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银债及绿债,再到今日开始认购的基建债,香港政府2024/25财政年度会发行总值1200亿元债券,俨然成为「发债之都」。随着更多政府债券发行,官方口径是可以让市场厘定香港债券的孳息曲线(Yield curve),并引述自2021年「债券通」推出后,内地及香港的债券成交都有明显增长,兼刺激债券交投量。连发债集资「扑水」也能说好香港故事,值得嘉许。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政府发行的债券期限,几乎所有零售债券,都是「清一色」以3年期为限。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旧债券价格可以反映更短年期的政府债券息率,但长过3年的息率,市场却无法从政府零售债券中取得参考,结果现时厘定本地的贷款利率,主流仍然采用HIBOR、LIBOR,或是美国债息及「有抵押隔夜回购利率」(SOFR)等作为基准,香港政府的债券息率,参考意义并不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债券通」只有北向资金交投量的数据,以今年10月份为例,北向每日平均成交额为356亿元人民币,至于南向成交呢?对不起,数据欠奉,或许反映债券交投量少,无谓「献丑」。
政府多年未能扭转财赤,发行债券的金额也不断提高。有传媒统计,2020/21财政年度政府只发行约193亿元债券,但本财政年度已达到1200亿元,短短4年增长超过1000亿元,而且今年所发行的700亿元零售债券,保底息率介乎3.5厘至4厘;国际销售的绿债,息率则介乎2.6厘至4.3厘之间。即使以每年3.5厘计,今年发行的债务就令库房每年须额外支付超过40亿元利息。而且发债所用的资金最终能否产生收入也成疑问,例如过往发行的绿债,用作威尔斯亲王医院重建计划、明渠改善工程等。这些设施落成后,并不会对使用者额外收费,故无法产生新收入应付债券及其利息。
故此,政府不斷加大發債規模,與其說促進債券市場交易,不如說是為粉飾財赤嚴重的事實,藉發債取得資金「收入」,填補政府開支。反觀,一海之隔的澳門,近日政府宣告再次「派錢」,10月份財政儲備亦錄得高達6170億澳門元(約5980億港元),除了超過澳門2019年疫情前儲備水平,更超過香港9月份的財政儲備5086億元,東方賭城的財政實力,比國際金融中心更為穩健,這次香港故事也說不好了。
澳門透過賭業,證明賭收對政府保持穩定收入的重要性,兼可年年派錢。香港面對結構性財赤,研究開賭擴闊收入,似乎是一條簡單而有效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