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务   2024-12-13 18:20   山东  


12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洪杰,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高铮,市财政局市场配置促进处处长李彬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介绍今年以来我市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及贯彻中央近期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的有关情况。



强化财政统筹保障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

财政政策是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全市财政部门牢牢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优化组合专项债、税费优惠、股权投资等政策工具,强化重点领域资金和政策支持,统筹推进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防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靠前发力“稳增长”

加强财税政策调节。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推出69项财税政策措施,纳入全市“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两批政策清单,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加大结构性减税降费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1-10月为企业减负240.9亿元。

放大财金联动叠加效应。出台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政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发挥财政资金“耐心资本”作用,财政科技资金“拨改投”规模超过15亿元,对科创项目形成滚动支持;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设立144支基金,总规模1459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青岛项目530个,投资额264.7亿元,其中17家企业成功上市,100余家企业获评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等称号。组建市融资担保集团,持续做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截至10月底,全市在保余额131.8亿元,累计受惠经营主体7780户。

抢抓机遇对上争取。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79.1亿元(含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52.1亿元、增发国债资金29.2亿元)、增长73.4%,新增政府债券额度638亿元、增长14.7%。获批上合国际枢纽陆路启运港、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等19项国家、省级试点示范,获得上级财政奖补资金36.7亿元,创历史新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精准发力“扩内需”

激发消费潜能,统筹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市级配套资金超24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汽车、家电领域补贴资金达18.7亿元,带动消费金额超160亿元。

推动设备更新,安排市级资金10.9亿元,支持规上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超90亿元;利用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5亿元,支持工业、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拉动项目投资,29.2亿元增发国债资金,于3月底前全部分解下达,有力推进了全市23个项目建设;581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已于11月中旬完成发行工作,重点支持了310个重点项目,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

持续发力“保民生”

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1月全市民生支出108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就业方面,优化实施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揽子”政策,支持城镇新增就业34.6万人。

教育方面,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标准,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惠及学生11.5万人次,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0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医疗卫生方面,支持提升职工门诊统筹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医疗保险补助和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标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级“双示范”项目,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

住房方面,支持全市43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3.3万户。支持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8万套,满足中低收入群体、新市民及青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给予多子女家庭、青年人才政策性购房支持,等等。

靶向发力“防风险”

从更深层次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健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出台10个方面45项细化措施,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兜牢“三保”底线。将“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健全和落实分级责任体系,强化“三保”预算编审、专户管理、预警监测等措施,下达区市转移支付283.4亿元,增长17%,全市“三保”运行总体平稳。

化解债务风险。强化底线思维,成立市区两级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专班,统筹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工具,落实一揽子化债措施,确保公开市场债券正常接续,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用足用好增量政策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近期,中央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陆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市财政部门将在吃透精神、全力争取的基础上,统筹实施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并结合青岛实际,不断拓展政策空间、优化作用方向,更好发挥财税政策引导、调节、撬动作用,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主要介绍三个方面:

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系列政策,增强发展动能

中央给予各地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这也是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体现了中央化债工作思路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是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下达。二是新增4万亿元补充基金财力的专项债券额度,分五年下达,专门用于化债。三是允许2029年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仍可按照合同偿还。初步测算,上述政策分配我市的债券额度,能够满足置换隐性债务的需求,显著降低我市化债压力的同时,可腾出更多的财政资金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我市首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专项债券142亿元,已于11月22日发行完毕。

下步,将在用足用好、精准落实中央支持政策上下功夫,一是按照中央、省部署要求,根据轻重缓急加快存量隐性债务置换进度,腾出资金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加力支持科技创新、经略海洋等重点领域。二是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加强预算管理,对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三是严格资金监管,建立全口径债务信息台账,实现债务数据可追溯、可分析,定期组织核查政策执行情况,确保资金依法合规使用。四是提前启动2025年重点项目储备,用好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和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等政策,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城市更新、产业转型等攻坚领域。

用足用好中央支持房地产发展系列政策,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党中央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财政部近期推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箱”,对购房者和房企均产生实质性利好。一是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二是允许使用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同时优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方向,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三是实施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等税收“大礼包”。如,从今年12月起降低住房交易环节契税税率,对于购买90-140平方米住房的家庭,首套房、二套房税率都统一降至1%(原税率为1.5%和2%),直接减轻了居民购房负担。上述三项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在需求侧,通过降低购房者的置业成本,促进改善型需求释放,推动市场回暖,畅通交易循环;在供给侧,通过盘活、消化存量,有效改善我市供求关系,优化和完善供应体系,加快形成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下步,将认真贯彻上级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储备,合理确定专项债券项目内容和地块范围,妥善处理土地债权债务关系,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坚持“以需定购”,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和专项债券,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统筹用好专项借款、专项债券、商业贷款等资金,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通过鼓励货币化安置方式,进一步消化存量商品房。三是落实中央出台的房地产领域相关税收政策,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

用足用好中央支持促消费、扩投资和惠民生系列政策,积极扩大有效内需

今年以来,“两新”“两重”和重点群体支持保障政策,以促消费为牵引、惠民生为内核、扩投资为支撑,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育扩大内需成效显著,近期,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政策加码、提标、扩围的重点方向。一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并根据政策评估情况,优化资金投向;二是加大对学生群体奖优助困力度;三是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等等。上述政策叠加发力,既拉动投资增长又释放消费潜力,既促进产业发展又提升民生福祉。

下步,将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各项政策举措,形成合力。一是扎实做好“两重”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为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做好充足准备。二是紧跟中央“两新”政策扩围动向,结合我市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需求,积极推动更多青岛优势产业领域和消费者青睐的优质产品纳入支持范围。三是分步推进奖助学政策落实,预计增加学生资助资金2300万元,惠及学生4.8万人。用好支付监控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到学生手中。四是围绕“一老一小”,完善托育服务支持措施,鼓励发展灵活多样的普惠托育服务;支持居家养老服务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发展壮大银发经济。

在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了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在财政工作当中指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的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做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市做好明年的财政工作提供了根本的政策遵循,也将密切关注中央的政策出台,做好全市财政工作的各项准备,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Q1

中广中文网记者:请问财政在支持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有哪些举措?

