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为讲好嘉庚故事,推动“嘉庚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厦门致公”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专栏,带领广大致公党党员们一同缅怀、学习陈嘉庚先生的历史功绩和人格风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人心与力量。
本文作者系致公党原开元总支部副主委、厦门市武术协会顾问谢亚平。
在我看来,陈嘉庚先生留下了四个宝贵的历史遗产,即华侨的认同感与延续性;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的思想;自强不息的发展理念;以及“陈嘉庚精神”的全球化。他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武术极为重视,并将它作为海外华侨与祖国人民紧密联系的纽带。
陈嘉庚先生曾目睹近代中国任人宰割的现状,心痛不已,“扬武强国”的理念,在他的胸中酝酿升腾,渐次清晰形成并牢固树立,这其中,邀请“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南游团”(简称“闽南国术团”)出访东南亚的壮举,体现了嘉庚先生“扬武强国”理念。
1928年8月,南京举办全国第一届国术考试,福建省选派永春县潘世讽、潘嗣清、潘孝德、李万悦、宋忠达、王忠瑛、林宝山等拳师,作为福建永春白鹤代表参加国考,个个均合标准,其中潘世讽以七十高龄荣获老年组第一名,林宝山参加擂台赛,击败对手获胜。
永春白鹤拳威名远扬,自然引起海外广大侨亲的高度关注,在东南亚形成练武习拳新高潮。嘉庚先生及时捕捉到这一社会发展新潮流,久怀胸中的强国梦再度强烈迸发。他清醒地意识到,乘国考和永春白鹤拳的东风,在国内和海外造势,借此唤醒国人自尊自强、习武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良机。
于是,嘉庚先生以“弘扬国粹涤除积弱”的旗帜,于1929年8月邀请潘世讽为主任的“闽南国术团”出访马来亚、新加坡各地巡回表演献技,有舞狮、斗狮、徒手、器械(刀、枪、棍棒、铁耙、双鞭、勾镰枪)等项目,深受广大侨胞的欢迎。陈嘉庚先生除赠送全套武术器械、服装外,还给予资助,并多次接见永春白鹤拳师,摄影留恋,并题赠“谁号东亚病夫此耻宜雪,且看中华国术我武惟扬”“勿忘黄帝儿孙任人鱼肉,相率中原豪杰为国干城”对联。
由于各地华侨的迫切要求,在陈嘉庚先生的支持和资助下,国术团的多数人都留下来,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吧双、昔仔挽、梹榔屿、马六甲、居銮、蔴坡、冬甲等地设立国术馆,传授拳术器械,生徒成千上万。
这是中华武术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武术代表团,开创以武术对海外进行文化交流之先河。“闽南国术团”由永春国术馆20名主要骨干组成,会同侨居星马的干德源、颜情、李载鸾等拳师,在星马各地巡回表演长达一年。巡演引起了极大轰动,令国际观瞻耳目一新,所到之处,当地华文报纸、新闻媒介均作专题报道,印发《号外》《国术专号》,广为宣传推介。《南洋商报》报道,“各埠侨民莫不时刻关怀,到处探访,几有日悬于心、夜萦诸梦之慨”。马来亚梹榔屿阅书报社等新闻出版界及芙蓉中华学校还专门召开“欢迎闽南国术团大会”,并摄影留恋。当时有《干德源拳术》《李载銮拳谱》等书籍发行,畅销各地。
嘉庚先生办学一向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在建校之初就说过“应有健全之身体与精神,方可为社会服务,荷国家于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创办集美学校时就提出要增设体育科,特聘请永春白鹤拳名师苏显忠师徒为国术教授,在学校进行传授。1930年-1932年,潘世讽、潘嗣清与苏显忠等永春白鹤拳名师,再次应嘉庚先生之邀,先后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担任武术教员。
以武术强身强族强国,也许是陈嘉庚先生早年的梦想,今天,我们要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