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资料图。本文来源:中国财政公众号
本账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化债组合拳 政策及时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院长 杨志勇
12万亿元力度适宜,有利于引导地方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增量财政政策的内容,此次公布的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加上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以及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将化解债务12万亿元,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地方抓紧努力是可以解决的,12万亿元的力度是合适的。同时采取置换方式,也压实了地方责任。
此次化债使地方能够将更加充分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目前地方受隐性债困扰,忙于四处筹集资金资源偿还债务,甚至产生扭曲的政府行为。此次化债组合拳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将引导地方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化债思路根本转变,体现了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已经进入新阶段
此次置换体现了财政部化债思路的根本转变。不同于以往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点状式思路,此次化债体现了整体思路,主动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隐性债务显性化,提高了债务管理透明度。同时,体现了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符合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整个思路的转变,也充分体现了财政的主动担当作为。不是被动等到“爆雷”才应急解决问题,而是主动提供一揽子方案。而且这一揽子方案是建立在扎实的数据核算基础上,体现了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已经进入新阶段,与中国式现代化是相适应的,不仅解决眼前问题,更注重着眼长远发展。
加强预算管理、健全问责机制,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新增隐性债务在现代财政制度下不应该存在,政府的所有收支都应纳入预算,这是全口径预算的要求,隐性债务的出现意味着某些政府收支不在预算内,因此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从而使地方一方面没有动力去借用隐性债,另一方面也使借债行为易于被发现。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测,并健全相应的问责机制,这样才有可能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财政收支状况持续改善,能够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财政收支目标的完成对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起到重要作用。从过去几个月的财政收支情况看,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逐月来看,特别是9月份以来,财政收支状况持续改善,收入降幅收窄、支出进度加快。当然当前财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多方筹集财力。我们有足够的可用措施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在此基础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未来财政政策有较大加力空间
财政政策的力度应因时因势而变,如果社会有需要,就相应加大力度。一方面,从我国赤字率来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至少突破3%是稳健的,整个财政运行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从政府的债务水平来看,我国与全球横向对比,水平仍然偏低。这意味着未来财政政策有较大加力空间,只要有需要,财政政策力度就可以进一步加大。
注重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配合,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
在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方面,要注重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的配合。例如房地产财税政策方面,为满足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降低购房成本,出台的“卖旧买新”换购住房阶段性个人所得税退税政策,非常亲民;不再区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按照同一标准降低税费,有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居住需求。另外,需要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下功夫。如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推动其健康发展。从这些角度来看,今年的财政政策具有多方面作用,非常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