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毁于价格战

科技   2025-01-22 19:01   湖北  

来源:ToB老人家,作者:王戴明
中国企业尤其擅长打价格战。

说到底,创新能力不强,价格战就成了最有力的武器。
价格战就像嗑药,很容易让企业产生依赖。
比如中国摩托车行业,曾经依靠低价战略一度占领了东南亚 80% 的市场,但是因为质量不过关,被日本品牌反超,最终市场占有率被压缩到了 1%。

我曾经为多家摩托车上市公司实施过 ERP 系统,对他们面临的困境有切身感受。

价格战可以快速带来巨大快感:只要价格比竞争对手便宜 20%,马上就可以提升销量。

于是你降20% 我降20%,最终大家的售价都低于正常的成本价。

那如何盈利呢?

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无底线的压缩供应链成本、降低人工成本。

虽然摩托车厂商口口声声说“质量优先”,但是供应商也不会做亏本买卖,他们把最好的零件卖给出高价的国外摩托车厂商,然后把低质量的零件卖给国内摩托车厂商。

因此,这种成本导向的管理思想,只会让质量越来越差,最终让消费者抛弃了中国摩托。
中国软件行业似乎也在走这条道路。
前段时间有公司在上海月薪 800 招聘开发工程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这种成本导向型打法,成功给中国软件行业树立起了“低端廉价”的品牌形象。
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管理 IT 部门,负责过一个软件项目的招标。

有 2 家供应商走到了最后的决标阶段,其中一家国内供应商报价 800 万,另一家国外供应商报价 3000 万。

但是最终 CEO 拍板选择了国外供应商。

原因很简单:CEO 认为,国内供应商只能根据用户的需求交付软件,而国外供应商则可以带来更先见的行业经验。

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报价有利润空间,国外供应商得以招聘更好的人才,提供更好的交付服务,从而保证了项目质量,维护了自己的口碑。

反之,很多国内供应商由于报价太低,想方设法压缩成本,把 60 分作为最高的交付标准,结果就是口碑崩坏,只能继续依赖低价竞争。

你看,这就是恶性循环:低价竞标-低质量交付-口碑崩坏-然后继续低价。

在以前,国内软件公司更多的是服务中小型企业,交付难度其实相对很低。

但是随着国产化替代的加速,国内软件公司越来越多的面对超大型企业,他们的组织架构、业务需求更加复杂,对产品和交付的要求比中小型企业高了至少 1 个数量级。

如果我们还是走“低价竞标,60 分交付”的老路子,不要说走向国际了,恐怕会毁了整个中国软件行业。

最近很多大企业都开始自研 ERP,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国产软件的产品和交付问题,肯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如何才能摆脱低价竞争的依赖症呢?

我觉得首先要有质量底线。

打价格战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保证项目的高质量交付,而不是 60 分原则。
我的一个软件创业者朋友,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我问他秘诀是什么?
他说主要还是靠老客户。
虽然也是低价中标,但是有了老客户的信任,商务和交付成本都低得多。
这就是守住质量底线的意义。
另外,软件创业者也需要调整心态,保持长期主义。
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计代价的打价格战?
说白了还是希望快速做大营收。
保持长期主义,意味着放弃那些不合适的项目,把精力放到产品研发和项目交付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替代”欧美软件,而不是逼着客户去自研。


近期活动预告

智能制造IM
智能制造IM是e-works数字化企业网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共同打造,为您带来智能制造领域前沿的资讯、技术、教程和实施案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