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年
春华秋实
五十五载
峥嵘岁月
一代代陕铀人
胸怀崇高理想
投身祖国核工业
薪火相传、风雨兼程
披荆斩棘、砥砺奋进
赓续“两弹一星”精神和
核工业精神血脉
推动我国离心铀浓缩事业
从无到有
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
奋力推进
我国铀浓缩事业
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今天
中核陕铀建厂55周年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让我们重温那段光辉岁月
回望那一条条生产线
感受它们承载的汗水与智慧
党在号召我
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
(原国营四〇五厂)
位于秦岭南麓
汉水河畔
上世纪60年代初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1969年9月16日
二机部召开讨论
四〇五厂厂址定点会议
会议一致同意将
四〇五厂址定于
陕西省汉中洋县大爷山下
并拟定向毛主席、周总理报告
1969年10月10日
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
四〇五工程开始建设
1974年
周恩来总理听取
工程建设汇报并作出批示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
只因一声号召
只因党和祖国需要
怀揣梦想的建设者们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
来到大山深处
铸就大国安全基石
那时候物资匮乏
没有菜吃
职工就开荒拓地自己种
没有砖和水泥
大家就和着泥巴和稻草
轮流打“水胡基”
砌墙建设简易房
那时的陕铀人
都有一种信仰
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
克服重重困难
运物资、建厂房、修铁路专用线……
就这样
四〇五厂在秦巴山麓中
如火如荼地建设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四〇五厂开始了第二次艰难创业
在那个阶段
四〇五厂办过汽水厂
做过化妆品
干过保水剂……
1984年3月6日
核工业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未来中国核电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工作思路
在二十世纪末建立起
核电站的制造体系和核燃料供应体系
发展中国核电
必须国产化
祖国需要我
为适应国家核电发展对浓缩铀的需要
经国务院批准
决定从国外引进成套生产设备和技术
加快离心工厂建设步伐
上世纪90年代
中俄两国政府相继签署相关协议
俄方专家团实地考察后认为,
建设离心法铀浓缩工厂
四〇五厂有良好基础和深厚积淀
从此
中国离心铀浓缩事业从这里起步
随着国内核电的快速发展
中核陕铀抢抓机遇、开拓进取
2018年3月20日
由我国自主研制的
新一代铀浓缩离心机大型商用示范工程
在中核陕铀全面建成
其安全性、技术性、经济性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全体陕铀人不忘自主创新初心
牢记为国担当使命
肩负起新时代强核报国的伟大重任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征程上
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新时期
中核陕铀充分发挥
铀浓缩领域改革创新示范区功能定位
锚定建成世界一流铀浓缩企业目标
聚力打造国际铀浓缩创新示范中心
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铀浓缩领域的
地位和竞争力
强核报国使命在我
中核陕铀以助推
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
为己任
以数智化赋能
铀浓缩工厂新质生产力发展
积极引入先进的
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
部署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
构建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益化、
决策科学化的铀浓缩企业
持续强化
核技术应用及科研成果
转化推广应用
机械加工领域形成
较强核心竞争力
系列仪表传感器成功应用
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推进
机电工程安装、系统调试运维、
设备维检修等获得上级和相关方普遍认同
中核陕铀拥有专利近60项
标准成果80余项
科技奖90余项
获得了工信部等五部委
“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工信部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
首批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
中核陕铀着力构建起一支
敢为人先、科学严实、
拼搏奉献、追求卓越的
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他们
数十年如一日
坚守在生产一线
他们
积极探索在科研攻关现场
他们
全身心投入改革实践创新
他们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以热情、诚信和专业
赢得客户的信任、满意和尊重
他们
推动公司向市场化、
国际化经营型企业跨越发展
目前
公司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
全国技术能手5人
中核集团高技术技能人才20人
陕西省高技术技能人才17人
转载自中核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