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电站
东北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10时许,记者乘车沿山路来到电站地下厂房,6号机组机罩上的运行指示灯红光闪烁,其他机组罩上的运行指示灯呈淡红色。“此刻,6号机组处于放水发电状态,其他机组处于备用状态。”在现场,清原抽水蓄能公司机电部副主任陶迎新向记者介绍,当电力系统的电力富余时,电站用电力抽水到高处储存,在电力不足时放水发电,实现储能、发电、备用,保证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电网综合效益。
清原电站是振兴东北重点工程、国家“十三五”重点大型能源项目。项目总投资109亿元,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设计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40亿千瓦时,以两回500千伏线路接入东北电网。工程建设以来向地方缴纳税金2.6亿元,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力量。
“电站建设过程充满挑战与艰辛,我们克服了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困难,终于迎来了这一重大时刻。”清原抽水蓄能公司计划工程部主任梁瑞信是山东人,从项目建设初期就扎根于崇山峻岭间,全周期参与项目建设过程。当日,他感慨万分,眼中闪烁着光芒,自豪地告诉记者,项目是国内首个完整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的大型水电项目,包括设计、施工、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全过程。在能源转化过程中,清原电站的成绩也尤为亮眼。“通常,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机组能源转化率为75%,而清原电站机组能够实现80%以上的能源转化率,这在国内实属少有。”梁瑞信说。
清原电站随山就势,由上下水库、地下厂房等组成,全面投产后,将有效提高辽宁省乃至东北、蒙东地区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万吨,成为辽宁省实现“双碳”目标的强大支撑,成为推动抚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科技电站
实现三个“首次”地下厂房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大多数操作要在中控室完成。记者走进中控室,各机组运行情况“一屏了然”。
“电站整个建设过程将科技创新贯穿始终。”陶迎新介绍,清原电站深入挖掘抽蓄新质生产力,提升工程安全、质量、工期、造价管控水平,推动智造创新,编制数字化电站大纲,以电站三维模型为载体,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构建数字孪生电站,智慧采集、分析施工过程数据,建造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三个“首次”,即首次实现抽水蓄能机组调速器软硬件全面国产化,首次在抽水蓄能领域应用气泡防冰技术,首次在抽水蓄能领域应用气泡防冰技术。其中,3号机组摆脱了进口依赖,是行业内首次应用芯片级国产化调速器核心控制装置,研制了高可靠、高性能调速器电器柜样机,实现底层操作系统和编程软件自主可控,提升电站运维管理水平,进一步降低清原电站的投资、设备改造和后期运维成本,助力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清原电站地处寒冷山区,最低气温零下37.9摄氏度。我们利用动水不冻的原理,在水库蓄水前,将管路铺设在下水库、上水库进出水口中,让空气在水中扰动,相当于在装修阶段就预埋好电线,实现冬天水库不冻目标,为全国高寒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冬季防冰盖封闭提供了‘范本’。”陶迎新说。
“从上水库到地下厂房的输水系统管道部分为压力钢管,直径大约3米,不仅造价高,焊接难度也非常大,我们在制作安装中也采用了行业内的先进技术。”陶迎新告诉记者,清原电站首次开发应用智能化焊接数据监测系统,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精准控制压力钢管焊接电压、电流、速度等参数,使焊缝一次合格率达98%以上,超过行业标准。制作过程中首次在水电行业成功使用双丝埋弧自动焊技术,效率提高70%以上,相关工艺居国内领先水平。率先成功开展1000兆帕级别高强钢板焊接性能与低温性能研究、试验与应用,为1000兆帕级高强钢板在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电站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助力抽蓄电站降低用钢量、推进绿色建造。工程总计安装压力钢管2.8万吨。
绿色电站
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站在大山高处俯瞰,清原电站犹如冰天雪地中的一颗绿色明珠,上下水库交相辉映,现代风格的灰白建筑融于湖光山色,同周边山峦浑然一体。
清原电站自开工以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视觉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规划,应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绿化技术,实现“旧貌”披“新装”。引进厚层基材混合物喷播、三维植被网等多种复绿先进技术,复绿速度快,后期养护少,植物生长茂密,工程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解决了电站建设边坡多,复绿困难的问题,致力打造生态工程、绿色电站。
清原电站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协调共进、相得益彰。清原电站毗邻沈阳、抚顺的重要水源地大伙房水库,为保护这片绿水青山,电站开展多项环境保护工程专项设计,建设了2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9套工程废水处理系统,实现施工以及生活污水、废水地再利用、“内循环”。
清原电站还坚持“质美”齐抓,全力创建优质工程。电站结合东北地区严寒的环境特点,完善适合寒冷地区的清水混凝土工艺,在地下厂房、机墩、拦污栅排架、启闭机楼等建筑物施工中,大范围应用清水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呈现镜面效果,免装修,将建筑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惠民电站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山水之间绿能涌动,山脚下,北三家镇西大林村的村民也共享着这份喜悦。当日,记者走进西大林村移民新区董兆伦的家里,他正和父母正在宽敞明亮的客厅看电视。谈及电站六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董兆伦一家既欢心又鼓舞。“历经这么多年建设,电站6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的日子,俺们也非常高兴。因为电站的建设,搬了新家,建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董兆伦回忆,想当初他家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住了好几口人,房子既阴暗又潮湿,现在他住的是座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五室两卫共计300余平方米。
为了支持清原电站建设,2018年底,西大林村5组、104户村民整体搬离原来的旧址,部分迁入移民新区,部分异地安家。“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需要,我们5组的居民需要整体迁移,移民新区距离原居住地大概一公里远。经逐户征求意见,其中70户选择到县内购房或其他地点异地自建房,34户选择迁入移民新区。”西大林村党总支书记孟令国说,移民新区是经大连民族大学统一规划设计的,基础设施起点非常高,不仅具有满族特色,还采用了雨污分离方式设立了上下水。移民新村根据村民的不同需求,规划了平层区和二层区,所有房屋为统一标准自建模式。孟令国说,移民新区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清原电站彰显央企担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推动当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电站周边新建平安路、便民路4.4公里,带动地方原材料、建筑、运输等产业发展,电站建设高峰期施工人员达到3000多人,为当地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投产运行期间吸纳当地劳务人员100多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