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 | 陈嘉庚投身人民政协

政务   2024-10-22 17:10   福建  

编者按

今年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为讲好嘉庚故事,推动“嘉庚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厦门致公”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专栏,带领广大致公党党员们一同缅怀、学习陈嘉先生的历史功绩和人格风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人心与力量。

本文转载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王起鹍撰写的《陈嘉庚投身人民政协》一文,该文刊载于《人民政协报》2021年1月28日第09版,让我们一同学习吧!

1945年11月18日,伴随着举国同庆抗战胜利的欢歌笑语,为庆贺陈嘉庚先生从印尼避难地安全返回新加坡,重庆各界10个团体联合召开庆祝陈嘉庚先生安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一些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盛赞陈嘉庚先生。在会场的百幅题词中,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最为精练,他高度评价了陈嘉庚先生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陈嘉庚先生“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成为一把精神火炬,一代代向下传递……


南侨盛望 众望所归

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此时,在新加坡的陈嘉庚先生已着手办理护照手续准备回国,响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虽然他复电表示“政治为门外汉”,没有参政的念头,但也表示要回国向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致贺。
毛泽东主席1949年1月20日的去电全文如下:
嘉庚先生,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日益接近全国胜利,召开新的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团结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力量,完成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先生南侨盛望,众望所归,敬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毛泽东。一月二十日。
陈嘉庚先生复电如下:
毛主席钧鉴:革命大功将告完成,曷胜兴奋!严寒后,决回国敬贺。蒙电邀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敢不如命。惟庚于政治为门外汉,国语又不通,冒名尸位,殊非素志。千祈原谅。陈嘉庚。二月八日。
1949年5月5日,陈嘉庚先生在庄明理陪同下,从新加坡启程回国,途经香港,于6月4日抵北平。
在北平期间,党内外各方面的朋友都期望陈嘉庚先生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会议,并推举他为华侨首席代表,陈嘉庚“固辞不获,勉为接受”,先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陈嘉庚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1月任副主席)、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在人大和政协会议活动中,陈嘉庚充分表达了华侨和他本人的兴奋心情。
在政协会议间歇期间和会议结束之后,1949年6月至8月,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陈嘉庚委员先后到沈阳、抚顺、本溪、哈尔滨、齐齐哈尔、呼和浩特、四平、长春、吉林、大连、鞍山、济南、徐州、郑州、汉口、长沙、南昌、福州、泉州、厦门、漳州、龙岩、瑞金、广州等4个省的40个城市参观考察。
1955年9月,陈嘉庚到延安访问时,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重游了毛泽东主席住过的窑洞、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他描述1940年6月在杨家岭窑洞见到毛主席的情景说:“你们看,就这么三个孔,一孔办公,一孔住宿,一孔给孩子用,毛主席就在这里运筹帷幄,推倒三座大山。毛主席在洞口露天为我举行的宴席,是我毕生难忘的盛会。”他说,在延安首次看到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军民鱼水之情;看到艰苦拼搏,奋发图强,生产自救,坚决抗日的延安精神,从而在黑暗中看到曙光,得出中国希望在延安的结论。
1954年9月,陈嘉庚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被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10月,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1957年元旦陈嘉庚(右起第三位)利用假日休息时间,到邻近各县区考察。图为视察晋江南安时在石井镇郑成功祖祠留影。



荣辱与共 履行职责

陈嘉庚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之后,就认真履行职责,一以贯之为此尽心竭力。陈嘉庚牢记周总理的指示:全国政协系协商性质,为广征意见,要与国务院及全国代表大会提案,一同重视。对所提议实行与否,如何处理必须逐一切实答复。倘有不满意者,尽可解释,决绝不辜负建议者。

