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 | 好名声是公信力,也是执行力

政务   2024-10-07 06:31   甘肃  


 

 吏虽不良,未必事事害人。偶出一令,偶行一政,与良吏所为,亦无甚区别,而民不信服,动辄哗然,不斥其无故生事,便疑其意图染指。此无他,平日之声名太坏也。来瞿塘先生曰:“王命南仲,城彼朔方”,诗人以为美谈。至始皇筑长城,则皆以为劳民伤财。“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出于孟子之口,则为格言,出于阳虎之口,则为剿说。故君子恶居下流。


——清·方大湜《平平言》


 这一段的大意是,一个胥吏即使不是好人,但也不会事事害人,他做的事情,往往也与良吏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老百姓不信服,动辄哗然,不是说他们无事生非,就是别有用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的名声太坏。来知德说:“王命南仲,城彼朔方”,当时的诗人认为是美谈,但秦始皇修筑长城,都认为是劳民伤财。“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出于孟子之口,就是格言,出于阳虎之口,却被认为是抄袭。因此君子不能甘居下游。


 这段话中有一些人物和典故需要解释一下。来瞿塘就是来知德,明代理学家。“王命南仲,城彼朔方”出自《诗经》中的《出车》,意思是周宣王命令军事统帅南仲到朔方筑城讨伐西戎,朔方在周京城镐城北方,指今陕西陕北、甘肃陇东、宁夏南部地区。


 “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实际上孟子也是引述阳虎的话。阳虎原为鲁国季孙氏的家臣,把持鲁国朝政。宋国的匡人曾受过阳虎的欺负,而阳虎长相跟孔子很像,有一次孔子路过匡城,匡城人误以为是阳虎来了,就将孔子围了起来,困了他五天。阳虎亲富不亲仁,被认为是大奸大恶。


 同样一句话,名声好的人说了,大家都认为说得好;名声不好的说了,大家却不认同。同样一件事,名声好的人做了,大家也觉得做得好,名声差的人做了,大家就会怀疑他的动机。名声好的官员要老百姓做某件事,大家也都会心悦诚服地实行遵守,名声差的官员要求大家做,大家就会推推挨挨,不愿意认真去做。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之所以如此,就因为好名声本来就是巨大的公信力,具有非常强大的认同度。


 我们一般总说,不能因人废言,对人不对事,等等。这本来是对的。但是,因为你名声已经坏了,所以,大家对于坏人的语言、行动,未免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对于拥有好名声的人来说,他平时的好,已经为他的言行提供了保证和背书。大家从他的好名声判断,这个人一定不会说错话、做错事,发布不利于百姓的号令。


 为官行政,进行治理,需要将治理成本最小化。百姓的信任和服从,就是最小化治理成本的重要保证。一个不被百姓信任的官员,他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会轻易相信,总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总会有各种推托抗拒的理由。这类官员为了让百姓遵行服从,必须得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等去解释说服,解释说服不通,还得进行不得已的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或许仍然走不通,因为这样还会激发民变。


 所以,一个声名很坏的官员,其公信力很低,其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其治理成本会很高。而好名声的官员,其好名声就是公信力,就是执行力,做什么事情都顺风顺水。


 官员尽管不应该只图虚名,但是官员一定要培育和爱惜自己的好名声。没有好名声,是当不好官的。


(梁发芾)



 名称:梾木 


 分布兰州、天水、陇南、甘南、定西、平凉


 简介:梾木,乔木。花期6-7月,果期8-9月。观赏价值较高,常用作城市绿化树种。根系强大,能固结土壤,也是水土保持的良好树种。花为良好的蜜源,树皮和树叶可提取栲胶,叶、树皮、木材的心材可药用。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制作:米媛  校对:张莉  审核:王彬

啄木鸟
甘肃纪检监察网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