29%,每年节约燃料气消耗高达1500万元。这次优化的成功,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科研人员心中的热情,更加坚定了我们甲方主导设计的决心。
提升适应性。在博孜-大北骨架工程建设方案论证的关键阶段,通过对凝析油南线北线输送、前端稳定还是后端集中稳定等多个方案展开了精细比选,最终推荐“简化前端、牙哈集中稳定”的布局方案,打通了库车山前凝析油输送的大动脉,实现了博孜、大北、克深、中秋等区块的凝析油及混烃管道密闭输送,节约地面投资近1亿元,且实现了以上区块产量的互补和接替,提升了管道和下游稳定装置的适应性。
从事地面设计18年来,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精益求精、敢于质疑、打破常规、实事求是的精神。今后,地面设计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方案设计,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自主设计能力,持续为油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详情
剑指3.6万米
打造油田钻完井提速标杆
2024年,我所在的川庆钻探公司70292钻井队被油田选为“单部钻机年进尺3万米”实施队伍,要完成这一目标,7000米以上的超深井我们一年至少要打5口,是油田单队平均年进尺3倍的工作量,且每口井都要比区块最优井快20%才行,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我结合实际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树信心,信心是前提。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我告诉大家油田会在井位衔接、专家共用、工程技术等方面为队伍提供支撑等消息。此外,还告诉大家完成3万米,我们的奖金肯定也少不了。这些积极、正向的信息让大家信心倍增,纷纷表示要为3万米而战。
二是抓组织,组织是保障。要完成3万米这一目标,一年至少需要进行10次中完、5次完井作业和搬家安装。为缩短钻井中完周期,我提前筹划,坚决杜绝组织不到位造成的等停,提高了中完作业时效。此外,缩减井间周期方面,我们通过采取边拆边搬边安模式提高搬安时效,相比以往整体提速26%,2次刷新本公司井间周期最短纪录。
三是重技术,技术是关键。在哈16-H10井的施工中,我组织工程师与业主方一起探索使用液压刮壁器和钻塞一体化钻具组合,相较常规作业节约两趟钻。在哈602-H5井,我队通过执行“三大两高”钻井参数,以2202米的成绩,刷新油田单日进尺纪录。在热普7-H10井,我精准预判到该井在二叠系可能存在井漏等复杂,通过在钻井液中加入随钻堵漏材料,保证了施工的平稳快速推进,助力该井以6730米的成绩,刷新油田单月进尺纪录。2024年,我队累计刷新各项钻井纪录10项,4次获中油技服贺信表扬。
四是保质量,质量是基石。在速度和质量的选择上,我的态度一直是质量绝对不能给速度让步,关键时刻宁可慢下来,也要优先保证钻井质量。在哈13-H9井,曾出现水平位移40米的情况,我立即要求放慢钻进脚步,并同定向工程师商量对策,通过降低钻压降井斜、定向扭方位的方式,成功将水平位移缩小。在强有力的质量管控下,我们不仅井打得快,更取得了5口井井身质量合格率100%、事故复杂率为零的好成绩。
随着一步步朝3万米迈进,2024年11月3日,我们较计划提前60天完成3万米任务。同年12月28日,我队承钻的第五口井热普7-H10井顺利完钻。钻头起出转盘面那一刻,我队的年进尺定格在36591米,成为塔里木石油会战以来,首支年进尺突破3.6万米的钻井队。
2025年,我们70292钻井队再次被油田选为“单部钻机年进尺3万米”实施队伍。新征程上,我们必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把钻井速度提起来,让油气增储上产进程快起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川庆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详情
创新无止境
甘做造“血”人
钻井液俗称泥浆,常被比作钻井的“血液”。“血液”健不健康,关系到钻井顺不顺、快不快、好不好。
我在一线工作12年间,参与了500多口井施工、1000多井次和泥浆相关的复杂处理。一路走来,我参与并见证了油田泥浆技术,从艰苦探索,到快速发展,再到自立自强三个阶段的蜕变。
第一个阶段:艰苦探索,从“陪跑”到“跟跑”,打破技术垄断。
2013年,我初到塔里木,库车山前一系列难题造成钻井故障复杂频发,被迫引入进口油基泥浆技术,但单井费用高昂。此时,国外油基泥浆对中国技术封锁,对我们严防死守。
2016年初,我有幸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开展油基泥浆国产化应用。在室内上百次实验均告失败后,我决定把实验搬到现场,终于在2016年底拿出了第一套国产油基泥配方。配方好不好,用了才知道。我们立即在克深1101井开展试验,不断优化细节。最终经受住了超深井“三高”的考验,一举打破了国外长达6年的技术垄断,实现了从国外“输血”到自主“造血”的重大转变。经过不断迭代升级,2018年国产化油基泥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油基泥浆从“陪跑”到“跟跑”的跨越。
第二个阶段:快速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助力提速提效。
形成有塔里木特色的泥浆技术体系是油田最迫切的需求。2016年,我们面对不同区块复杂情况对症下药,持续完善升级,历时7年,终于在2023年建成了油田首套最完整、具有塔里木特色的“335”超深复杂井泥浆技术体系。
2024年,全新孕育的“335”泥浆技术体系,加快支撑了油田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增储工程,保障了克深31区块新一轮评价井提速25%,打出了超8000米深井200天内完钻的壮举;征服了塔西南地区“一强带三高”地层垮塌难题,取得3个勘探重大突破、1个重要发现和1个重要进展。
自此,塔里木的泥浆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国外的泥浆技术齐头并进跨入了“并跑”的赛道。
第三个阶段:自立自强,从“并跑”到“领跑”,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2023年,油田开启了我国万米钻井时代,抗高温220摄氏度水基泥浆在油田也被首次提出应用。
传统的“三磺”泥浆技术,抗温200摄氏度已经是极限。我们结合油田实际,研究抗高温稳定、流变性调控及封堵降滤失三大作用机理,开展了200多组次分子合成分析和评价,经过1000多组配方的“淬炼”,终于拿出了第一个抗高温220摄氏度水基泥浆体系配方,并在万米井进行实战。
2024年3月4日,深地塔科1井井深突破万米大关,刷新了亚洲最深井纪录,标志着我国抗高温220摄氏度水基泥浆技术从内室评价到现场成功实践的重大突破。
自此,国产水基泥浆技术在国际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巨大飞跃。
今后,我将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瞄准更深、更快、更好的泥浆技术,实现创新无止境、深地再突破、钻井再提速、环保再添绿,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来源|塔里木油田党工委宣传部
文图|李佳轩 谭明明 魏婉丽
策划丨李丹丹
编辑丨冯 丽
审核丨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