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民”活动丨青岛市财政局向您报告

政务   2024-12-14 19:49   山东  



2024年,市财政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强化重点领域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用好财政政策“工具箱”,

筑牢经济稳增长“压舱石”

紧盯项目扩投资。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额度581亿元,11月中旬发行完毕,支持康复大学、青银高速唐山路连接线、齐鲁医院二期等310个重点项目建设,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

资金加力促消费。出台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举措,统筹资金超24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汽车、家电领域补贴资金达18.7亿元,带动消费金额超140亿元。

税费减负稳企业。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1-10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为企业减负240.9亿元。

财金联动增效能。出台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政策,发挥政府引导基金“耐心资本”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设立144支基金,总规模1459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青岛项目530个,投资额264.7亿元。



二、提升财政投入“引领性”,

积蓄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出台“建设科技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建立科技创新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政策期内市财政资金预计投入59.7亿元。财政科技资金“拨改投”规模已达15亿元,对科创项目形成滚动支持。稳步提升人才投入占比,安排人才专项资金8亿元,推出“人才金、人才贷、人才债”,全方位打造财政金融赋能人才链条。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统筹中央、市级资金近4亿元,支持制造业领域四个细分行业6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累计投入4.34亿元,支持蓝色种业研究院、“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等海洋高能级平台建设,引导释放海洋高能级平台产业效能。

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资金15.4亿元,高质量建设9个农综改试验区、1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让乡村更美、更有“内涵”。



三、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

提高财政资金“民生含量”。集中财力优先落实民生政策、办好民生实事,1-11月全市民生支出1083.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超10亿元,优化实施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揽子”政策,支持城镇新增就业超30万人。

增强老年群体幸福感。安排资金近2亿元,支持构建养老机构、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站点三级市场化服务网络,更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支持全市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0所、续建4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惠及学生11.5万人次。

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提升职工门诊统筹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医保补助和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标准,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级“双示范”项目,不断改善就医环境。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七区实现低保标准统一。建立“双挂钩”的社会救助动态调整机制,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标准增幅与低保增幅挂钩,增加困难群体收入。



四、深耕财政管理“责任田”,

管好为民理财“钱袋子”

抢抓机遇对上争取。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等19项国家、省级试点示范,获得上级财政奖补资金36.7亿元,创历史新高。

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出台一揽子制度文件,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非财政拨款资金管理、市级特定目标类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强化财政支出政策和项目事前功能评估论证,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健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出台10个方面45项细化措施,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大幅压缩论坛、节庆、展会等经费,办公用房大中型维修改造坚持“非危不修”,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健全和落实分级责任体系,强化“三保”预算编审、专户管理、预警监测等措施。下达区(市)转移支付283.42亿元,增长17%,支持“三保”平稳运行。

青岛财政
观大势、勇担当、转作风、促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