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拾珍|吴桐高:当好核工业的一块砖

文摘   2024-09-24 21:15   陕西  





岁月拾珍


一端是故乡,一端是“核”流,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是什么阶段,是少年时期的青葱还是年迈时的坦然。“服从组织安排,科技报国”的美好初衷成就了他们“核”流里的故事。

过去就是过去,也许不值得细看、细想,在中核陕铀这片土地上他们感受中年辗转,耄耋淡然。岁月倏忽之间里,他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不同的处境和经历,也让他们看到中国核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壮大,也因而他们的境界更显得从容而博大。因为他们的心里有一条“核”流,那就是把坚定的信念融入大“核”里去,接纳时代的改变与个人得失。他们坚定的是一个阶段的美好时光,也是一生的信仰与共存。作为第一代核工业人的他们,在核工业奏响的强音上有他们描画的音符。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即将迎来我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中核陕铀建企55周年的时刻,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感受他们的出彩人生。

 ——编者按


吴桐高:当好核工业的一块砖

吴桐高,1936年2月出生,浙江余姚人。1956年10月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时代的洪流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在陕铀光荣退休多年的核工业老人的故事,他就是吴桐高。

岁月流逝,许多事情都已成为过眼云烟,但那份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却永远交织在吴桐高的心中。幼时读私塾的吴老,在母亲的鼓励下,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热爱读书,渴望知识,这种对学习的热爱,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5年吴老进入干部学校深造,后毕业于西安机械制造学校,系统性的学习,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铺就了宽广的道路。

1959年吴老来到504厂,23岁的吴桐高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核工业职业生涯。当时国内没有什么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借鉴国外的设备来根据生产所需而进行设计和制作加工,他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所需零部件,需要什么就画出图纸,利用专业知识发挥特长,让他充满了干劲儿。1969年时,面对405厂初期建设技术需要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吴老再一次带着满腔热忱从大红山下的红枣林中来到了405厂大爷山下。面对一无所有的405厂,吴老说:“在哪里不是革命工作,只要我还有点儿用处,去哪里我都可以”。面对405厂建厂初期的准备工作和四处筹集设备的挑战,吴老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不怕苦不怕累,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性,也是他们那一代人能够赢得尊敬和赞誉的原因。

在吴老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优秀品质。服从组织安排永远是第一位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特质。疲累的时候,他时常回忆起在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抓螃蟹、钓黄鳝,家乡的小桥流水在那些日子成为了他心中思乡时最珍贵的回忆片段。在405厂光荣退休后,吴老的业余生活里就喜欢去厂区周边的小鱼塘垂钓,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那一刻有家乡的温暖和美好,他定是又回到了他眷恋的故乡。

柜子上的老式座钟发出了当当声,吴老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那一刻他缄默无言,就那么坐着,那座钟陪伴了他多年,跟着他从504厂来到405厂,见证了他从青年到白发苍苍的历程。1996年,吴老退休了。倏忽间,吴老就会想起过去工作的日子,制图板上的那把尺子在眼前推来推去,他带着眼镜贴着图纸看的那么仔细,一遍遍计算与核对,每个线条与数字都规规矩矩的跃然纸上,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绘制步骤都充满了挑战和考验。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行设计的<<灰渣系统沉淀池及砂滤池的综合治理>>改造项目,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活动中取得了不俗成绩。

那些岁月虽然已经远去,但那份对技术的执着和追求却永远镌刻在吴老的心中……



作者|蒋丽
责编|石佳
审校|刘平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点点赞

点在看

中核陕铀
凝聚正能量,共筑陕铀梦!\x0d\x0a关注企业动态,分享职工文化,打造魅力陕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