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吴忠市红寺堡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与课堂教学改革迎来了高光时刻,红寺堡区罗山中学邓茜老师、马文倩老师,红寺堡区第五中学教育集团蒙梦婷老师、孟脐惠老师,红寺堡区第四小学的梅志文老师、施兴明老师承担的小、初、高三学段的三节课例展示与说课在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现场亮相。本次活动中,红寺堡区推荐的小学体育、高中美育获得全国最佳教学组织奖,初中跨学科主题学习获得全国高质量课堂展示示范课奖。
跨学科主题学习
彰显素质教育新成果
蒙梦婷、孟脐惠两位老师围绕一首宋诗《相见欢》和《登高》《渡荆门送别》两首唐诗,以《诗词里的长江》为主题,融通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精准确立学科可跨点和学习目标,通过凝练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驱动型问题、分段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诗词在长江描写、情感表达、历史背景及地理特征方面的异同,引领学生跨越单篇局限,打破学科界限,为成都青羊区泡桐树中学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盛宴。两位老师的课例展示与说课阐释,从实践和学理两个方面为与会学者教师呈现了一场珠联璧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创新教学案例。
南韵北调
协奏闽宁协作育人新理念
依托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大背景,聚焦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展示山海情深为美育主题,红寺堡区罗山中学邓茜、马文倩两位老师带着他们精心设计的《南韵北调的音乐和鸣》奔赴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现场。
围绕福建闽南《直入花园》和宁夏花儿《眼泪花儿把心淹了》两首乐曲,两位老师“以始为终”,采取逆向教学设计,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感受南音和北调在方言、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南音和花儿两种不同艺术体裁的风格特征,学习和了解两种音乐体裁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两首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和魅力,用创新性美育思维在南音北调的融合中重构了闽宁两省山海情深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和全体与会学者教师在词的意境、曲的回应、美的共生中享受了一场普通高中美育体验。
少年强则中国强
体育强则中国强
梅志文老师和施兴明老师以《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为题,围绕“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合作为辅”思路,在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中展示了红寺堡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教研创新成果。
课例展示与说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为教学设计理念,以游戏热身为引子,情景创设为支架,通过任务驱动、体验探究、讲解示范、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教学环节,向与会教师展示和阐释了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正确姿势、制投掷的角度和力度,以及在原地侧向抛物运动中如何锻炼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并能在运动中保持自我情绪的稳定,提高手眼协调配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带着对本次高质量教学活动的感慨,孟脐惠老师有感而发,现场赋诗一首赠予参会学者教师。
念奴娇·别成都
孟脐惠
蓉城孟冬,正教研时候,豪情冲彻。笔走龙蛇谈妙谛,跨域交融情热。史海寻踪,山川入卷,尽是新奇页。都江涛涌,共研宏略如铁。
犹记初至蓉都,心怀壮志,欲揽高贤诀。学府黉堂皆踏遍,更揽地理情味。江水悠悠,长江之畔,思绪随风摇。待重来日,再掀学术狂烈。
供稿:督导与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党政群团办
初审:齐增辉
终审:金 晶
新时代
党的教育方针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