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采院士:切实推进和长期坚持跨省市“科教融合” | 科技导报

科技   科技   2024-11-18 16:49   北京  


杨文采,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现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地质论评》主编。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正反演、地球成像和大陆动力学。
在建设高质量科技强国的起步阶段,研究型大学、地方科研机构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科技资源如何整合共享,成为科技创新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章中就提到“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求是》2023年第15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开放地方科研机构与特聘院士团队联合申请科学研究基金的新政策。多年的实践表明,这项新措施对实现校院“科教融合”,完成高标准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是有成效的。
内蒙古是中国的矿业大省,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简称内蒙古地调院)是负责地方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事业单位。2017年,内蒙古地调院建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邀请笔者作为国土资源顾问,并与浙江大学地球物理研究团队合作,共同申请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基金中的院士基金。笔者提议开展“内蒙古北山—西拉木伦构造带深部构造与成矿预测研究”,得到基金管理中心的批准。项目整合了浙江大学岩石圈三维成像等研究成果和软硬件,与内蒙古地调院历年地质勘测的资源和人力物力。3年后,此项目不仅发现了白云鄂博软流圈穿刺等大陆上罕见的地幔构造;还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白云母型锂矿的前景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有关成果,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做了汇报并提出相关建议,受到领导的重视,又开展了第二轮合作科研项目,对白云鄂博的上地壳进行三维成像,了解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藏的深部构造。通过双方团队共同努力,在新冠疫情的不利条件下仍然坚持野外工作,在2022年完成了对白云鄂博矿区上地壳的三维成像,圈定了研究区主要构造和稀土矿围岩-白云岩体的分布。现在双方团队正加紧讨论在白云鄂博矿区进一步圈定矿体的综合研究方案,为第三轮的合作科研项目尽快开展做最后准备。意外的是,这个项目获得了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使我们“科教融合”的努力得到了加倍的肯定。
7年来,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与内蒙古地调院的“科教融合”实践,不仅突破了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研究转化的瓶颈,为国家战略资源的调查做出了贡献,还突破了地方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的瓶颈,为高质量的高校教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了科学理论创新的新课题和新视野以及“科教融合”育人的新途径。对于地方科研机构的专职科研人员,也从密切的交流合作中发现了提高研究水平的快捷渠道。
对于这次“科教融合”的成功,笔者有以下体会: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了跨自治区特聘院士团队参加联合科学研究,并设立基金支持的新措施,为“科教融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 内蒙古地调院高瞻远瞩,为跨省市的“科教融合”采取积极行动,邀请适合的团队加盟合作的诚恳态度,促成了“科教融合”的实现;
  • 浙江大学地球物理研究团队既坚持追求真理的理想,又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情怀,才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合作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
跨省市的“科教融合”必须有制度保证,长期坚持。资源融合需要不断加深了解,成果也需要不断积累,长期坚持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成效。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4年第18期,欢迎订阅查看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精彩内容回顾

周光召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与关怀 | 科技导报

盲道之外:探索视障人群的生活性街道无障碍设施的多样化需求 | 科技导报

能源转型下的中国:如何跨越能源贫困障碍?| 科技导报

构建认知友好城市:为认知障碍者打造包容性社区 | 科技导报

银发时代居住新选择:服务型老年公寓的全球趋势及启发 | 科技导报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
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科技导报
中国科协会刊—《科技导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