陈嘉庚不是忙碌在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校园里的建筑工地上,就是奔波于祖国各地的调查考察的旅途之中;他为祖国的进步而欢欣鼓舞,但对缺点和错误忧于心,甚至怒于形;他认为必须重视的问题总是亲自秉笔直书,向中央和有关地方当局献策、建言;每次的政协大会,他都会有针对性地发言、建议和提案,得不到满意或不负责的回应绝不放手。对国计民生的大事和原则性问题,公开坦率地表态。他想说的话,无人能阻止,他想不通的事,也没人能强迫他接受。
1949年9月21日,陈嘉庚在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7项建议:
1.在全国各中学普及科学馆案,欲培养科学人才,适宜从中学开始。
2.在沿海各重要地区设立水产航海学校案。
3.增加纸烟税率并停止公务人员之配给案。
4.今后人民新建住宅应注重卫生之设计案。
5.设立各地华侨教育领导机构。
6.救济华侨失学儿童。
7.引导华侨回国投资案。
陈嘉庚提出的这7项建议案,以及后来两会期间提出的议案、提案,被有关部门吸纳后得到了落实。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获得通过。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福建最迫切的要求是修建一条铁路,“全省12万余平方公里,人民1200余万人,竟没有一寸铁路,这种落后状况应该迅速改变。”
陈嘉庚提议兴建的梦寐以求的鹰厦铁路;倡议移山填海,修建厦门集美海堤和集美杏林海堤;兴建纺织厂等杏林工业区等重大议案和提案,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批准下都实现了。陈嘉庚对如何发展福建经济文化,如何发挥福建沿海资源和海上交通的优势,如何修建公路、利用沿海湾造田,如何普及教育,消灭文盲等,都不断呼吁和建议,不断促进和推动。
1956年12月9日,对陈嘉庚家乡厦门侨乡人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在万众欢呼声中厦门迎来第一趟列车,福建人民和海外华侨几十年来修建福建铁路的愿望终于实现,在欢迎列车到来的人群中,有从印尼、缅甸、菲律宾回国的华侨观光团,及厦门各界归侨侨眷和集美各校师生,集美侨校的学生还围着铁道兵战士载歌载舞,刚从菲律宾回国就学的侨生张美珠、张美仁姐妹俩代表集美侨校,将一面写有“把幸福带给人民”的锦旗献给劳苦功高的铺轨部队。
陈嘉庚与周总理是挚友,他说:总理知人、理解人、体贴人,使我永远感激,我建议兴建福建铁路,移山填海修海堤,最后鹰厦铁路与筑海堤一起都提前一年通车,这和总理的部署是分不开的,我在祖国万里行提出15项建议,凡是写信给总理的,都一一有着落,总理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1955年8月2号,陈嘉庚开始了祖国万里行,起程赴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参观访问,北到新疆,南到海南岛,共访问了16个省市自治区。
启程前,周恩来总理对陈老讲:“陈先生访问16个省市自治区确实壮举,祖国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先生对工业是内行,多提意见,海南岛种植橡胶,还有很多问题,先生是世界橡胶界的著名开拓者和经营者,必有好意见,好办法。”
陈嘉庚先生在长达5个月的考察行程中,每看一处都很兴奋,他不断地给毛主席、周总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写信报告见闻,反映问题提出重大提案建议;关于海南岛橡胶业,1956年8月广东省省长陶铸还派一架军用机,请陈嘉庚到海南岛视察橡胶园,下飞机后不顾休息,即从海口乘坐吉普车到文昌县南阳老胶园视察后,提出一整套的建议,对海南岛橡胶垦殖业的发展很有帮助。

陈嘉庚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发言



肝胆相照 奉行“诚毅”

“诚毅”精神是陈嘉庚一生奉行的道德准则,也是推动他拼搏奋斗的精神动力。他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为‘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为‘毅’。
“诚毅”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他的整个经商活动、办学实践和社会活动中。特别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期间,“诚毅”更是他履职之要,肝胆相照,敢于说真话。陈嘉庚不仅是“诚毅”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诚毅”精神的楷模。
陈嘉庚与周恩来总理交往20多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他常常写信给周总理,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拥护第一个五年计划,认为实现这个计划,将使国家逐渐摆脱贫困,走向富强,他用近三个多月时间前往全国各地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幸福。”但对苏联援建156个项目中,没有一个项目放在福建有意见,不能接受所谓福建是前线而暂缓建设的主张,认为这是“因噎废食”。此时更应该代表福建为民请命,极力向中央争取。
他对马寅初的“人口论”表示赞同,他多次与北京老朋友交谈,认为人口不控制,将来会发生问题,他特别指出,法国是人口控制最好的国家,几十年来增长极少。
1957年3月12日至4日,在最高国务扩大会议上和全国政协二届三次全委会上,被誉为东南亚“橡胶大王”的陈嘉庚,注重就橡胶工业原料问题发表了长篇意见,他在政协的发言分为14个问题,从橡胶生产的发展历史,橡胶的制作过程,讲到橡胶制品的原料,并针对化工部,对绉胶(用胶乳凝块或杂胶为原料)不合用的定论,讲了当前国际橡胶制品,包括轮胎工厂,所使用的烟胶(天然橡胶),绉胶、人造胶的混合比例和欧美、东南亚等工厂10多年来采用的绉胶实际事例,批评化工部不敢使用绉胶,专用昂贵的烟胶为原料,浪费国家大批外汇的保守思想。
陈嘉庚一向直言不讳愿于心,肝胆相照系于情,作为国家级领导人,处处以身作则,招待客人不外家乡风味,陈毅、方方、蔡廷锴等都尝过他特备的海蛎煎、炒米粉和猪蹄芋头,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啬,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对国家、对自己都是一视同仁。


