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起飞”还未真正完成,经济增长来源于这三大动能

文摘   2024-11-13 20:53   北京  

海闻资料图。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思琦 

本账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专访海闻:服务业、新型城镇化和市场化改革是经济增长三大动能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9月底,中央陆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助推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中国仍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过程,‘起飞’还未真正完成,一段时间内保持超5%的中高增速都是有可能的。”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三大动能值得关注:服务业、新型城镇化以及市场化改革。


2004年,海闻来到深圳创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简称“北大汇丰”)的前身“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当时深圳GDP刚过3400亿元,是如今的十分之一。


2024年,北大汇丰迎来建院20周年,深圳这座城市的商事主体数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企业家群体是创办商学院的基础。11月初,在深圳迎来第六个“企业家日”之时,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话海闻。



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有哪些


南方财经:今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4.8%。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等速度,如何让中等速度增长保持更长时间?


海闻:中国仍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过程,“起飞”还未真正完成,一段时间内保持超5%的中高增速都是有可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潜力”更好发挥出来。


一是发展服务业。目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只有百分之五十多,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则超过70%。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大,因此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增长动力。比如餐饮业,如今大家追求的不单是“吃饱”,还要看餐品质量、餐厅氛围等;再如服饰行业,除了满足保暖、遮体等基本功能,人们还看设计、看品牌,这些都是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可为一产、二产提高附加值。


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尤其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的带动效果很不一样,有研究估计,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是农村的三倍。发达国家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目前只有60%多。对中国而言,社会结构的变化仍会是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三是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在经济上能有辉煌成就,主要是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同时要看到,改革仍有很大空间。除了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和外部性的产业,如环境保护、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需要政府或国有企业承担外,其他的行业尽量让市场去整合资源,让民营企业去发挥作用。


南方财经:近期,在消费方面政府出台了“以旧换新”等不少政策。但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消费增长仍显乏力。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海闻:从需求端讲,消费受当前收入、预期收入、资产价值等因素影响。


当前收入取决于就业状况。目前老年群体消费较为稳定,青年人群的消费下降不少,主要受收入的影响,其背后是就业问题。对于未来收入,目前预期同样不足,民企投资增速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民企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必定会影响未来的就业预期,也就会影响当前的消费。


再看资产价值,主要包括不动产和证券投资两个方面。虽然政策层面已有一系列刺激股市的动作,房地产也在放开,但信心的修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从供给端讲,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供需不匹配不只是“看得见”的产品,还包括优质的教育、医疗健康、文化艺术等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让更多民营企业来满足这部分需求。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南方财经:提振经济信心,民营企业在其中发挥何种作用?如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海闻:要提振中国经济信心,需要民营企业发挥核心作用。而提振民营经济,首先要打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大环境,肯定民营企业的地位。


二是放宽准入限制,支持民企更顺畅地在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展业。


三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要做好法治工作,尤其应在执法上形成一个前置的、互相制约和监督的机制。


南方财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如今,初代创业者逐渐老去,民营企业家群体正逐步过渡到第二代。“企二代”面临哪些挑战?


海闻:一是产业转型。有些产业早年发展态势很好,比如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如今发展前景相对有限,接班的年轻人也不愿再干。


二是经营模式转型。以前民企发展靠老板起早贪黑、艰苦奋斗,新一代人从小生活环境优渥,许多又赴国外学习,企业的经营模式和风格将有很大不同。


三是产权机制和能力要求。机制上是否允许接班?企业产权如何划分?“二代”是否有足够的管理才能?如何处理与原有管理层的关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大湾区企业家有极强冒险精神


南方财经:北大汇丰扎根大湾区20年,大湾区企业家的画像是怎样的?与其他地区的企业家有何不同?


海闻:大湾区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是中国最强的。尤其深圳的企业家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创业,要敢于放弃很多东西,不怕失败。同时,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靠自己解决问题,自主奋斗的能力也会更强。


大湾区企业家的眼界相对更开阔。有些地区产业、文化比较单一,大湾区则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也更直接,眼界也会更开阔一些。


大湾区企业家对高精尖技术的重视程度更高,湾区庞大的产业集聚也能带给企业更多机遇。比如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即使是做一个很小的零部件,嵌入了产业链,通过上下游的互相合作,企业规模也可以做得很大。


南方财经:深圳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为高校办学提供了哪些创新机遇?


海闻:新事物的发展都有机遇,“新”说明没有历史负担,创新的阻力相对小。


新的高校有机会发展更前沿的交叉学科。任何一所成熟的大学或学院推行学科交叉容易面临阻力,因为各个学院或学科都已自成一体,不同学科的融合在行政体制上会有困难。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我们建立了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可以通过生物、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发来促进生物制药;在汇丰商学院,我们也开展经济、金融、管理、传媒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教学和研究。


另外,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也有利于前沿学科的发展。任何高校来到深圳都能与产业紧密结合,就像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硅谷。高校的科研会得益于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高校学科的发展也会催生、引领、促进新的产业。


南方财经:高等教育一度被认为是深圳的“短板”。经多年发展,如今深圳高校数量已达17所,还在规划建设更多大学。如何评价深圳的高等教育生态?


海闻: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非常特殊,全国大概再没有第二个城市能汇集那么多所外地高校。深圳给本土和外来高校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允许每所学校发挥自己不同的特色。


由此,深圳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生态,既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以及本土的南方科技大学等科研类院校,也有深圳大学等综合类院校,还有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比较完整。


我认为,未来深圳不但要有华为、比亚迪、腾讯等知名的企业品牌,还应有更知名的高校品牌。北大汇丰的总部在深圳,我们也希望像美国沃顿商学院一样,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一大品牌。





入群可参加全年至少12场精彩闭门研讨

New Economist
新经济学家智库 关注思想增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