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 | 努力干实事自然有好名声

政务   2024-10-11 06:31   甘肃  



 有实必有名,虚誉暴集,则毁言随至矣。居官有欲沽虚誉而觊美职者,民本安静,必欲兴事改作,以祈上官之知。奸猾当治,必欲曲法庇护,以悦小人之意。以至修饰厨传,厚赂过客,甚则为矫激不情之事,外欲钓君子之名,而内实市辈之不若。此心一起,则朝夕之所以经营扰扰者,无非为名,其实亡一毫实利及下。非惟名不可得,且适足为识者之讥。岂知官职固自有分,讵可以沽名得,是是非非,久而自定。要当尽其在我,而民被实惠足矣。


——清·方大湜《平平言》


 大意是说,为了追求好名声,不惜劳民伤财,兴师动众,折腾百姓;枉法维护奸猾之徒,取悦小人。以丰厚礼物和宴会招待过往来客,沽名钓誉。一旦有了贪图名声的心思,就营营扰扰,只为虚名,不干实事。这种情况下,不但名声得不到,还要被有识之士笑话。实际上,当官主要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做到这点就很好了。


 不贪求虚名,也是古代官箴经常谈起的事情,明朝的刘伯温在《官箴》中就说:“无矜我廉,守所当为。无沽我名,以生众疑”,建议官员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沽名钓誉让人生疑。


 古人云,“名心胜者必作伪”,古代官员沽名钓誉捞取好处的确实太多了。


 晚清的阎敬铭,历任高官,以崇尚俭朴著名。正史记载,光绪三年,山西大饥,清廷调派阎敬铭去视察赈务。他到任后,穿一身粗糙的“褡裢布”做的官服,并让属下也都穿这样的粗布,有敢穿绸缎者,罚捐饷济灾。但《清稗类钞》披露说,阎敬铭到山西前,曾叫他的亲戚多带些褡裢布去卖。这种布又粗又厚,他一到任,就先买这种布制成袍褂穿起来。下属有穿描花缎袍褂的,他就斥责道:“如今战事频连,你们还如此奢侈,想必你们一定很有钱,可捐出来充当军饷。”下属们只好纷纷买褡裢布做袍褂。褡裢布因之大涨价,阎敬铭亲戚所带的褡裢布很快卖完了,发了一笔大财。他的所谓俭朴不过是沽名钓誉的手段,甚至也是借此获取利益的幌子。


 比阎敬铭更早一些,清代的诺敏在山西做了多年的巡抚,自种谷子、蔬菜养家,清廉名声远播。可有一年,雍正皇帝为补国库亏空,严令各地官员两年内必须把该收的税银追缴上来。圣旨下到各地后,诺敏为抢头功、得到皇帝的奖赏,向晋商借了大批银两充库,结果不到半年就“圆满完成了任务”。雍正听到这个消息大悦,下旨对诺敏进行嘉奖。后来,诺敏因造假被人告发,雍正斥责说:“官员贪虚名、假名,使朝廷失信于天下,与贪钱财一样可恶。”最终,诺敏被处以极刑。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古之君子,耻有其名而无其实。”他还提出:“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古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官声正是如此。你不干实事,千方百计去求名声,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恶名。而埋头干实事,不要管什么名声,却自然而然就会有好名声。


(梁发芾)



 名称:青甘韭


 分布: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定西、临夏、天水、甘南、陇南、平凉


 简介:青甘韭,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6-9月。春、秋两季适口性很好,是各类家畜喜食的牧草。嫩叶香味浓郁,常作为野菜食用。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制作:席娟娟  校对:张莉  审核:王彬

啄木鸟
甘肃纪检监察网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