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排查隐患保供电
“尖坪线21号铁塔导地线轻微覆冰、杆塔本体、金具轻微覆雪。”春节前,瑞雪至。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队员韩帅、梁海雷雪中在220千伏尖坪线开展覆冰观测特巡,查看线路覆冰情况,全力确保线路设备在雨雪天气下安全稳定运行。1月23日至26日,晋城地区气温降低,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迅速出动,对所辖易覆冰线路、高海拔地区开展覆冰监测工作,加大巡视力度,排查整改隐患缺陷,保障电网和设备设施安全。他们顶着严寒,冒雪前行,穿梭于茫茫山间。到达观冰哨后,他们熟练地拿起游标卡尺、风速仪、温度计进行精准测量。因大雾弥漫,站在铁塔下只能隐约看到电力线路,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线路覆冰情况,韩帅等人决定利用无人机巡视。此时,山上的气温低至零下3摄氏度。无人机运行5分钟以上,桨叶上就会结霜,严重影响飞行,只能每飞5分钟左右就降落,将桨叶上的霜擦掉、擦干。就这样起飞、降落,起飞、降落……他们凭借着过硬的“飞手”本领和经验,对220千伏尖坪线4处易覆冰点覆冰情况进行监测,经判断,目前覆冰厚度0至5毫米,属于轻度覆冰。“2023年12月初,我们对220千伏尖坪线等2条线路实施防覆冰改造,采取更换加强型杆塔、提高导地线参数、缩短线路档距等措施,改造后的电力线路和塔身覆冰承受厚度由原来的10毫米增加至20毫米。预计晚上还有降雪,我们将驻守在观冰哨,实时监测覆冰情况,随时做好除冰准备。”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专业四级专家高慧勇介绍。在输电运检指挥中心,监控人员24小时值守,通过观冰“千里眼”,远距离在线监测冰区输电线路,“观冰精灵”可以将线路覆冰类型和厚度监测清楚。人工巡检、无人机巡检、可视化巡检三管齐下,随时做好除冰准备,全力确保线路安全运行。据悉,该公司采用“人工+远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路覆冰监测。组织4组共62人分片驻守在沁水县、阳城县、高平市、泽州县等现场开展覆冰舞动观测工作,随时做好对220千伏尖坪线等重点线路进行无人机带电除雪和人工除冰作业准备。输电监控人员利用2592台监拍设备、18台“观冰精灵”、1台透雾可视化装置开展轮巡,远程动态监测杆塔、导地线覆冰及舞动情况。此外,成立冰情会商小组,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随时分析线路冰情、机动作出处置决策。变电人员提前将融冰车部署至110千伏五柳庄变电站,做好应急抢修准备。朔州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智慧高速护平安
“现在真是太方便了,智能收费,既不堵车,又高效便捷。”司机陈旺开心地告诉记者。1月27日下午4时,朔州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富甲园区无人值守收费站出口,车辆川流不息。一辆小型客车停靠在混合车道的自助缴费机器人前,陈旺拿出手机扫码支付后,智能栏杆机缓缓抬起,客车迅速驶出收费站,整个流程既快速又便捷,每辆客车都快速通行。“这是我们推进数字化高速的一项新举措,在ETC专道和混合车道安装了‘特情机’和‘智能收费机器人’,同时,在收费岛末端安装了集车牌识别、费额显示、车辆检测、通行指示、语音提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速智能栏杆机,有效实现现场自助发卡收费、自动化特情处理,较传统收费站运行效率更快,司乘的出行体验更好,特别是在车流量倍增的春运期间,有效避免了车辆拥堵情况的发生。”收费站负责人王雄介绍。1月22日,记者来到六郎山隧道管理站,隧道内,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车辆通行。原来,在隧道右洞,一辆小型货车发生侧翻事故,好在司乘人员平安。在事故现场,记者看到,货车上的货物撒落一地,路网、养护等多部门人员正在进行联合快速处置,不到半个小时,货物清理完毕,之后解除了现场作业封闭,该隧道也恢复正常通行。山西交控集团组织研发的省级高速公路“阳光救援”服务平台,面向公众提供“一键救援”服务。“司乘面对突发状况,可以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打开‘晋e行’小程序申请救援,救援信息立即同步至内部路产保护平台,信息中心、路网各队通过关联数据,及时通知紧急救援,各部门迅速响应、紧密配合,全力以赴做到快速响应、快速施救、快速清障,保障出行道路的安全畅通。”六郎山隧道管理站负责人李存文对记者说。去年以来,该公司着力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与传统收费业务相融合,引进了养护安全智慧指挥中台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了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打破了传统养护作业的“监管盲区”和“信息孤岛”,极大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我们将以‘平安春运、便捷春运’为目标,紧盯公众的出行服务、保通保畅,通过科技赋能,加强道路运行监测、指挥调度、研判预警,做实应急处置,以最大能力、最实举措、最优服务、最佳状态,实现物畅其流、人畅其行。”朔州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军说。
