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海·归心 | 张蓓蓓:笃行不怠 爱国奉献

政务   2024-11-22 18:13   福建  

编者按

厦门市目前1390名致公党党员中,侨海人士超过90%,其中有许多上世纪50-60年代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回到祖国支援建设的老归侨。侨海归心,归侨老党员们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从不同起点出发,终踏上回归祖国的路,在不同岗位汇聚力量,归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2023年以来,《厦门致公》微信公众号开设“侨海·归心”专栏,记述归侨老党员们一路走来的涓滴故事,反映他们国门内外的特殊经历,传承他们聚力归心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一起趟过历史的长河,品读他们的传奇人生,传承他们爱国爱乡、勤勉奋斗、矢志不渝的侨海报国精神。


张蓓蓓:笃行不怠 爱国奉献



张蓓蓓,致公党思明区鼓浪屿一支部党员,祖籍福建厦门,缅甸归侨,1968年归国,退休前任教于厦门二中,曾任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理事、海沧区侨联委员。

本文《笃行不怠 爱国奉献》来自张蓓蓓的回忆和自述,由张维波、王凡、王国玲编辑整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归侨老党员的精彩故事吧!


年轻时的张蓓蓓


华侨之光 赤子之心

1951年,张蓓蓓出生于缅甸仰光。她的父亲早年在缅甸经商,在目睹了当地侨胞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状况后,毅然投身教育事业,加入缅甸华侨教师联合会,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在父辈的影响下,张蓓蓓如同一株沐浴在阳光下的幼苗,心中的爱国之情以及对归国的向往都与日俱增,还常常沉醉于一部部中国古典名著和红色经典中。
1964年,张蓓蓓在仰光华侨小学毕业,前往仰光中华中学继续深造。她积极参加由缅甸华侨青少年组成的伊江合唱团少年团,在每一次的演出和活动中,都用那饱含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年轻时的张蓓蓓


命运多舛 归国新生

1967年,印尼排华浪潮兴起,当地华侨华人的生活、教育等陷入极大的困境。张蓓蓓和她的家人毅然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回国后,张蓓蓓翻开了生活的崭新一页。由厦门第二中学毕业后,她在鼓浪屿延平居委会担任志愿者,投身到“围垦筼筜港”重要工程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1971年,张蓓蓓踏入了鼓浪屿无线电元器件厂的大门。在这里,她不仅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更是一位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技术先锋。她应用“优选法”,成功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还任工会宣传委员,为工厂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3年,张蓓蓓参加工农兵大学考试,考入福建师范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张蓓蓓以充沛的热情,将才华和精力倾注到教育事业中。她先后在厦门市华侨中学、厦门第二中学任教。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秉持爱国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张蓓蓓(二排左六)参与原鼓浪屿支部合影


致力为公 笃行不怠

1982年,张蓓蓓加入中国致公党。作为一名致公党党员,她敏锐地观察社会问题,曾围绕医院、社区养老院提出提案;关注国际形势,围绕国家资产安全领域撰写稿件。  
1987年,致公党鼓浪屿支部组织举办的少儿英语班正式开班,为孩子们提供公益性的英文学习机会。该英语班每年寒暑假都会如期举办,一直持续到2003年,英语班的汇报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为党派工作增添了独有的光彩。张蓓蓓积极参与筹建少儿英语班并长期担任教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也让社区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
在担任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理事、海沧区侨联委员期间,张蓓蓓积极向缅甸灾区捐款,参与组织由鼓浪屿街道侨联主办的鹭港两地合唱交流音乐会,以音乐的魅力增进香港与厦门的亲缘、情缘,促进了两地艺术文化交流,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力量。张蓓蓓还发挥纽带作用,热情地向接触的海外侨胞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张蓓蓓参加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2024泼水节嘉年华演出


张蓓蓓参与组织鹭港两地合唱交流音乐会演出人员合影


怀着对祖国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憧憬,张蓓蓓回到祖国的怀抱。她爱国奉献,双岗建功,为祖国培育人才,以真心凝聚侨心,将青春融入了祖国发展、改革开放的大潮,书写了奋斗、坚持的故事,也展现了“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美好风采。





文字:张维波
王    凡
图片:综    合
编辑:王国玲

厦门致公
中国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官方账号,宣传致公党厦门市委致力为公,善行大闽,人才兴党,侨海报国的工作动态、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