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河记忆与
今日孙河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
《我He我的家乡》第三十期
聆听孙河故事
共建孙河未来
记忆中那座家乡的“山”
璋志雯
“乡愁”一词,似乎是近些年才多用起来,现在的电视及广播电台也多有与乡愁有关的节目。以前那些年是没有这个词还是用得少呢?不得而知。那些年人们收入低,物质匮乏,整天疲于生计无暇多想。现在富裕了生活水平大步提高,可能是情感也丰富了,对过去的旧事旧物有了一些思念之情,这就是人们的忆往昔情怀。这种情怀尤其体现在对家乡的记忆和思念,这大概就是“乡愁”一词的内涵吧!
听说前苇沟以前有座山?不可思议。但那确实是一座山,留在前苇沟人记忆中的山。此山长近二百米,总体宽十米左右,高六七米,西端是最高点,也是最宽处,有二十余米。山由黄土、沙土组成,上面铺着野草,长有树木和酸枣棵子。这也叫山吗?字典上说“山,是土、石构成高起的部分”。如此说来这就是一座土山,是前苇沟人心目中真正的山,他们称其为“山子”。
这座“山子”位于前苇沟村东北部,确切地说是在中苇沟村边。中苇沟村位于前苇沟村之北,后苇沟村之南,因此谓之中苇沟。中苇沟历史上是个小自然村,与前、后苇沟近在咫尺,后一直隶属于前苇沟行政村,所以一般就都称为前苇沟村,“山子”旁边是中苇沟村耿姓人家,因此村民也称其为“耿山子”。
这里怎么会有一座山呢?听听老人讲的故事吧。在如今的老人们还是少年孩童的时候,那个年代可没有电视机、手机、各种玩具,大家的乐趣除了藏猫儿、踢瓦、分拨玩儿外,就是听老人们讲故事。月光铺洒的夏日夜晚、在街边老槐树下,老人摇着蒲扇,吧嗒着旱烟袋,旁边围拢一群少年儿童。故事内容多是鬼画狐、五道仙儿之类的事儿,往往听得孩子们回家时都不敢往黑处看,一路跑着进了家门。
但“山子”的故事不同,说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狂风大作,那真是刮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家家关门闭户人不敢出,待天明风静,人们战战兢兢地走出家门时,却惊奇地发现村边平地起了一座土山,这座山像条龙,西端最高最宽处是龙头。所以就留下了一夜大风刮来一座山、一条龙的传说故事。
时光荏苒、岁月轮回,听故事的少年孩童成了老人,老人又将故事讲给孩童。一年年、一代代,老槐树下同样的场景不断更迭。大风刮来一座山的故事一代代传下来,土山也成了一代代少年孩童的乐园。
他们三五成群上山去“探险”;他们兵分上、下两队,表演攻山战斗的节目。秋天,酸枣树上挂满了圆圆的小酸枣,他们就结伴上山采摘,但长的最好得酸枣往往是摘不到的,因为那些地方总会有个大马蜂包,马蜂像是那些长得最好的酸枣的守护神。山上留下了多少孩童们的雪泥鸿迹,也给一代代的孩童少年们留下了儿时最快乐的记忆,成为他们心头多年后也抹不去的乡愁。
那山子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大风一夜刮来的故事虽美好,但毕竟是传说。之前我曾设想:会不会是途经于此的北齐土长城遗存呢?最近,我也约上了前苇沟人到遗址探察了一番。实地勘察后我推翻了土长城的设想,一是走向不对;二是离温榆河太近,所以北齐长城不会经此。据后苇沟村西北曾有北齐长城遗迹分析,长城应是从前苇沟村址西部的高地上而过,去了金盏方向。那“山子”就应是大自然的造化了,是水流冲刷、风雨切割历经百年千年而形成。
据今天的老人们说,“山子”之上除了野草小树酸枣棵子,还有三棵较大且树干堪比碗口粗的柏树,和一棵粗树干的大酸枣树,再有岗下的一排小柏树,土岗也可称为村边一道亮丽的风景。20世纪60年代末,国家号召“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在“山子”南侧土壁上,有村民挖出了一些藏身洞,这是“山子”给前苇沟人最后的奉献。
几年后,“山子”被夷平成为良田,“山子”没了,那流传了多少年的故事也中断了。毕竟“山子”消失后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越来越高,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电视机、手机逐渐普及,各种玩具五花八门,还有哪个孩童愿意听老人们絮絮叨叨地讲那些陈年旧事。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时光流入21世纪,农村城镇化惠及前苇沟村,村子消失了,村民迁入楼房小区,这片古老的土地归于寂静,“山子”的遗址也在其中。今天,这里植上了一排排的小果树,其间还保留了几株粗壮的柳树,已泛靑的柳条在早春的微风中晃摆着,透过那摇曳的柳影,似乎看到了老槐树下的少年孩童和老人,似乎看到了“山子”边孩童们嬉戏打闹的场面,还有那一代人无尽的童年记忆和难以磨灭的乡愁。
文章写于2020年3月,原载于《孙河周报》。
▼▼▼
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孙河乡历史的重温
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本期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
下周我们将为大家带来
《前苇沟五虎棍浅谈和
我亲历的两次收徒仪式》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共同见证孙河乡故事的丰富和传承
让我们携手前行
在孙河乡的旅程中
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