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公众号那么久没有更新?”。一是,这几个月集中精力在升级公司产品,二是,好好总结这些年参与的一些数字化转型项目。新的一年,又回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希望新的一年能与更多朋友一起为中国的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展更多的合作。作为新年的第一篇,还是从制造企业中最关注的“人、机、法、物、环“中的”机“,来聊聊”中小企业设备数字化管理的设计思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设备在整个制造企业的资产占比及重要性是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在生产设备中的投资占到了60%以上,像一些大型生产制造业,一条生产线的投资可能就上亿,我曾经服务过的造纸行业,一条先进的生产造纸线的投资都在5个亿以上,可想而知,设备管理在制造企业的重要性。为了能更高效的管理生产设备,很多制造企业想通过“数字化“来提升管理效率,但在实际的转型中,很多企业却是以失望告终,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就像大家说的”理解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制造业的朋友问我,”数字化“到底适不适合设备管理?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企业在设备数字化管理转型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清楚,并制定明确的转型战略与计划,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提前做好规划设计。在设备数字化管理的设计方面,结合二十来年的制造企业管理经验,给出大家以下建议供参考,希望能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少走弯路。
1
--明确实现数字管理的需求范围--
在走向“设备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数字化管理”决不是上一套信息化系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设备数字化管理”是将信息化工具与企业管理体系的融合,通过数字化的应用提升企业对设备管理效率。企业在决定开展“设备数字化管理”转型过程中,首先要做是对企业自身管理状况的评估,然后决定在管理中哪些方面需要借助“数字化”来提供管理水平?哪些方面已经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条件?……
如何进行现状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对设备的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一.纵向评估
设备也是一种产品,所谓纵向评估可以参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的需求、选型、采购、使用直到报废的所有环节,企业根据整个周期,看看哪些环节已经具备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哪些环节急需要数字化管理去解决问题?哪些环节暂时还不具备数字化管理转型?以下是一张制造企业的“设备生产周期“中涉及到的各个管理环节,大家可以本企业自身开展相关的评估工作。
二.横向评估
设备属于固定资产,在制造企业相对其它物品的管理,又具有一定的持久性,管理的重点往往都在运行阶段。所以,横向评估主要指在设备运行阶段的横向管理,也就是前面谈到的“设备生命周期“中的过程管理和现场管理。这个过程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进行评估,概括起来包括:维护资源管理、维护定义管理、维护调度、维护分派、维护执行、维护跟踪、维护数据收集、维护分析等方面。企业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评估,有目标、有方向的实现数字化管理转型。
相信通过以上评估,企业对“设备数字化转型“的范围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了这个评估,将来企业在数字化实施时就有明确的目标。
2
--勾画数字化架构业务蓝图--
在设备数字化转型实施前,企业应该要具备建造高楼大厦的准备,提高做好业务蓝图的设计,千万不要像盖茅屋一样,边盖边想。数字化管理相对很多企业来说属于新鲜事务,通过蓝图设计可以提升企业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在设计阶段可以帮助企业再次梳理与优化设备管理过程的业务流程。为将来虚拟的数字化工具与现实业务流程的融合提前进行模拟演练。数字化蓝图设计一般包括调研、分析、设计与评估几个阶段。
一、调研:了解现状,明确需求
任何成功的数字化项目都始于详尽的调研。调研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和需求,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
现有设备和系统梳理:首先,企业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全面梳理,包括设备的类型、功能、使用年限、运行状态等。同时,也需要梳理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了解这些系统是否与设备管理相关联,以及它们之间的集成程度。
业务流程分析:通过与各业务部门沟通,了解设备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不同的业务场景对设备的要求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明确设备的核心功能需求。
痛点和需求识别:调研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识别当前设备管理中的痛点和数字化改造的需求。例如,设备数据缺乏实时采集、维护成本高、故障响应慢等问题,都是数字化改造的重点方向。
二、分析:数据驱动,明确方向
在调研的基础上,下一步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数字化的方向和目标。
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挖掘,找出设备的关键性能指标(KPI)和潜在的优化空间。例如,某些设备的故障率较高,可能是数字化改造的重点。
技术可行性分析:结合企业的技术储备和预算,分析数字化改造的技术可行性。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是否采用边缘计算、云计算,或是物联网(IoT)等新兴技术。
风险评估:数字化改造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风险,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等。因此,在分析阶段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设计:构建蓝图,细化方案
设计阶段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决定了数字化架构的整体框架和实施路径。
架构设计: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设计设备数字化的整体架构。架构设计一般包括技术框架和业务架构。技术架构一般指在整个数字化应用中采用各种技术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数字化技术是不断进步,其在技术难度是越来越小了。今天主要谈业务架构,业务框架往往决定未来数字化管理产品的应用,结合以往的经验,在业务架构中一般需要考虑的包括:基础数据的准备、运行过程应用范围与流程的设计、未来数据应用目标等。以下这张简图可以为大家在业务架构设计提供参考。
四、评估:验证方案,持续优化
设计完成后,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结束。评估阶段是验证方案可行性和效果的关键环节。
试点验证:在全面推广之前,可以选择部分设备或业务场景进行试点验证。通过试点,企业可以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调整。
效果评估:在试点结束后,企业需要对数字化改造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指标可以包括设备的运行效率提升、维护成本的降低、故障响应时间的缩短等。
持续优化:数字化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架构设计,确保设备数字化能够与业务发展同步。
设备数字化架构业务蓝图的勾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调研、分析、设计、评估等多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和有效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设备管理的全面数字化,进而提升业务效率和竞争力。
3
--做好持续改进的心理准备--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很多企业在启动数字化项目时,往往低估了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企业运营模式、组织文化和业务流程的全面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改进是成功的关键,而企业必须做好长期投入和不断调整的心理准备。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场持续的进化。很多企业误以为,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数字化转型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然而,现实往往比预期复杂得多。数字化技术的更新速度极快,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必须时刻保持敏捷,随时调整策略。
技术迭代的快速性:无论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这些技术的更新速度远超传统行业的发展节奏。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技术趋势,及时引入适合自身业务的新技术。
业务需求的动态变化: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而业务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反馈和内部运营情况,不断优化数字化方案。
组织文化的适应性: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组织文化的重塑。企业需要培养员工的数字化思维,鼓励创新和试错,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
数字化转型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短跑。企业必须做好持续改进的心理准备,时刻保持敏捷和开放的心态。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敏捷的组织架构和持续的学习与创新,企业可以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实现业务效率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