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遇冷”——对谁都不是好事

学术   科学   2024-07-26 12:41   中国香港  


原文作者:Gemma Conroy

科学家表示,两个科研大国的合作减少将阻碍对全球变暖等急迫问题的研究。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与中国天津大学共同研制了世界上首个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导体。来源:Georgia Inst. Technol.

一项分析显示,中国与别国的科研合作自新冠疫情以来呈下降趋势,而且主要由中美合作的减少推动。


科研人员曾警告称,中美之间的紧张政治局势加上新冠疫情会影响两国的合作。但这种影响的具体证据假以时日才能从科研数据库中看出来。


最新证据来自施普林格·自然的中国团队开展的一项分析。(《自然》新闻团队与其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保持编辑独立。)该研究的作者使用了伦敦出版分析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的InCites工具,分析了2013至2023年发表的跨国合著论文。InCites使用科研引用数据库Web of Science索引的论文。


他们发现,2022年,中国科研人员与国际同行合著的论文数量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见“科研大国”)

中国与国际科研群体合著论文的占比则在更早前就开始走下坡路。在InCites数据库中,2018年中国的国际合著论文占总论文数量的比例达到26.6%的顶峰——约计11万篇。到了2023年,虽然中国的总论文数量几乎翻番至75.9万篇,但中国的国际合著论文占比却下降了7.2%。


国际合著论文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中美科研人员共同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比一直在下降——从2017年的最高值到2023年共下降6.4%——这是此次分析在所有国家中看到的最大降幅。4月25日,北京的中关村论坛上公布了以上结果。


中美合作的“遇冷”呼应了《自然》在2022年开展的一项分析——该分析发现,2019至2021年,爱思唯尔(Elsevier)的 Scopus数据库中,同时有美国和中国单位的研究人员的论文数量减少了20%以上。


虽然最新分析显示,中美合著论文占比在过去6年里的下降速度较慢,但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悉尼科技大学关注中国创新的学者Marina Zhang说道。

政治紧张

Zhang表示,中美之间持续的地缘政治压力也推动了这一下降趋势。Zhang说:“这让研究人员尤其担心。”美国司法部2018年启动了饱受诟病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打击科研和产业界的间谍行为,该行动已于2022年终止。这次行动导致多名科学家因与中国合作者或机构有关系而被捕,让华裔科学家群体噤若寒蝉。自那以后,美国政府施行了一系列加强科研安全的政策。2023年7月,中国政府开始施行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扩大了对间谍行为的定义。


中美两国对疑似外国干预势力的打击行动让科研群体对合作更加谨慎,Zhang说,限制性政策和恐惧气氛会让特定国家或领域面临人才流失,导致人才外流和重要人力资源损失。


这种对中美合作的“寒蝉效应”阻碍了高影响力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科学创新政策专家唐莉说道。比如,2024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展的外国干预势力调查对科研群体的影响,发现美国与中国有合作的科研人员在此期间的产出低于与其他国家有合作的科研人员的产出[1]


Zhang说,举步维艰的中美合作还会导致两国独立开展同一类研究,而不是通力合作来攻克诸如气候变化、大流行和食品安全这类全球性问题。

转向内在

Zhang说,更令人担忧的是,两个国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国内利益而不是国际协作,这或许会让科学研究变成一项国家行动。


2020年至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也在减少,但都不如与美国合作的下降趋势那么明显。唐莉说,中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类合作有望互补各自的短板。她说:“由于全世界面临的灾难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人类已经没有时间浪费在民族主义的对立上。”

参考文献:

1.Jia, R., Roberts, M. E., Wang, Y. & Yang, 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21, e2301436121 (2024).


原文以China–US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re in decline — this is bad news for everyone标题发表在2024年7月19日《自然》的新闻版块上

©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24-02046-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美国私营月球着陆器开始休眠,它还能醒来吗?

自然指数:中国“霸屏”2024科研领导者榜单

想建就能建成:中国或2027年开建世界最大粒子对撞机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4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星标我们🌟,记得点赞、在看+转发哦!

自然系列
Nature Portfolio官方账号。 Nature Portfolio ——《自然》旗下期刊与服务集合,致力于服务科学界,我们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涵盖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和应用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