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财政统筹保障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
财政政策是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全市财政部门牢牢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优化组合专项债、税费优惠、股权投资等政策工具,强化重点领域资金和政策支持,统筹推进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防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靠前发力“稳增长”
精准发力“扩内需”
持续发力“保民生”
靶向发力“防风险”
用足用好增量政策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近期,中央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陆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市财政部门将在吃透精神、全力争取的基础上,统筹实施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并结合青岛实际,不断拓展政策空间、优化作用方向,更好发挥财税政策引导、调节、撬动作用,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主要介绍三个方面:
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系列政策,增强发展动能
用足用好中央支持房地产发展系列政策,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用足用好中央支持促消费、扩投资和惠民生系列政策,积极扩大有效内需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Q1
中广中文网记者:请问财政在支持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有哪些举措?
朱洪杰:今年以来,市财政局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聚力保障粮食安全,扛牢“国之大者”。抓牢“良田”“良种”“良技”三个关键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紧扣建“良田”。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将新建和改造提升亩均补助标准分别由1950元、1268元提高到2800元、2300元。今年以来,共统筹安排资金6.5亿元,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达22万亩。任务完成后,青岛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达到457.6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80%。紧扣育“良种”。围绕“保、育、测、繁、推”等关键环节,出台支持种业发展一揽子政策,在全国率先创设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种子金”,通过“拨改投”方式,助力金妈妈等4家种业企业、2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社会投资8.2亿元,带动农业就业3400余人,实现农业利税4400万元以上。紧扣推“良技”。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力度,统筹资金1.1亿余元,用于补贴农机具1.2万台,受益农户1万余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农机报废补贴范围由4类扩到14类,并提高报废补贴标准,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力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6%。
二是聚力集成发展效果,重点突破试点试验任务。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及省级农业农村领域试点试验任务8项,累计争取上级资金4.2亿元。我市连续两年获批国家农综改试点试验资格,居计划单列市之首,争取中央资金3亿元;西海岸新区海青镇以茶叶为主导产业,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首次争取到小型引调水工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000万元,支持农村供水管网联通工程建设。争取2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1个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
三是聚力创新支农模式,强化多元化投入保障。筑牢投入“根基”。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今年全市预算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达92.7亿元。释放政策“红利”。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优先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去年以来全市发行政府专项债券23.9亿元,带动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投资173.6亿元。协同争取增发国债资金38.68亿元,支持水利设施领域、高标准农田领域建设项目28个。引入金融“活水”。创新“信贷担保”机制,建立融资担保资本金补充、融资担保保费补贴、融资再担保风险补偿“三补机制”,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突破140亿元,8600余户市场主体受益,大幅提升了赋能服务“三农”的实力。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政策,修订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财政奖补政策,更好激发金融、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动力。
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市财政局将一以贯之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在推动我市乡村振兴走在前、开新局进程中,强化财政助力、展现财政担当。
Q2
山东商报记者:国家部署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来,财政在资金保障等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彬:“两新”工作实施以来,市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落实“两新”工作作为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全力做到组织到位、保障到位、监管到位,推动“两新”政策落细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组织到位,凝聚财政工作合力。财政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工作开展和资金保障拨付等重要问题,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政策梳理研究,对照政策逐条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会同发改等部门开展多轮次资金测算,深入挖掘资金使用潜力,充分摸清资金使用需求,做好国债资金分配,全面推动各项加力措施落地见效。
二是保障到位,有力保障资金需求。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3.68亿元,统筹央地资金超24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实施,科学设定绩效目标,第一时间将资金下达至部门和区(市)。加快资金拨付兑付进度,积极跟踪各领域工作开展情况,按照进度及时拨付资金。截至目前,家电、汽车等各领域已形成实物工作量约22亿元,市财政已按规定拨付补贴资金13.44亿元。
三是监管到位,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密切关注政策实施进展,压实部门和区(市)的主体责任。同时,明确资金使用红线,要求相关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政府债务或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三保”支出等,并通过线上监控、线下核查等措施,防止资金挤占、挪用。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进一步优化资金拨付流程,补贴资金由市级主管部门按相关程序直接拨付至消费者,缩短补贴资金兑付周期,确保财政投入的“真金白银”精准惠及经营主体和消费者,让“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得益于“两新”政策的支持引导,全市消费潜能有效激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截至目前,全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领7.26万辆,带动汽车消费超110.97亿元;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共计带动家电销售超130万台,实现销售金额超50亿元。
Q3
观海新闻记者: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请问财政在支持养老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高铮: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政策支持下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制,支持构建养老机构、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站点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更加注重政策效果的提升、引导方式的转变和资金的集约使用,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优化投入方向,促进养老服务“下沉”。聚焦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缺乏资金支持和专业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养老服务需求和社会资本对投资建设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市财政投入资金1.5亿元,完善覆盖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综合性扶持补贴政策,推动建设以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9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09处,完成签约家庭养老床位3.6万张,多渠道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成本,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深度融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近、便利、优质的养老服务。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养老服务品质。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有的放矢”,如对低保特困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政府拿大头,个人适度负担,解决困难群体养老难题;对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通过家庭养老床位折扣优惠、家庭适老化改造补贴,让老人在家中幸福养老;加大老年人助餐工作力度,在我市居住的65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助餐补助;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财政补贴增值服务,本市户籍老年人在辖区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可享受电话随诊、康复指导服务,对高龄和特殊群体老年人还可享受陪诊、送诊服务;安排资金4200万元,对1.79万余户困难及高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农村老年人在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费用承受能力方面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是亟需加快补齐的短板。一方面,通过制定农村消费引导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提高农村送餐补贴标准等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成本,让基本养老服务惠及每一位老年人。另一方面,引导支持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支持建成农村村居(社区)养老服务站699处,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来源:青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