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举行节后首场招聘会
2月5日,太原人才大市场内,求职者正在寻觅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日,春节后首场大型招聘会——应往届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在此举行,吸引了5000多人入场求职。山西日报记者阮洋摄
华阳:传统煤矿焕新机
2月5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杨振宇西装笔挺、衬衫雪白地走进调度指挥中心,这一天他当班,要在这里远程遥控采煤。
杨振宇是华阳集团二矿生产衔接部采煤一队的党支部书记。坐在明亮又温暖的调度指挥中心里,一面面高清显示器呈现着井下作业状况、运行参数和实时画面。
面对充满科技感的综采智能化控制系统“太空舱”,杨振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穿西装、坐办公室、遥控采煤……十年前参加工作时,这样的工作场景对于杨振宇而言想都不敢想,而如今这一切在华阳集团已成为现实。
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及视频监控画面,杨振宇时不时地“连线”工友,开展一系列安全确认,随后轻点远程启动按钮。只见电脑屏幕上各项数据由灰变绿,地底深处的采煤机滚筒开始转动,滚滚乌金倾泻而下,皮带机、破碎机、刮板运输机等都相继运行起来。
“坐在这里就能向位于地下10公里之外的工作面发出指令信号,不再需要人在井下操作,还能通过数据变化及时感知设备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充满科技感的工作场景,让杨振宇难掩自豪之情,“现在,我们队组每班参与生产的人数从12人降到5人,工作时长严格控制在8小时,人均工效提升了120%。”
煤矿智能化建设让传统煤矿焕发新的生机,也让矿工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循着杨振宇手指的方向,大屏上的实时监控画面清晰捕捉到了煤矿生产的每一环节、每个区域,也展示着华阳集团“无监控不作业”赋能安全生产的成果。
谈及这些年身边的变化,杨振宇和身边的同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以前到工作面需要花费1小时,换乘“罐笼”、小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再步行三五千米,现在从地面乘坐交通巴士,20分钟就能到达采矿井口,坐“罐笼”下到井底后,坐胶轮车直达工作地点;过去要从家里带一大壶热水或拿几瓶矿泉水再下井工作,现在井口设立了净化水饮水点,再也不愁喝不上热水了……
企业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修建自动扶梯、改善洗浴环境、优化交接班程序,让职工8小时内更加舒心暖心;高标准打造心理驿站,让职工8小时外放松身心,快乐享受生活……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把矿工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华阳集团为矿工兄弟们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今天是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今天的任务是7刀煤,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操作着眼前的设备,杨振宇信心坚定。
苏晓晨 冯倩
忻州:满弓劲发启新程
2月5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忻州市召开2025年项目谋划推进暨一季度“开门红”专题会议,会场内暖意融融。
这场“新春第一会”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2024年12月启动了为期百天的项目建设‘冬季行动’,利用冬闲时间,相关部门赴民企、听诉求、助融资、列清单,并集中开展立项备案、可研批复等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力为2025年一季度良好开局夯实基础。”会上,忻州市发改委负责人信心满满。
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忻州市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状态,聚集合力谋划项目蓝图,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目前,忻州市已完成谋划储备2025年度建设项目1512个,总投资400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59.7亿元,单体投资大、项目结构优,其中一批含绿量足、含新量高的项目更是亮眼,227个新质生产力项目分别占到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的28.5%和33.1%。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推动“两重”“两新”政策见效,忻州市提前组织8大方向申报准备,推动实施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细化实施方案,在已谋划储备118个设备更新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对工信、能源、教育、文旅、交通、卫健等6大领域支持力度。
围绕“两重”“两新”细分方向,各县(市、区)各亮新招。定襄县提出抢抓法兰市场回暖契机,加速推进设备更新奖补等政策优惠落实落细,推动法兰锻造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保德县则加大对煤炭产业技术改造、发展煤炭深加工、塑造新能源发展动能;河曲县围绕新型城镇化、民生保障、“三北”工程等资金投向领域,提高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各地纷纷以奋进昂扬的姿态做实项目前期,争取高质量项目落地建成、发挥效益。
保障各类大事要事的落实落地离不开财政统筹协调。“支出进度、强度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风向标’。”如何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忻州市财政局负责人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财政工作重点,“根据项目进度和资金做常态化动态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要突出教育、科技、衔接资金、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出要求,又要提前谋划支出顺序和结构,真正让财政“精准滴灌”润心田又强信心。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开年经济形势走稳向好对增强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影响重大,是确保全年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基础。忻州市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抓项目、拼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引领实现‘季季红’‘全年红’。”忻州市委书记朱晓东说。(薛志浩)
晋中:便民服务展新效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也是春节假期过后的首个工作日。
上午8时许,晋中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话务服务中心内,早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您好,这里是晋中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值班长白蓉刚刚开完班前会,便迅速坐到工位上,接通了当班的第一个来电。
“我在网上预订的酒店房间,到了后发现与实际位置不符,酒店还不肯退房费……”电话那头,游客黄女士语气中满是不快。
“您别着急,请提供酒店全名和预订平台……”白蓉一边柔声安抚,一边飞速录入信息。只见系统弹窗显示:该号码3天内4次咨询景区服务。白蓉立即与事项发生属地联动,迅速锁定问题根源——第三方平台标注偏差1.2公里。与此同时,“三同步”机制即刻启动:准确生成工单、定向推送文旅部门、及时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处办。9时15分执法人员到场,10时07分退费到账,11时20分涉事平台收到整改通知。
“看似普通的投诉,背后是10余个数据节点的智能联动,每个来电都是治理考题,我们要做解题的‘最强大脑’。”白蓉告诉记者,作为旅游城市,晋中市将游客诉求纳入紧急通道,严格执行“5分钟响应、2小时反馈”标准,这种高效源自晋中市持续升级的政务服务体系。
据了解,2007年,晋中市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政务热线;2017年,又率先对全市86条便民服务短号码进行归集整合,形成晋中“12345”一号通;2024年,针对政务热线工单办结率低、办理质量和效率不高、企业群众满意度较低等现状,创新构建“1+2+N”大数据分析展示系统推动三大转变——服务模式从“接诉即办”转向“未诉先办”,受理渠道从“多线并存”转向“全域归集”,工单流转从“在线可办”升级“全程网办”。
在一个闪烁着数据流光的蓝色智能大屏前,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晓峰指尖轻点,一个三维立体的“1+2+N”系统模型便展现在眼前:“这是支撑热线智能化的核心引擎——1个集成37万条政策的政务知识库,2套分别部署在市政务云和营商环境专网的数据驾驶舱,N个贯通旅游、交通等全领域的移动治理终端。”
“我们用数据预判民生堵点、痛点。特别是春节前,系统通过分析历年数据,针对旅游服务、民生保障、交通出行等节假日高频诉求,联动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制定预案方案,针对节假日期间的消费、文旅事项,一诉一响应、一事一联动,每5分钟更新诉求榜单,确保节日期间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刘晓峰介绍,这种“智能预警+制度倒逼”的双轮驱动模式成效显著,今年春节期间,共受理诉求5121件,直办事项4836件,直办率94.43%,同比提升76.49%,事项平均办理时长仅16.5小时。
山西日报记者张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