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载行不辍,看今朝芳华正茂。值王懿荣纪念馆新馆落成开放十周年,纪念馆研发设计“镇馆之宝纪念币”系列文创,将福山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脉络,巧妙浓缩在这枚小小的纪念币中,每一次启合,皆是璀璨光芒的绽放。
纪念币内芯采用了坚固耐用的合成金属,保证了纪念币的稳定性,又赋予了它轻盈的质感。表面覆盖精致的镀金层,厚度适中,手感圆润。经过精细的打磨和抛光,使得纪念币的质感更加细腻,光泽更加璀璨。
纪念币正面精心雕琢了四件纪念馆镇馆之宝的浮雕图案,它们与博物馆藏品一一对应,被融入方寸之间。
纪念币背面则镌刻着王懿荣纪念馆注册商标——青龙魂。
01
汉茧形壶
孕育希望
采用馆藏文物“汉划花茧形壶”的原型做花朵型金色章,简单的构图在小小的45毫米圆内最大限度的展示文物原型,四周采用浅浮雕刻画纹路。
茧形壶,因其形状酷似蚕茧而得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盛行于战国关中秦地,成为秦文化的典型代表。西汉时期,茧形壶依然盛行,显示出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茧形壶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盛放酒水、骨汤和粮食的容器;二是在作战时,埋入地下,用来倾听远方敌军骑兵的马蹄声。而茧形壶的椭圆形腹部,恰似一枚饱满的蚕茧,又似一枚待孵化的生命之卵,寓意着生命的孕育与希望。
02
清养素碑
永葆初心
采用馆藏文物取用康熙皇帝赐给王懿荣九世祖王骘御题“养素碑”中的“养素”二字做金色章,四周采用龙纹做环形装饰。
“养素”二字出自《文选·嵇康<幽愤诗>》一文:“志在守朴,养素全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本真生活的追求。北魏张铣注:“养素全真,谓养其质以全真性”即:加强自身修养,保持纯朴本性。素,是指人或物的本色,引申为本真、质朴。养素,就是涵养骨子里的人文精神,以素养、学养、修养为本,永葆纯真,不忘初心。
03
战国铜鼎
扶摇直上
采用馆藏文物“战国青铜鼎”的正视图做金色章,四周采用青铜器身的夔纹做环形装饰,既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又蕴含着祥瑞吉祥、权威尊贵等深刻的象征意义
夔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通常由相互交织的龙形纹样组成。夔纹,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夔”。《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后世因夔龙不游浊水,不饮浊水的特性赋予其纯洁高贵的含义,又因其行动的矫健,给予它智慧、青云直上的奋进之意。
04
一片甲骨
一鸣惊人
采用馆藏文物商代甲骨片平面图做金色章,四周仿刻卜辞,加以纹饰分割,材质呈现上亮面与磨砂质感的结合,增加纪念章本身设计感与丰富层次性。《诗经》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浪漫而恢弘,充满想象。而在文献之外,1899年福山人王懿荣首先发现并断代甲骨文,让那段曾以文字书写的殷商历史永远镌刻于大地之上,让人们得以近距离触摸历史的脉动。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从沉睡地下的文献遗产,到学者书斋的拓本卜辞,再到跃动的汉字智慧,真实传递了中国穿越数千年而不朽的基因奥秘。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王懿荣纪念馆携饱含美好寓意的四枚纪念币祝愿大家在2025年的追梦之路上,满怀希望,永葆初心,扶摇直上,一鸣惊人。
纪念币购买方式:王懿荣纪念馆一楼游客中心旁纪念币自助售卖机
咨询电话:0535-6356787/0535-6356637
来源:王懿荣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