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示范引领,激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第一天,即5月24日,国家数据局会同各领域主管部门,包括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一起,发布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包括建立工业数据空间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加强信息共享,融合农情、植保等数据提供历史病害、监测分析等服务,融合材料数据以提升开发效率。
在行业领域方面案例涵盖了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12个行业和领域。
地域方面覆盖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山东、新疆等12个省份,除了东部发达省份,西部和中部省份也有不少。
企业规模和类型方面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展示了有关单位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典型经验做法,彰显了数据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乘数效应。
关于案例发布的前后相关报道,可以看鼹鼠哥之前的文章。
[案例|数据概念]国家数据局发布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后来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留言,希望详细介绍案例情况,今天开始鼹鼠哥就对这些案例的情况做更详尽的介绍。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数据局的官方报道。
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条长、供应商多,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延迟供货或断供,将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现金流,甚至影响企业群体的生存。同时,很多上下游供应商属于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生存挑战,成为供应链稳定的风险隐患。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工业数据空间,打通测试、生产、库存、应付账款、供应商资信和历史交易记录等数据,既用来破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又用来助力中小微供应商提升授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协同发展(如下图所示)。
一是完成多个工业软件系统数据汇聚与校验。工业数据空间接入多个工业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汇聚、处理和交叉验证,保障数据和行为可信、可证,解决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之间进行出入库交互、物料描述信息同步时,双方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对账用时最低可至30秒,降低99.72%,最短可在20分钟内自动完成全量数据异常发现,效率提升98.61%(如下图所示)。
二是实现供应链多个主体间数据可信可控流通。利用数据跨域使用控制技术,通过工业数据空间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可信可控的数据流通通道,实现代工企业产测、整机质检等生产质量数据对客户可控共享(如下图所示)。自应用以来,平台向代工品牌商安全共享超135万台电视生产质量数据,赋能产值超90亿元,强化了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了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三是打造跨产业数据应用,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工业数据空间对接金融机构系统,获得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应付账款可信确权,以龙头企业的信息优势提升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和信贷能力,让供应商不受地域和时间影响实现快速融资。目前,供应链金融服务已覆盖64家大型企业及其上下游超过1650家中小企业,融资总额超4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市场平均水平低1.05个百分点,且相较传统贷款缩短5-7天,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保驾护航,促进了普惠金融服务实体产业。
以上为国家数据局公开信息,我们再深挖一下长虹这些年在工业数据方面的建设,看看整体的发展路径。
首先,
2009年以来,长虹着手上下游供应链改革、库存周转提升、智慧工厂建设等布局,将原本孤立的用户需求分析、履约跟踪耗时耗力、端对端的采购流程管理断点多、线下签约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将供应链上下游、合同签订、发票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等环节的数据流打通,实现运营管理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提速增效、敏捷供应、高效协同,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形成智慧、精益、生态的数字采购供应链体系。
其次,2020年来,长虹构建了以云计算技术支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0年,长虹自主开发并搭建长虹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建成了国内首个“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生产工厂,在5G、智能检测系统等重点领域形成了30余项核心技术,形成“云平台-生产线”每秒10万条数据查询处理能力。
长虹打造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灯塔”实验室,构建起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场景安全、智能、绿色生态体系。2020年8月8日,长虹美菱携手安徽联通、科大智联、中科类脑、安徽大学等五家单位挂牌成立“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以试带用,形成技术、标准、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同期,总投资超120亿元的绵阳三大智慧园区基本建成并实现投产,为长虹加快实施面向物联网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过上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等技术推进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现园区综合运营效率提升30%。
第三,同时,位于绵阳安州区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国家级双创工业园、“众创空间”、跨境孵化器等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向企业内外提供核心部件及整机制造服务;为初创企业提供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服务,目前共孵化团队290余家,设立多只创业投资基金,形成涵盖天使-创投-并购的完整基金生态,目前累计投资项目20余个,成功上市1个。
本次入选典型案例也不是偶然的,其实在这之前长虹的努力已经获得了认可。
2022年,长虹云大中心依托四川省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此项目是大数据和工业深度融合应用项目,科技长虹的自主研发和应用落地实力再次受到国家级认可。
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理事会)暨2023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北京召开。在峰会上,“长虹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荣获“2023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称号。
这些奖项也肯定了长虹近十年来转型的成功。
长虹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已构建融合网络、计算、存储、用户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体系,满足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采购选商、定价管理、供需协同管理、结算管理、企业采购业务管理、上下游协同化管理和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支撑企业实现快速高效的精益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基础业务夯实管理保障和合规风控体系,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赋能上下游实现供应链多方共赢。
对长虹来说,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供应链建设,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产品端和运营端实现了两方面的质变:其一,产品方面,终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实现全面入网,并通过技术和物联网持续改造升级,品类得以丰富,生态得以完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二,运营方面,工业互联思维下的机制体制活力四射,内部全部云化的同时,全面提升智能数字供应链的服务能力,提升运营活动效率的同时持续扩大优势。
02 工业制造-国能-数据要素驱动适应多式联运需求的运输装备协同制造
——————————————————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物流运输模式,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全社会对不同运输方式衔接需求不断加深,运输装备制造业与运输服务业供需信息不畅已成为限制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汇聚多种运输装备的运行、故障、维修等数据,构建智能模型,对运输装备的效率和可靠性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运输装备协同制造和优化的解决方案,打造成熟的数据产品,构建数据资产交易平台,促进运输装备专业化数据的规范交易。
我们再就案例之外的信息做一些梳理。
首先,在数字中国峰会上,国能不只是入选了典型案例。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项目荣获本届峰会“最佳成果十佳解决方案”;物资公司“国能e购智能无人评审系统”、数据中心“基于国能磐石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信创迁移平台”和“大模型在能源行业IT运维客服的创新应用”分获峰会数字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
