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座位稿》是颜真卿五十六岁时所书,全篇共用七纸写成。宋代米芾曾言见其真迹。
北宋时为安师文所收藏,后来安氏兄弟分家,将此稿分成两份(前四纸一份,后三纸一份),在北宋末年时均入藏内府。
《宣和书谱》称此帖为《争座前帖》《争座后帖》。据传,苏轼、黄庭坚、米芾均曾向安氏借临过此帖稿。世传多为米芾的临书或刻本,而原稿真迹于宋代后不知所终。
《争座位稿》突出地表现了颜真卿的中锋用笔。他取篆籀意蕴的遒婉浑厚,化方为圆,尤其是对中锋的藏转妙用,使线条粗细纤浓。通篇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苍古凝浑、顿挫跌宕,显示出峻拔、刚毅的风骨。从结体特点看,此稿字形宽绰开张、中肆旁敛、曲势环抱、诡异飞动,全文以行书结字、草法挥之,看似匆匆急草、松散随意之笔,实有神情内聚、茂畅雄逸之态。从章法上纵观此书稿,其行通气贯,疏密有致,分行上松下紧,以主行线一贯穿之,字字三三两两,若即若离,上俯下视,左顾右盼,欹侧飞动。从墨法上看,此书稿不是墨迹。而是黑白反差强大的刻石帖迹。虽无从谈及墨法,但从帖迹用笔的渴润兼施、信手疾书,行笔的愤然激切,以及涂改处设想,此稿定如《祭侄文稿》一样笔墨淡淡、虚实相间、渴润柘湿。可以说,它富有多层次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节奏美。
《争座位稿》历来为书家称颂,评价极高。
宋米芾在《书史》中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争座位帖》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苏轼赞曰:“此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清何绍基评《与郭仆射书》在《兰亭序》之上。
中国航天书法家协会坚持密切联系基层一线书法工作者和新文艺群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和普及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