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目前1374名致公党党员中,侨海人士超过90%,其中有许多上世纪50-60年代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回到祖国支援建设的老归侨。侨海归心,归侨老党员们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从不同起点出发,终踏上回归祖国的路,在不同岗位汇聚力量,归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2023年以来,《厦门致公》微信公众号开设“侨海·归心”专栏,记述归侨老党员们一路走来的涓滴故事,反映他们国门内外的特殊经历,传承他们聚力归心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一起趟过历史的长河,品读他们的传奇人生,传承他们爱国爱乡、勤勉奋斗、矢志不渝的侨海报国精神。
郑利权,致公党厦门大学综合支部党员,祖籍泉州永春。1934年出生,幼年时随父母前往马来西亚生活,1952年归国,退休前在厦门大学工作。
本文《青春奉献与爱国情怀交织的幸福人生》来自郑利权的回忆和自述,由陈铭、蔡滢编辑整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归侨老党员的精彩故事吧!
青年时代的郑利权
童年记忆,渴望祖国怀抱
郑利权1934年出生于永春,幼年时为了与下南洋的父亲团聚,随母亲一同前往马来亚(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童年生活,是一段充满艰辛的记忆。当时的马来西亚,社会处于动荡之中,教育环境混乱,对华人也不友好,郑利权和家人面临着生活上的诸多困扰。尽管年龄尚小,但郑利权从小练就了乐观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和强大适应能力,长辈们爱国爱乡精神的传承,让他自幼就对充满希望和安宁的祖国有着深深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仅是对一个更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更是一种深深的归属感和民族情感的寄托。对祖国的向往也成为他心中的明灯,指引着努力前进的方向。终于在1952年,18岁的郑利权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勇敢地踏出回归祖国的脚步。
回国逐梦,成就幸福人生
郑利权归国后,先是在广州的华侨中学学习,当时政府为华侨学生提供免费吃住,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给予了贴心的安排和照顾,这让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们立刻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和关怀。后来听从父亲的叮嘱,郑利权回到家乡福建,进入集美中学读书。美丽的龙舟池畔,熟悉的闽南乡音,热情的老师同学,让他很快适应了国内的生活。在学校他积极向上,全面发展,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尤其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色,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1958年,郑利权考入福州大学矿冶系。毕业后他先后在长泰县水电局、长泰县枋洋乡、县政府驻厦办、厦门科学器材公司等单位工作,尽管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不断变化,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积极投身工作,凭借自身努力克服重重挑战,努力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在每个平凡的岗位实现爱国报国的理想。在祖国的怀抱,郑利权不但学有所成,也拥有了一份相濡以沫的美好婚姻。他的妻子林宝卿是厦门大学闽南语研究专家,年过八旬仍然扎根科研、笔耕不辍,坚守在厦大课堂并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播撒闽南方言和文化的种子。他和妻子言传身教,以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榜样,三个子女和孙辈们在工作和学术上各有建树,全家秉持家国情怀,传承优秀家风,努力报效国家服务社会,2021年郑利权家庭荣获厦门市“最美家庭”荣誉。
致力为公,传承报国情怀
1987年,郑利权在致公党厦门大学支部主委、厦大物理系老师陈国川的介绍下加入中国致公党,从此在政治身份上有了一份归属,更多了一个交流共识的平台。入党后,他积极参加党派的各项活动,还发挥自己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向身在海外的亲朋好友介绍祖国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建设成就。厦大综合支部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不少和郑利权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归侨老党员们,大家一起体验过国门内外的差异,一同参与了祖国家乡的建设,共同见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年过耄耋的他们仍然秉持着“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理念,关心祖国发展,热心党派事务,积极参与支部活动,用他们奋斗的人生故事激励年轻的致公党党员们,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无怨无悔为国家奉献。
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宣调处处长蔡滢,厦大综合支部主委张子莲及委员郑洪、陈铭探望慰问郑利权(左三)
文字:陈 铭
图片:综 合
编辑:蔡 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