峰会智算云生态大会上,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央企代表参加国资委举办的国资监管云中央节点上线暨国资央企智算云调度管理平台启动仪式。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基础设施分论坛上,国家能源集团数据中心参加了圆桌论坛交流发言,与行业专家和央企同行共同交流了数据治理经验。
峰会期间,国家能源集团正式发布“祝融云”及“能源信链”两大产品,数智科技代表集团公司进行央企成果分享。
“祝融云”是煤炭行业首个全产业链国资智能云服务平台,为能源企业提供了具有煤炭能源特色的SaaS应用和全栈式解决方案。
“能源信链”是煤炭行业的首个国家级区块链服务平台,聚焦于存证、监管、增信、共享四大核心领域,打造“1+4+N”区块链应用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煤电化运等产业深度融合。
国家能源集团搭建的展区精彩亮相峰会现场体验区,重点展出了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国能e系列、煤矿智能管控系统、无人驾驶远程操控、祝融云、“能源信链”等能源领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成果,数据及智能化应用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多年来的努力。
早在2020年前后,国能集团就提出了“数字驱动转型发展 智慧引领国家能源”的方针。
国能认为: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快速演进,能源电力行业面临全方位、全链条式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服务拓展和生态重构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扛起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大职责使命,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从抢抓能源技术革命新机遇、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把加快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作为全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推动,作为全要素效能提升的重要手段,作为全链条价值重塑的重要支撑,努力走出一条数字经济和能源经济融合发展之路。
国能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结合数字化转型要求和集团产业实际,编制印发《国家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国家能源集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四五”总体规划》,明确了“平台化发展、数字化运营、生态化协作、产业链协同、智能化生产”的转型发展目标,坚持规划、标准、投资、建设、管理、运维“六统一”和“大集中”原则,加快构建智能生产、智慧管理、智慧运营体系,持续加大创新攻关力度,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治理,不断深化先进信息技术在集团能源生产、输送、交易、消费各环节以及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创新应用,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在方针指导下,国能开展了多个方面的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全产业链业务,传统、多元的产业类型为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提质增效带来巨大挑战,快速发展的先进信息技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大机遇。国能编制实施各产业智能化建设专项规划,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积极推动能源生产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探索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全方位推进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运输和智能化工建设,努力占领“智慧+能源”生产的技术制高点。
一、智能矿山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指导,致力于实现煤炭开采的智能化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如建设智能采煤工作面、智能掘进工作面等,不仅提升了开采效率,还显著提高了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特别是在极端条件下,如极寒工况下的“5G+无人驾驶”卡车编组重载运行,以及北斗定位和智能布孔系统的应用,都展示了其在智能矿山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
二、智能电站建设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能源集团加快智能电站的建设步伐。通过引进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特别是在火电、风电、水电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智能电站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智能运输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注重提升运输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研发和应用新技术,如重载铁路LTE网络系统、铁路调度系统等,实现了运输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这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降低了运输成本,为优化国家运输结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智能化工建设
在化工领域,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化系统控制,实现了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清洁运行。特别是其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和400万吨级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展示了其在化工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国能集团在智能制造环节的数字和智能技术应用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技术创新: 集团积极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如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深度融合: 数字和智能技术在国家能源集团的智能制造中不仅仅是单一的应用,而是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系统的全面智能化。
安全环保: 通过智能化技术,国家能源集团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水平。
产业链协同: 数字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单个环节的效率,还实现了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提升了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除了智能制造,在如下两个方面也开展了相关工作。
智慧管理方面: 国家能源集团以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统一实施经营管控类系统,构建以ERP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业务互通、数据共享,并通过大数据应用治理提升决策数字化水平。
智慧运营方面: 集团围绕核心业务启动调度中心指挥平台项目建设,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深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和价值重塑。
另外,在基础数据能力方面,国家能源集团通过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逐步提升其数据管理能力。2023年,该集团通过了DCMM5级最高等级认证,成为煤炭、发电、运输、煤化工行业首家获得此认证的企业,标志着其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和数据管理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朔黄铁路研制了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系统,实现了工电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检测监测一体化管理、状态评估与运维决策智能化、安全生产管理智能化。
通过这些努力,成绩也是斐然的。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充分发挥自有路港航运输通道优势,积极采取货运协同清算、运价下浮等措施,累计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约14.2亿。
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中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智能重载铁路装备为基础,拓展现代物流、智能矿山装备制造、智慧运维、绿色能源及环保等战略性产业重点领域合作,布局产业链中具有高端技术的领域。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完成大物流运输约3600万吨,全年大物流运输利润逾3亿元。此外,朔黄铁路非煤运输历史累计完成运量1.23亿吨,成功突破1亿吨大关。
通过这些措施和成就,国家能源集团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物流运输能力,还在数据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其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数据支持。
国家能源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提质增效和全要素效能提升,还为整个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特别是在智能生产、智慧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展示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创新能力。
—————————————————————————
数据资产化,鼹鼠哥与你一起。
任何问题,欢迎大家公众号后台留言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