同舟共济 为侨服务

陈嘉庚先生经常参与研究华侨事务领导机构的工作,积极推荐侨界代表人物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的领导班子;参与制定和实施国家的侨务政策,参与筹建和领导第一届全国侨联的工作。

陈嘉庚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通过了《共同纲领》。

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在大会上发言说:“《共同纲领》的内容,不只反帝、反封建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且积极地提出了为中国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具体方针,又恰当,又切实,在各方面都能够满足爱国侨胞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帝国主义和居住国右派势力的挑动下,东南亚有些国家先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华、排华,迫害华侨的事件,华侨生命财产没有保障。为维护华侨正当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挑起的排华恶浪,陈嘉庚在1950年6月22日,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发言时强调:“海外华侨,或受殖民地政府苛待,或被当地民族排斥,损失惨重。不可胜计,海外孤儿投诉无门,自我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惟望早日建立外交关系,派出使领,以正常外交手续,予以切实保护。”

1952年12月6日,陈嘉庚还针对帝国主义、殖民地政府迫害华侨的情况,对泰国《全民报》发表谈话指出:“近几年来,帝国主义的殖民政府完全背弃道义,更加无理地迫害华侨,使华侨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这实在是我国人民所不能容忍的。”他号召海外广大的爱国华侨,紧密团结,和当地人民友爱互助,为保卫华侨的居住、营业的自由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权益而斗争。

陈嘉庚拥护抗美援朝,拥护出兵朝鲜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于1951年10月29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作了题为《爱国华侨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的发言,指出:美国是走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旧路,主要目的在于进攻我国,“凡背道蔑理,违反信义,结果必然失败。”并说:我国和朝鲜是“唇齿相依”,我国出兵抗美援朝,亦保家卫国。

1954年9月,他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审议宪法,会上他发表了《宪法草案鼓舞了华侨的爱国热情》一文,表达了热烈拥护宪法的心情。他说:“我国前朝专制时代,无有宪法规律,贪污腐化,外侮内乱,国弱民贫。满清末及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有数次所谓宪法,写了若干民主条文,公民权利,但都是虚伪骗人的。结果都为全国人民所唾弃。”

他认为这次宪法的起草,是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参考了各有关民主国家的宪法,会前又集中各大行政区,各省市领导,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8000多人参加讨论修改,从6月15日起,再颁布给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历时3个月,远如海外华侨也有充分时间可以参加讨论和提出意见,成为一部真正民主的人民宪法,不但全国人民热烈欢庆,海外千万侨胞也欢欣鼓舞。就在这次会议上,陈嘉庚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55年4月,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签署了中国印尼两国政府关于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关心华侨的切身利益,陈嘉庚发表了《庆祝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签订》一文,说明这个问题的合理解决,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彼此的友谊关系。

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报告中说:“我们重视海外广大的爱国侨胞在推动和平解放台湾事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希望曾经或者还在对祖国采取对立态度的少数华侨,认清是非,省察大势,跟广大的爱国华侨站在一起,为促进和平解放台湾的爱国事业作出贡献。”

陈嘉庚先生热烈响应周总理的伟大号召,在会议期间,为讨论华侨如何响应周总理号召举行的座谈会上指出:国外广大华侨都是爱国的,只有少数华侨由于不了解祖国的实际情况,曾经或者还在对祖国政府采取敌对态度,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认清是非,发挥爱祖国、爱家乡的热忱,跟广大爱国侨胞站在一起,积极为促进和平解放台湾,从而完成祖国统一的事业而努力。

陈嘉庚还指出:现在800万台湾人民之中,有将近600万人是闽南人,他们说的话和我们现在讲的话一样,是厦门语系,他们有很多是当时追随民族英雄郑成功到台湾去的后代,他们在那里反抗过清朝的统治,也抵抗过日本殖民主义者,他们还有不少人是在台湾有家,在闽南也有家的。相信当他们听到周总理对他们的关怀和号召,一定会感到无比温暖和兴奋。

台湾回归祖国,祖国完全统一,这是陈嘉庚先生最后的遗嘱和遗愿。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月28日第09版)
作者:王起鹍(致公党厦门市委会第三、第四届专职副主委,致公党中央党史研究与党务工作委员会顾问,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

厦门致公
中国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官方账号,宣传致公党厦门市委致力为公,善行大闽,人才兴党,侨海报国的工作动态、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