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SPRING HAS ARRIVED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工业制造领域,数据要素的应用正引领着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其数据要素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将结合《2024北京“数据要素×”典型案例集》中的典型案例,总结数据要素发力的四大关键方向,并展示数据要素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场景。
01
数据要素发力的四大关键方向
第一、数据资产创新应用体系的建设
完善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路径体系:制定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管理体系与实施办法,形成包括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数据资产增信、数据资产保理、数据资产保险、数据资产信托、数据资产作价入股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路径体系。
构建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管理体系:由国家数据局统筹指导,信息化部门、金融部门、网络安全部门等协同配合,稳步有序推动数据资产创新应用。在数字经济发达地区或自贸试验区建立国家级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示范区。
形成与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人才体系,开展数据资产创新应用人才资格认定;完善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服务数据实体产业。
第二、数据确权与立法
明确数据权属关系:通过法律确立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明确数据产权的属性、归属以及权利和义务,确保数据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各参与方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推动全国性数据专项立法:制定国家数据要素登记制度,为各地开展数据要素登记工作提供指导,解决数据交易市场各自为政的问题。
第三、政府数据共享开发
打破数据孤岛:政府部门通过长期的统计和监测积累了海量、权威的数据要素资源,共享这些数据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促进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要素流通共享。
探索数据经济价值:政府数据开放有利于探索数据要素经济价值,促活数据要素交易市场,让数据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创造更多的价值。
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作为公布信息和实现政民互动的物质载体,依据具体业务细分责任目标,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第四、数据交易市场与金融、商品、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推动数据交易所与金融市场连接:稳妥推动数据交易所与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等成熟的资本、商品和金融市场实现连接,探索将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有关工作与标准化金融工具相结合。
优化数据资产价值表达通道: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价格发现、资金融通等功能,优化数据资产价值表达通道,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02
数据要素典型的工业应用场合
案例一:基于大模型+Agent的工业车辆智能化升级
爱动超越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整合大模型和智能Agent技术,为工业车辆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面对工业车辆智能化过程中数据孤岛、数据利用率低、数据安全等挑战,该公司通过大模型和智能Agent的结合,有效实现了数据的深度学习和智能决策。
应用背景:
随着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工业车辆作为现代生产和物流运作中的关键环节,其智能化升级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柔性的重要手段。大模型+Agent技术的引入,为工业车辆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原理:
(1)大模型技术:
定义:大模型是指具有大规模参数和复杂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处理和理解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作用:在工业车辆智能化升级中,大模型负责处理和分析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传感器数据、用户操作数据等,以实现对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测。
(2)Agent技术:
定义:Agent是一种具有自主性和智能性的软件实体,能够感知环境、接受任务、自主决策并执行任务。
作用:在工业车辆智能化升级中,Agent负责执行具体的任务,如故障诊断、预测维护、远程运维等,通过与大模型的协同工作,实现对工业车辆的智能化管理。
技术优势:
(1)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
优化运维流程:基于大模型+Agent的智能化系统能够高效理解和执行特定任务,通过优化算法和系统架构,实现工业车辆的运维流程优化。这不仅可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维效率,还能降低运维成本。
精准故障诊断:利用多模态融合和推理算法,系统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并生成详细诊断报告,提高了故障排查的准确性和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维修成本和时间成本。
(2)增强用户体验
智能问答与运维服务:通过深度分析设备数据和历史记录,系统能够提供精准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建议,提升运维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App进行实时高效的沟通与交互,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自适应学习与优化:系统能够实时优化算法和模型,提升预测和决策能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3)促进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
高效数据要素应用:通过整合设备操作数据、历史维护数据和设备性能数据,构建了全面的数据资产,为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一过程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并通过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推动数字化转型:大模型+Agent的应用不仅限于工业车辆本身,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的全方位挖掘与应用,实现智能化无缝融合,提升产业链协同和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
利用大规模语言模型(LLM)和智能Agent,实现了对工业车辆运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了设备故障预测和维护的精准度。通过预设故障分析模型,实现了远程故障判断、提醒及维修指南,大幅提升了售后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模式创新:
通过标准化API接口,实现了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构建了数字化运维生态体系。结合大规模语言模型,实现了从设备设计、运行到退役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应用成效:
显著减少了因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和非计划停机损失,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和价值最大化,打破数据隔离状态。提升工业车辆平台的感知和决策能力,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优化设备运维和提高服务能力。
案例二:基于标识解析与区块链融合的工业制造供需协同平台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基于标识解析与区块链技术的工业制造供需协同平台,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创新:
通过标识解析技术统一数据标准,打破系统壁垒;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与防篡改,强化供应链信任。平台提供了预设模板简化标识与合约应用,加速数据协同效率,促进数据资源高效复用。
模式创新:
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认证及履约评价机制,通过多方智能合约协同认证企业信息,增强了参与各方的信任基础。同时,平台提供了从需求信息发布到订单撮合、合同签署直至售后评价全程透明可溯的管理体系。
平台核心技术
(1)标识解析技术:
定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机器、设备等对象赋予唯一的数字标识(即“身份证”),实现对其的识别与追踪。
