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绵延276年之久。在其漫长而辉煌的岁月里,无数寄情山水生活的文人,或悠游林下、或读书治园。他们的生活是明代最璀璨的烟火,是几百年后的我们,依旧向往的理想生活。今天,让我们一同穿越进古画,看古人张灯结彩、庭院嬉戏。
该图轴为绢本画,采用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工笔重彩,色彩明丽,共刻画了52个人物形象,细致描绘了乐器演奏、聚集下棋、鉴赏字画、围湖赏鱼、跪拜献礼、巡逻保卫等多种场景。观此画,不难感受到春光明媚和家庭和谐的祥和景象。背景中的山石棱角分明,松柏茂密,翠竹成荫,百花争艳,整体设色妍雅,笔墨生动。不仅展示了古画的精美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图轴中坐在C位的白发老人——明嘉靖时期人称“铁头御史”的郭宗皋。于慎行所作《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郭康介公宗皋墓志铭》中介绍其家世说:“公讳宗皋,字君弼,其先江西万安人。国初编田赋兵,备倭海上。高祖福辉,籍登州之福山所,因止家焉。”
郭宗皋是福山郭氏的第五世,自幼深受其父郭天锡的影响,秉承家训,一生为官清廉无畏,济世爱民。虽仕途坎坷,几经沉浮,仍豁达乐观,晚年犹心系民生,又雅好诗书。
退隐归乡后,郭宗皋将福山城北柳子河畔的盐碱地逐步改良成水田,试种水稻。《郭康介公遗集》中记载了郭宗皋题畯喜亭联:
耒耜琴书分玉烛
松筠鸥鹭满烟霞
文中提到的“畯喜亭”,是郭宗皋在福山柳行庄水田中建的一个草亭。“畯喜”取自《诗经》中的“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耒耜”,耕地翻土的农具,此代指耕田种植;“玉烛”为四时之气和畅之意,喻太平盛世;“松筠”可喻隐者高洁之怀;“鸥鹭”则取用《列子》中“鸥鹭忘机”之典,比喻忘却巧诈之心,自甘恬淡,与世无争。
后来的《畯喜亭绝句十二首》对郭宗皋试种水稻,改良土地的经历有了更详实的记录:
九重恩泽解朝簪,七十华颠倦鸟心。
饘粥旧田分碧涧,茆茨新构拥青林。
碧涧青林老鹖冠,水云鱼鸟意俱宽。
逢人不说鸣珂事,梦里犹惊行路难。
瘠土耕为泽国田,清流时借赋诗泉。
老农江路三千里,雇值青蚨半万钱。
六月莲塘花正开,稻翻新雨碧云堆。
江南有客曾倾盖,笑问何人缩地来。
田畯行田事已无,千年处处有荒芜。
我心日日迎田畯,穫稻烹葵颇自娱。
年来到处人争席,老去焉知物能殊。
田父拟邀南亩饷,拙劳应取北山愚。
陶令柴桑酒满扈,西畴曾不废耘耔。
明农自是归来事,独爱周公七月诗。
山园百亩一亭耕,亭下清泉可濯缨。
无事看云白日卧,有时流水素琴鸣。
纸笔男儿章句知,杨椿兄弟者相宜。
白头强健聊常足,绿野深耕何所思。
千山洞壑双云履,十里鸥凫一钓丝。
老马赎身慙报答,有怀常在食芹时。
白饭时兼鲜鲫餐,年来耕钓巳相安。
平生未敢歌弹铗,晚节今知诵伐檀。
沟洫新田涧水滨,乡阴双转桔槔轮。
细流原与前村共,余沥休教患不均。
十二首绝句内容详实,详细描写了郭宗皋致仕回乡后淡泊宁静的情怀,和在试种水田、造福百姓的过程中内心的喜悦之情,将山东文人所具有的耿直、淡泊的传统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没有数码设备的时代,古人用文字和绘画来记录景象。这样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古画,何尝不是千百年前的人们留下的“人间烟火定格照”呢?值此新春佳节,王懿荣纪念馆祝大家: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朝朝暮暮,岁岁平安。
来源:王懿荣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