朱洪杰:今年以来,市财政局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聚力保障粮食安全,扛牢“国之大者”。抓牢“良田”“良种”“良技”三个关键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紧扣建“良田”。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将新建和改造提升亩均补助标准分别由1950元、1268元提高到2800元、2300元。今年以来,共统筹安排资金6.5亿元,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达22万亩。任务完成后,青岛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达到457.6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80%。紧扣育“良种”。围绕“保、育、测、繁、推”等关键环节,出台支持种业发展一揽子政策,在全国率先创设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种子金”,通过“拨改投”方式,助力金妈妈等4家种业企业、2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社会投资8.2亿元,带动农业就业3400余人,实现农业利税4400万元以上。紧扣推“良技”。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力度,统筹资金1.1亿余元,用于补贴农机具1.2万台,受益农户1万余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农机报废补贴范围由4类扩到14类,并提高报废补贴标准,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力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6%。

二是聚力集成发展效果,重点突破试点试验任务。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及省级农业农村领域试点试验任务8项,累计争取上级资金4.2亿元。我市连续两年获批国家农综改试点试验资格,居计划单列市之首,争取中央资金3亿元;西海岸新区海青镇以茶叶为主导产业,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首次争取到小型引调水工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000万元,支持农村供水管网联通工程建设。争取2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1个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

三是聚力创新支农模式,强化多元化投入保障。筑牢投入“根基”。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今年全市预算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达92.7亿元。释放政策“红利”。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优先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去年以来全市发行政府专项债券23.9亿元,带动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投资173.6亿元。协同争取增发国债资金38.68亿元,支持水利设施领域、高标准农田领域建设项目28个。引入金融“活水”。创新“信贷担保”机制,建立融资担保资本金补充、融资担保保费补贴、融资再担保风险补偿“三补机制”,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突破140亿元,8600余户市场主体受益,大幅提升了赋能服务“三农”的实力。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政策,修订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财政奖补政策,更好激发金融、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动力。

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市财政局将一以贯之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在推动我市乡村振兴走在前、开新局进程中,强化财政助力、展现财政担当。


Q2

山东商报记者:国家部署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来,财政在资金保障等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彬“两新”工作实施以来,市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落实“两新”工作作为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全力做到组织到位、保障到位、监管到位,推动“两新”政策落细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组织到位,凝聚财政工作合力。财政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工作开展和资金保障拨付等重要问题,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政策梳理研究,对照政策逐条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会同发改等部门开展多轮次资金测算,深入挖掘资金使用潜力,充分摸清资金使用需求,做好国债资金分配,全面推动各项加力措施落地见效。

二是保障到位,有力保障资金需求。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3.68亿元,统筹央地资金超24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实施,科学设定绩效目标,第一时间将资金下达至部门和区(市)。加快资金拨付兑付进度,积极跟踪各领域工作开展情况,按照进度及时拨付资金。截至目前,家电、汽车等各领域已形成实物工作量约22亿元,市财政已按规定拨付补贴资金13.44亿元。

三是监管到位,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密切关注政策实施进展,压实部门和区(市)的主体责任。同时,明确资金使用红线,要求相关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政府债务或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三保”支出等,并通过线上监控、线下核查等措施,防止资金挤占、挪用。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进一步优化资金拨付流程,补贴资金由市级主管部门按相关程序直接拨付至消费者,缩短补贴资金兑付周期,确保财政投入的“真金白银”精准惠及经营主体和消费者,让“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得益于“两新”政策的支持引导,全市消费潜能有效激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截至目前,全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领7.26万辆,带动汽车消费超110.97亿元;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共计带动家电销售超130万台,实现销售金额超50亿元。


Q3

观海新闻记者: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请问财政在支持养老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高铮: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政策支持下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制,支持构建养老机构、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站点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更加注重政策效果的提升、引导方式的转变和资金的集约使用,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优化投入方向,促进养老服务“下沉”。聚焦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缺乏资金支持和专业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养老服务需求和社会资本对投资建设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市财政投入资金1.5亿元,完善覆盖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综合性扶持补贴政策,推动建设以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9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09处,完成签约家庭养老床位3.6万张,多渠道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成本,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深度融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近、便利、优质的养老服务。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养老服务品质。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有的放矢”,如对低保特困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政府拿大头,个人适度负担,解决困难群体养老难题;对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通过家庭养老床位折扣优惠、家庭适老化改造补贴,让老人在家中幸福养老;加大老年人助餐工作力度,在我市居住的65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助餐补助;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财政补贴增值服务,本市户籍老年人在辖区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可享受电话随诊、康复指导服务,对高龄和特殊群体老年人还可享受陪诊、送诊服务;安排资金4200万元,对1.79万余户困难及高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农村老年人在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费用承受能力方面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是亟需加快补齐的短板。一方面,通过制定农村消费引导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提高农村送餐补贴标准等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成本,让基本养老服务惠及每一位老年人。另一方面,引导支持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支持建成农村村居(社区)养老服务站699处,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来源:青岛发布


青岛财政
观大势、勇担当、转作风、促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