作用:在供需协同平台中,标识解析技术能够确保每个产品、设备或零部件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便于信息的查询和追溯。
(2)区块链技术:
定义: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和高透明度的特点。
作用:在供需协同平台中,区块链技术用于记录和管理交易数据、产品溯源信息、供应链状态等关键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平台架构与功能
(1)平台架构:
标识编码层:负责生成和管理工业设备、产品等的唯一标识。
标识解析层:利用标识编码进行信息查询和定位。
区块链层:记录和管理交易数据、溯源信息等关键信息。
应用层:提供供需协同、产品溯源、库存管理、订单跟踪等具体功能。
(2)平台功能:
供需协同:通过平台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产品溯源: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全链条信息,实现产品的全程可追溯。
库存管理:实时监控库存状态,预测库存需求,降低库存成本。
订单跟踪:实时跟踪订单状态,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平台优势:
(1)提高透明度与可信度:
通过标识解析技术,为每个产品、设备或零部件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使得其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流转和状态变化都可以被准确记录和追踪。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特性确保了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这种透明度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各方之间的信任。
(2)增强供应链协同效率:
平台实现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通过实时更新和共享库存状态、订单信息、生产计划等关键数据,各方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标识解析与区块链的融合还使得跨企业的数据交换更加便捷和安全,降低了协同作业的难度和成本。
(3)优化库存管理与降低成本:
实时监控库存状态,结合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预测,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准的库存管理和预测。这有助于降低库存积压和缺货风险,减少库存成本。通过供需协同和精准预测,企业还可以优化生产计划,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生产投入,进一步降低成本。
应用成效:
有效提升了供需匹配效率约20%,优化了企业生产计划决策速度和扩产响应灵活性。降低了采购成本,提升了供应商库存周转率及协同生产效能,推动了制造业高效化和透明化发展。
案例三: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
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iMOM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通过融合先进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提供了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
系统采用工业互联网微服务架构,实现了业务可重构、模式可配置、功能可扩展。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透明网关和低代码开发集成环境,解决了异构系统集成难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模式创新:
系统将先进制造管理理论融入MOM平台,提出了40多种优化制造模式,并研发了各类业务模型,可根据生产特点和资源灵活配置,实现基于模型驱动的业务自组织。同时,系统向集团管控延展,提供了从集团、工厂、车间多维度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应用成效:
在农业机械、纺织机械、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应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缩短了产品升级周期,提升了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能力。
核心技术:
(1)物联网和传感技术
作用:物联网和传感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它们通过在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部署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传输数据。
应用:这些技术使企业能够实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指标,包括设备状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2)大数据和分析技术
作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包括设备运行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等。
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规律和趋势,优化生产计划、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作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使生产设备能够自动学习和调整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应用: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企业可以让生产设备自动学习和优化生产参数;通过智能算法,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自动优化和调度,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4)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
作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它们能够替代人工完成一些繁重、危险或精度要求高的工作。
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中,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装配、焊接、检测等环节,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系统优势:
(1)提升生产效率
实时监控与调度: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将其显示在操作界面上,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生产状况和进度。同时,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度设备和人力资源,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顺畅。这种实时监控和调度的能力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资源浪费,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自动化与集约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集约化管理,避免了人为操作的疏漏和错误。通过精确的计划和调度,系统能够确保生产活动按预定目标顺利进行,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生产延误和故障。
(2)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优化与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实现能源的最佳利用。这有助于降低企业能耗和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系统还能减少人为错误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库存与供应链优化:系统能够跟踪原材料和成品库存,确保库存水平的最佳平衡。通过与供应链系统的集成,系统还能实现供应链的优化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并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3)加强质量控制
精确追溯与质量管理: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追溯和记录每个产品的生产情况,包括原材料来源、加工工艺、生产人员等信息。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这种精确追溯和质量管理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的质量管理模块,包括质量数据采集、质量检测、质量分析和改进等功能。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减少不良品率。
数据要素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推动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北京在数据要素应用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随着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数据要素将在工业制造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石元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