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河记忆与
今日孙河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
《我He我的家乡》第三十一期
聆听孙河故事
共建孙河未来
前苇沟五虎棍浅谈和
我亲历的两次收徒仪式
张世全
孙河乡在2014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会类)之乡”,乡里现有近十档花会队伍。有康营村和上辛堡村的两档高跷会;康营村的开路;雷家桥村的舞狮和天平;前苇沟村的五虎棍,及几档小车会,每年乡里有重大活动和传统节假日,都会有花会队伍的表演。近年,我看过一些有关老北京民俗的杂志,又多次观看孙河花会队伍的表演,所以对花会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北京地区的民间花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过去叫走会、过会,古称社戏、百戏、杂戏等。最初只是民间自娱自乐性质的群众文艺组织,后来也渐渐在寺庙内以敬神娱人为宗旨进行进香朝拜、庙会表演,甚至在漫长的演变中形成了一套礼节规矩,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
五虎棍棍术分为五虎打路、少林棍、藤牌少林棍、跟头棍等多种路数。前苇沟五虎棍属于五虎打路,其中又有多套棍法。今天,前苇沟五虎棍花会的会首,是本村人邵玉田,如今前苇沟五虎棍已被评为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苇沟五虎棍的主要表演角色是赵匡胤、郑子明和董家五虎,故事情节表现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年轻时闯荡天下,路遇董家五虎而争斗的场面。五虎打路的棍法即由此故事演绎而来,所以今天的前苇沟五虎棍有单打、对打、五虎齐上的群打等套路。
旧时民间花会的组织系统相当严密,也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和迷信成分,又有繁琐的会规,会规是口授心传,会中的人一举一动都要受它的约束。今天的花会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和健身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有的会种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一些具体方面也还是要遵循历史的传承,拜师收徒就是如此,既有传统的东西也有创新。在2016年和2017年,我曾两次参加邵玉田老师的收徒仪式。
老邵的收徒仪式在前苇沟村边的一个饭店里举行,现场在二层的一个厅内。我到达时九点钟,见厅内摆有十张圆桌,桌旁已经坐了不少人,这些人都是提前下帖请来的宾客。餐厅的一头有一个小台子,上面拉有横幅写着“邵玉田收徒李连桥拜师仪式”,两旁挂有两条楹联,小台前摆着一张方桌,上有香炉蜡烛。
方桌后正面墙上挂一块收徒拜师传承表,最上面的人名陈永立,下传至景荣,景荣传至隋少甫,隋少甫之下是老邵等七个师兄弟的名字,老邵名下有他的徒弟李运涛,旁边还空着一个地儿,是老邵就要收的新徒的位置,在餐厅的一侧还挂有很多红布,这是请的那些宾客送的贺礼叫做贺会,送红布称作挂红,有的客人关系比较近还要交些礼金。请来的这些客人大多是一些香会的会首及家眷等,也有一些有关单位的人员,如北京东岳庙民俗博物馆的馆长等。
在几位重要嘉宾讲话后仪式活动开始。先是请香,由辈分高年长者担当,这里就是老邵的二师兄了,他请过香点燃拜过传承表放进香炉中,再是老邵请香上香,对着传承表磕头。之后由引师、保师、带师三人将新徒弟引上,这三人要事前就决定好,由老邵的师兄弟或同辈的会首担任。
下一个环节是铺红毡,铺好后老邵坐定,徒弟头顶大帖给师傅磕头,师傅接过红帖又还给徒弟一个红帖,这叫做换帖,帖就是一张红纸包着的字书,徒弟的帖中写的主要内容就是尊师爱师自愿拜师,以后就是一日为师终身视父,而师傅给徒弟的帖中写的是要认真教徒弟会礼、会规等,有的可能还要写上会规的内容。之后引、带、保三位师傅也坐定,徒弟依次给他们磕头,行完礼师傅徒弟还要讲话。最后一项是读大表,大表是一张黄纸上写有词句,由二人执着一人朗读,内容大概类似一篇告知书、宣言书和答谢书,至此这个收徒拜师仪式就算结束了。
参加老邵的第二次收徒仪式时,他收了三个徒弟,那次收的三个徒弟中有两个是练五虎棍的,其中一个还是前苇沟村人,这充分体现了前苇沟五虎棍的传承有序、师宗一脉、后继有人,真是可喜可贺。仪式上我给老邵奉上一副楹联:前苇沟五虎棍传承有序一条捍棒两位英豪结义威名千古颂、邵玉田喜收徒启后承前八载时光三读大表辛勤浇开民俗花。
文章写于2018年1月,作者张世全,系孙河地区文联常务理事、文学创作协会会长。
▼▼▼
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孙河乡历史的重温
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本期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
下周我们将为大家带来
《清末北京首座自来水厂》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共同见证孙河乡故事的丰富和传承
让我们携手前行
在孙河乡的旅程中
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