春节前夕,省气象台发布暴雪降温预警,忻州市热力有限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热源输配“访民问暖”行动,为居民“温暖指数”护航,确保城区居民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保证市民对温暖的需求,是供暖人的职责所系。面对高寒天气,我们要站好岗、值好班,保证供暖正常,让这个冬天更有温度。”2月2日,该公司生产运行部部长田明峰对记者说。
冬季供暖关系着民生,关系着幸福指数,更关系每个人的冷暖,是必须做好的民生保障。为确保城区16.5万户居民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忻州市热力有限公司多措并举全力应对,16个供热客服席位和3支抢修队伍24小时上岗待命,现场解决用户的供热难题。236座热力站开展“访民问暖”活动,组织党员职工深入辖区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用热情况。
走进热力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巨幅屏幕上,热源温度、设备故障等动态信息一目了然,这是整个城区供暖的“智慧大脑”。“这里能够实时监控热力站的数据,有效解决小区之间冷热不均的问题,同时通过采集部分用户室内温度、热量表等数据,随时调整供热参数,实现了精准供热和智慧供热。”忻州市热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网络化、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让供热系统“聪明”起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供暖工作效率,也让居民供暖更有保障。
“虽然外面气温零下八九摄氏度,咱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二十三四摄氏度,屋里暖和,我们的心里也暖和。”家住忻府区健康小区的刘先生笑着对记者说。该小区是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刚开始供暖时,室内温度稍微有点低,热力站第一时间上门清洗滤网,温度明显提高。 家住花园街电业局宿舍的刘女士一家对“温度”更是深有感触。该小区在老旧小区管网改造范畴内,热力公司接手后,为花园街热力站新盖了多能互补站,并为小区更换了主线管道,彻底解决了室内温度偏低、受热不均匀等存在多年的难题,小区供热效果大幅度改善。 坚守在严寒中的忻州供暖人,将汩汩暖流送入千家万户,用贴心关怀彰显为民情怀。
李春泽
新春佳节,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宠客”服务再升级,用最丰富的活动、最优惠的政策、最贴心的服务和最规范的管理,全力以赴引客流、聚人气、展形象,努力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走进八泉峡景区,太行山巍峨挺拔,冬日的阳光洒在山峰上,给雄浑的景观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峡谷内,冰瀑飞挂,冰挂晶莹,宛如童话世界。首届冰雪嘉年华正在这里举行,冰雕建筑以《黑神话:悟空》等为主题,璀璨的灯光秀与丰富的娱乐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大年初三,八泉峡景区门口,一个售货亭前围满了游客。摊主崔一平正热情地招揽着生意,摊位上摆满了绸面镜子、古风扇子、红豆手链等特色商品。近年来,随着八泉峡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崔一平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现在每天都能挣一两百块钱,比过去好多了。”崔一平笑着说。据景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八泉峡景区周边民宿、农家乐已发展到350多家,带动周边50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景区内,专程从内蒙古鄂尔多斯赶来过年的李女士正在拍照,她对八泉峡的自然景色赞不绝口,更对景区人员的服务态度高度认可。她说:“在这里旅游,非常舒心。工作人员不仅热情周到还拾金不昧,我的手机不小心遗失在电瓶车上,他们非常细心地帮忙找回,真是太感激了。”
像这样的好人好事在景区内数不胜数。八泉峡景区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努力营造“安全、和谐、幸福、生态”的旅游环境。近年来,景区在服务质量上的提升较为明显,投资建设新型生态停车场和观光服务设施,配备了充足的车位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同时,推出自助游览的全新方案,借助清晰的标识标牌,游客可以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游览路线。
春节期间,八泉峡景区还举办了“赏八泉峡如画风景,中顶呱呱百万大奖”主题系列节庆活动。工作人员身着大红袍、头戴财神帽、手捧金元宝,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敲起铿锵的锣鼓,唱起了悠扬的歌曲,游客纷纷加入其中,共度佳节。
张婷 冯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